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2消化和吸收预习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2消化和吸收预习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课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探究:馒头在口腔内变化趣味导入:取一小块馒头或是一小块面包放在口中咀嚼,咀嚼一会儿后你有什么发现吗?你也许发现了馒头或面包咀嚼一会儿会变甜,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环节设计以及时间安排:提出问题 3分钟做出假设 2分钟制定计划 5分钟实施计划 5分钟讨论交流 15分钟得出结论 5分钟达标测评 5分钟实验探究设计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胖一瘦两名学生谈一谈平时自己的饮食情况,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分析两人出现胖瘦的原因,以引起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胖瘦关系的思考:探究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变化过程。(二)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 2、提出问题: 细嚼馒头,说说能尝出什么味道 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 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3、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 ②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a、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里,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b、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c、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第二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环节设计以及时间预设:看图思考 5分钟小组交流 3分钟汇报展示 5分钟总结归纳 3分钟对子检测 2分钟板书反馈 7分钟曲线图分析 5分钟小肠结构分析 5分钟达标测评 5分钟文本解读以及教材挖掘:方法指导:消化和吸收概念的理解:利用简图进行分析;大分子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小分子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消化腺问题拓展: 人体内的腺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分泌腺,另一类是内分泌腺;消化腺大多属于外分泌腺;外分泌腺有导管把消化液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食物;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胰腺分为两大部分: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消化食物;内分泌部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分解血糖;易错点:肝脏分泌胆汁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外分泌腺;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汁对脂肪具有消化作用,但是胆汁里并没有消化酶,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这属于物理性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里。归纳总结:在肠液、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其中,胆汁不含有消化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在小肠中最终消化;肠液和胰液共同参与了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吃饭细嚼慢咽好处多你吃饭的时候是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呢 有研究发现,慢慢吃饭好处多多。那么,它究竟都有哪些好处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1、减少肠胃伤害狼吞虎咽式的吃饭方式,容易导致体内积食,肠胃负担加重,减缓肠道蠕动速度。长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导致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如果慢慢吃的话,能够让食物更好的被消化和吸收,而不至于停留在肠道中造成堵塞。2、避免过量饮食吃饭慢能够有效减少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饮食导致肠道疾病出现。人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进食,而这时恰好是食欲最旺盛的时期,为了防止饮食过量造成肠胃负担,慢慢吃饭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约15-20分钟的时间。3、控制体重吃饭慢不仅能够避免过量饮食,还能达到控制体重的神奇功效。不必惊讶!因为一个人的食物摄入减少了,脂肪自然不易囤积,体重也随之下降。4、帮助消化众所周知,食物是通过口腔再进入食道的。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过程,能够与唾液结合生成唾液淀粉酶。而这种物质恰恰是促进消化的主要“源动力”。如果你的吃得太快,容易造成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无法得到充分吸收,大量营养流失。5、享受美味如果你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会让你还没品尝到食物的美味就已不见踪影,还白白浪费了可口的佳肴。但如果你慢慢吃的话,就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让吃饭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而不只是例行公事。 课题: 消化和吸收 主备人: 学习目标: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d、另加4号和5号试内分别放入淀粉和麦芽粉,并各加入2毫升清水。 ⑤将这5支试管—起放入37℃的温水中。⑥5—10分后取出这5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得出结论: 2、3、4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3、4号试管中馒头(淀粉)没有被消化;1、5号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试管中馒头(淀粉)被消化成麦牙糖。 5、交流讨论: 1、2、3号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 ①你的实验结论与其他组学生一样吗 如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②食物与牙齿、舌和唾液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要放在37℃的温水中 ④根据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证明:馒头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⑤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课堂以及实验评价: ①自主性探究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②实验结果和假设与观察是否一致 ③在操作中是否有问题 ④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哪些知识 ⑤在实验中有无改进的设计 亮点设计:对实验的分析过程以及创新设计过程;变式练习分析总结联系生活分析:细嚼慢咽的好处;技能训练:消化曲线图糖类:在口腔内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消化;总结:小肠是三种营养物质共同消化场所;方法指导: 此图是消化道的某部位,根据图中细长的特点及皱襞、小绒毛等结构可以看出这个结构是小肠的一部分。小肠内有三种消化液,有胰液、肠液、胆汁。在小肠内的皱襞、小肠绒毛结构可以增加小肠的表面积,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归纳总结:小肠适宜消化的结构特点概括为:长、多、多;长:小肠很长;多:小肠内壁多绒毛和皱襞; 多:分泌多种消化液;小肠适宜吸收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长、多、薄长:小肠很长;多:小肠内壁多绒毛和皱襞;薄:小肠绒毛壁和皱襞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分析科普资料,解读食物的消化过程。坚硬的怪物:牙齿酸雨:胃液又细又长窄迷宫:小肠死胡同:阑尾思维拓展:阑尾炎的成因;暴饮暴食的危害1.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2.引发急性胃肠炎,胰腺炎和肠梗阻;3.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损坏生殖细胞。评价方式:小组全员参与 展示标准亮点设计:看图方法的技巧总结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情景剧分析解读6、更加注重饮食的质量吃饭快的人往往不会在意食物的美味与否,认为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相反,吃饭慢的人懂得精挑细选,选择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来作为自己餐桌上的美味,既享受了食物的美味和乐趣,又不失营养和健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7、防止胃灼热和胃食管反流快速进食容易导致胃酸倒流或胃灼热,原因是,进食速度过快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当大量的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这样不仅严重损害胃肠健康,长此以往,还会诱发更多的疾病,百害而无一利。暴饮暴食的危害有的人在短时间内,一次进食过多或饮入过多的水、饮料和酒等,这样的暴饮暴食,对身体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人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的蠕动,形成食物与胃酸相混合的食糜,食糜进入小肠,在胆汁、胰液、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但是,人体的消化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一个成年人,每天分泌胃液1 500~2 500 mL,胰液1 000~2 000 mL,胆汁800~1 000 mL,小肠液1 000~3 000 mL。如果一次进食过多,消化液供应就不能满足需要,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腺分泌功能异常,而导致消化不良。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疾病。大量饮酒,还会刺激胃黏膜发炎,对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会造成胃出血或胃穿孔而危及生命。有资料介绍,过量饮酒会危害大脑细胞和生殖细胞,因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节制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做出假设: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制定计划: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试管编号馒头加清水加入唾液搅拌均匀放在37 ℃水中恒温冷却后加碘液现象1馒头碎屑0亳升2亳升 搅拌10分钟2滴 2馒头碎屑2亳升0亳升搅拌 10分钟2滴 3馒头块0亳升2亳升不搅拌10分钟2滴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实验结果:(1)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结果分析:(2)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 。(4)实验结论: 。(5)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变量分析:该实验存在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第二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认识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活动要求:认真观察课本32页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含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过程。吸收:被分解后的简单有机物,经过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1、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麦芽糖后,在哪个器官被彻底消化?被消化成什么?2、脂肪是从什么部位被开始消化的?被消化成什么?3、蛋白质从什么部位被开始消化的?在哪个部位被彻底消化的?被消化成什么?淀粉酶 麦芽糖酶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酶 肽酶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胆汁 脂肪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表格归纳:归纳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三大营养物质消化部位参与的消化液最终消化产物糖类蛋白质脂肪达标练习:1.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
2.小明这几天刷牙时牙龈常常出血,你应该建议他多吃( ) A.米饭、馒头 B.鱼、肉、奶、蛋 C.新鲜蔬菜 D.巧克力,奶油
3.下列各组食物中的成分,能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组是A. 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 B. 脂肪、糖类、钙、磷 C. 淀粉、脂肪、蛋白质 D. 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 钙、磷4.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 )5.首先被消化的食物是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分6.人们细嚼馒头时,会有甜味这说明淀粉已被分解成7.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 8.在胃里开始消化,在小肠内完全被消化的物质是A.脂肪 B.无机盐 C.水 D.蛋白质9.在小肠内才开始消化的物质是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1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由( )分泌产生。A.胆汁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E、胆囊 F、肝脏11.下列食物中,能被胰液消化的是A.纤维素、蛋白质和淀粉 B.糖类、盐和牛奶C.无机盐、维生素和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和脂肪12.下列腺体分泌的消化液中,消化酶种类最多的一组是A.肠腺和胃腺 B.胃腺和胰腺 C.胰腺和肠腺 D.唾液腺和胃腺13.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淀粉只在口腔内消化 B.蛋白质只在胃内消化C.维生素只在胃内消化 D.脂肪只在小肠内消化14.在消化道中,催化蛋白质消化的消化酶来自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脏④肠腺⑤胰腺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15.下列有关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将食物分解成可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B.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C.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 D.脂肪在胆汁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16.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不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A.管壁的结构分为四层 B.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C.腔内有许多环形皱襞 D.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17.下列消化液中,既能消化淀粉、脂肪,又能消化蛋白质的一组是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胃液 D.唾液、胆汁和胃液18.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唾液19.下列物质除哪项外,不经过消化就可吸收的是A.水分 B.无机盐 C.蛋白质 D.维生素20.不经消化就能被吸收的物质不包括A.水 B.无机盐 C.维生素 D.淀粉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和 是对照实验。(2)以“唾液”为变量时, 和 是对照实验。(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分析其中原因是 。(4)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的原因是 ;①号试管中将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搅拌的目的是 。(5)结合实验得出,馒头的消化与 有关。变式练习: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2滴(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填“是”或“否”)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第1步: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第2步: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第3步: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第4步:在2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夜,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 。(2)请将该实验的第2步补充完整。(直接写在第2步下面的横线上)(3)该实验的第3步有待改进,请将改进后的做法直接写在第3步下面的横线上。通过观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同时让分析消化的曲线图。技能训练:甲、乙、丙分别代表是哪种物质的消化曲线?并说出判断理由。(1)甲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 )才开始消化。 (2)丙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在( )就开始消化。(3)这三种营养物质在( )中都可以被消化,而在( )中则都不能被消化。识图天地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依图回答: (1)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2)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各是什么?(3)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 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思维拓展:一位学生怀疑吃的带“胶囊“的药丸在人体内不会被消化,就将一粒胶囊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胶囊膨胀了很多,但是并没有别溶解。因此,他得出结论:这种胶囊在人体内不可能被消化,因而难以发挥药效。他的结论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物奥秘你来说一位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籽咽了下去。这些西瓜籽在这个小朋友体经过一天的历险。它们先遇到像轧钢轨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来到一个大袋子里,在这里遇到“酸雨”,后来它们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长时间,身边的许多质都神秘消失了,走出迷宫,它们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们与一些很臭的东西一起离开了这个小朋友。现在请你分析: 1.轧钢轨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是 。2.西瓜籽遇到“酸雨”的地方是消化道中的 。 3.“又长又窄迷宫”是 。4.消化道中的“死胡同”是 。 2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22.下面是人体内食物成分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其中顺序正确的是①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吸收②蛋白质开始被消化③脂肪开始被消化④淀粉开始被消化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23.下列结构中,既不参与消化,又不参与吸收的器官是A.口腔 B.咽 C.胃 D.小肠24.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25.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脏 ④肠腺 ⑤胰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③④⑤ D.①③⑤2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纤维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③②① D.②①③识图练习:1.胆汁是由[ ] 分泌的,贮存在[ ] 。2.②是 ,它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 、 、 的酶。 3.胰液、胆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的起始部位[ ] 。实验分析:现有A、B、C三个试管,都装有淀粉糊、蛋花和植物油。⑴A试管滴入碘液呈 色,再加入足够的唾液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试管内颜色变化为: ,原因是 。⑵B试管加入足够胃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半小时后,观察液体中的 不见了,原因是 。⑶C试管加入足够的小肠提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1小时后,观察液体中的 不见了,原因是 。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分析:(1)能够分泌胆汁的器官是__________。(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它开始的一段叫[ ]_________。(3)胃是图中所指的[ ],它能初步消化______(4)淀粉、蛋白质被彻底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和______。(5)有吸收功能、无消化功能的器官是[5]________。(6)胰腺在图中是指_________,分泌的物质叫做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