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件(2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件(2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伟大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意义改变四个面貌迎来三个飞跃作用思维导图(导入)起步阶段逐步深化阶段全面深化阶段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起步阶段
1992年
十四大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逐步深化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一谈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面临哪些问题。
寻原因 思改革开放
政治方面 工作重点还放在阶级斗争上。 结论:
社会主义中国出现了严重困难,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经济方面 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着经济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方面 思想上极其困惑: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儿? 社会方面 人民生活贫困,甚至难以生存。 …… …… 1.起步阶段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拓 展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适应的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⑴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⑵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小岗村第一份“大包干”红手印(契约合同书)。契约合同内容:“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82年终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农村改革初尝
胜利果实。
⑵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
革迈出重要步伐。
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逐步深化阶段
⑴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⑵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⑷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019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2020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回顾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980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
开放了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7
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013
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992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
部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加入WTO
小结:改革开放的进程轴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的意义
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个面貌
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个飞跃
⑶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个关键
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此完成了吗?
——请你思考
2、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⑵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⑶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伟大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意义改变四个面貌: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迎来三个飞跃: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作用:法定、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思维导图(总结)起步阶段:三中全会、格局形成逐步深化阶段: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全面深化阶段: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永无止境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事件分别是( )
A.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B.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成立新中国
【答案】B
解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所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事件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故选B。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画了一个圈;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获批设立;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下列符合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是( )
①顺应民心,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②乡土星火,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③经济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标志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民心,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①符合题意。我国改革开放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人民的首创,②符合题意。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③对应错误。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在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④对应错误。故选A。
3.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改革( )
①率先从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②以十三届二中全会为标志,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在十四大后,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改革率先从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③正确。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错误。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④错误。故选A。
4.2022年初,电视剧《人世间》热播,该剧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纵深,让观众透过周家三代人的经历和故事,重温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走过的道路,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看懂了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下列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D.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并未确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故A项错误; B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邓小平南方讲话并未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故B项错误;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故C项正确; D.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
5.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得益于本次全会(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③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④明确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途径和实施步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闺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②说法正确。党的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④说法错误。③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不选。故选A。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倡导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①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