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3.2《致大海》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13.2《致大海》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致大海》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2.分析诗歌思路,把握情感线索,理清结构。
3.反复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分析诗歌思路,把握情感线索,理清结构。
2.反复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感情。
一.【导】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产生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
这是一首写于离别之际的诗,也是一首歌颂自由的诗。
二.【学】
1.诵读思考:从思想内容上看,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请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2.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征?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特征 象征意义
大海
3、 诵读第八——十三小节,思考:诗人为什么由大海想起拿破仑和诗人拜伦?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检】
《风暴》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加美丽
诵读普希金的《风暴》,想一想诗歌中的“风暴”“少女”象征了什么?《致大海》教师版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2.分析诗歌思路,把握情感线索,理清结构。
3.反复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分析诗歌思路,把握情感线索,理清结构。
2.反复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感情。
一.【导】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产生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
这是一首写于离别之际的诗,也是一首歌颂自由的诗。
二.【学】
1.诵读思考:从思想内容上看,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请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致大海》全诗共15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诗人告别大海。
第一层(3-7)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追求自由的愿望,以及自己失去自由的痛苦
第二部分(3-13)诗人产生联想
第二层(8-13)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抒发诗人壮志未酬、前途渺茫的哀叹。
第三部分(14、15):诗人再别大海
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海之恋 海之思 海之念
2.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征?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特征 象征意义
大海 大海是“自由”“翻滚起伏”“骄傲”“闪烁壮观”“忧郁”“沉郁” “暗哑”“幽静” “任性”“喜怒无常”“无法克服”的, 同时也是“深沉”“有力”“阴郁”“倔强”的,它雄浑壮阔,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和壮丽的景色,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和魅力,可以自由展示自己性格中的任何一面 大海是诗人内心激烈情感的具象化。大海汹涌澎湃,是诗人沉郁、愤懑心情的写照,诗人对大海的倾诉,实则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大海自由奔放、桀骜不驯,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它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它是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这正体现了大海的自由精神。诗人通过对人格化的大海的赞美与渴望,抒发了自己即使身处桎梏和束缚,依然不忘放弃追求自由与正义的决心和信念
3、 诵读第八——十三小节,思考: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诗人对这两位伟人持有怎样的看法和态度?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检】
《风暴》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加美丽
诵读普希金的《风暴》,想一想诗歌中的“风暴”“少女”象征了什么?
“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气概的赞扬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