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1《氓》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1.1《氓》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氓》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梳理文章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体会诗歌表达的主题。
【学习重点】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学习难点】
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体会诗歌表达的主题。
【导】
1.回顾经典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 西周 到 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汉以前被称为 《诗三百》 或 《诗》 ,被列为“五经”之一。按其内容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 赋、比、兴 ”。《诗经》是我国 现实 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楚辞》 。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 风骚 ”,泛指文学。
2.写作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但是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链接
《诗经 主题
1.家国情怀主题。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出生的土地不离不弃的誊恋和义不容辞的担当。每当家国遭受人侵或陷人困顿,志士仁人便挺身而出。“载驰 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选,我心则忧〞(《载驰》,许穆夫人听闻卫国被占领,心急如焚,昼夜兼程奔赴国难,以其血泪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思想。许穆夫人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外敌人侵,家国危殆,铁血男儿互相感召、互相激励,“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无衣》,全诗不断以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语气,仅在相同句式中变换几个字样,展现了普通兵士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大无畏精神。
对乡士的眷恋是爱国之情的细化,征夫虽深知“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出车》,然行役既久,不免怀念家乡,是以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东山》之叹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之悲。自此以后,杀敌报国之情、羁旅行役之感、都邑乡关之思便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
2.亲情、友情与爱情主题。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凤》,这是对母亲的歌领。“我送舅氏,日至滑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渭阳》,从此“渭阳”成为甥舅情谊的代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棣》,这是对手足之情的肯定。“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伐木》),这是对纯真友情的向往。
当然,《诗经》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爱情篇章,这里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出其东门》)的专一,有“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柏舟》的勇敢,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欺》的承诺,更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野有死麕》的热烈,还有“信哲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的决绝。是《詩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在此后的两千生年里,亲情、友情与爱情主题被文人墨客反复诉说,形成了异于西方的民族文学特色。
3.怨刺讽喻主题。
《诗经 的现实精神素来为人称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分明是唐代曹邺《官仓鼠》的远源。写下“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令”(《伐檀》者与后世感叹“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者》“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作者同为劳动人民掬一把辛酸泪。
【学】
1.读准字音:
氓(méng) 蚩(chī) 淇(q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载(zài)
筮(shì) 咎(jiù) 鸠(jiū) 葚(shèn)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 靡(mǐ) 夙(sù) 咥(xì)
偕(xié) 隰(xí) 泮(pàn) 晏(yàn)
文本梳理
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之蚩蚩(忠厚的样子),抱布贸(交换,买或卖)丝。匪来贸丝,来即(靠近)我谋。送子(你)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将(愿,请)子无怒,秋以为(把...当做)期。
乘(登上)彼垝(毁坏)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已经)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卜筮的卦象)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往)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溅湿、浸湿)车帷裳。女也不爽(过错),士贰其行。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日、天)矣。言既遂(如愿)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讥笑)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和)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边岸)。总角之宴(快乐),言笑晏晏(形容欢乐和悦的样子)。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反是不思,亦已(止、了结)焉哉!
3.文本探究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女主人公人物形象 憨厚老实 自私变心 冷酷无情
男主人公人物形象 纯真善良 吃苦耐劳 毅然坚决
(2)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反应了她怎样的心理?
①初识称“氓”:指外地男子,一开始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恋爱称“子”:“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③热恋称“复关”: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的女子对男子的热烈思念。
④婚前称“尔”:婚姻关系已定,感情距离拉近,更为亲昵。
⑤婚后称“士”:“士”是指未婚男子。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更冷静、客观,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⑥被弃称“其”:已心灰意冷,两人仿佛毫无关系。
(3)探究女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原因。
“士”之变心说:“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等说明“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 之蚩蚩 ,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社会制度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检】
无论古今,世间女子于出嫁时莫不对婚姻充满期待,“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然而“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却仍在不断上演。《氓》中这位婚姻失败的女子令人动容,现代的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学习本文之后, 你觉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氓》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梳理文章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体会诗歌表达的主题。
【学习重点】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学习难点】
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体会诗歌表达的主题。
【导】
1.回顾经典
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______到______时期的诗歌______首,汉以前被称为______或______,被列为“五经”之一。按其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是我国______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______。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______”,泛指文学。
2.写作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但是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链接
《诗经 主题
1.家国情怀主题。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出生的土地不离不弃的誊恋和义不容辞的担当。每当家国遭受人侵或陷人困顿,志士仁人便挺身而出。“载驰 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选,我心则忧〞(《载驰》,许穆夫人听闻卫国被占领,心急如焚,昼夜兼程奔赴国难,以其血泪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思想。许穆夫人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外敌人侵,家国危殆,铁血男儿互相感召、互相激励,“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无衣》,全诗不断以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语气,仅在相同句式中变换几个字样,展现了普通兵士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大无畏精神。
对乡士的眷恋是爱国之情的细化,征夫虽深知“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出车》,然行役既久,不免怀念家乡,是以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东山》之叹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之悲。自此以后,杀敌报国之情、羁旅行役之感、都邑乡关之思便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
2.亲情、友情与爱情主题。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凤》,这是对母亲的歌领。“我送舅氏,日至滑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渭阳》,从此“渭阳”成为甥舅情谊的代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棣》,这是对手足之情的肯定。“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伐木》),这是对纯真友情的向往。
当然,《诗经》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爱情篇章,这里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出其东门》)的专一,有“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柏舟》的勇敢,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欺》的承诺,更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野有死麕》的热烈,还有“信哲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的决绝。是《詩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在此后的两千生年里,亲情、友情与爱情主题被文人墨客反复诉说,形成了异于西方的民族文学特色。
3.怨刺讽喻主题。
《诗经 的现实精神素来为人称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分明是唐代曹邺《官仓鼠》的远源。写下“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令”(《伐檀》者与后世感叹“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者》“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作者同为劳动人民掬一把辛酸泪。
【学】
1.读准字音:
氓( ) 蚩( ) 淇( ) 愆( )
将( ) 垝( ) 垣( ) 载( )
筮( ) 咎( ) 鸠( ) 葚( )
陨( ) 徂( ) 汤( ) 渐( )
罔( ) 靡( ) 夙( ) 咥( )
偕( ) 隰( ) 泮( ) 晏( )
文本梳理
氓( )之蚩蚩( ),抱布贸( )丝。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送子( )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 )子无怒,秋以为( )期。
乘( )彼垝( )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 )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 )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 )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 )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 )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 )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言既遂(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 )自悼( )矣。
及( )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 )焉哉!
3.文本探究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女主人公人物形象
男主人公人物形象
(2)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反应了她怎样的心理?
(3)探究女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原因。
【检】
无论古今,世间女子于出嫁时莫不对婚姻充满期待,“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然而“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却仍在不断上演。《氓》中这位婚姻失败的女子令人动容,现代的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学习本文之后, 你觉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