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之布局谋篇预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作出整体谋划。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习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提纲。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二、学习活动【助读资料】(建议 2 分钟)(资料一)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2.“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3.“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4.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品背景:鲁迅《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资料二)《邓稼先》的课文【活动一】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解读(建议 3 分钟)方法指导:作者如何运用“一线”串联的活动策略: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级交流【活动二】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中心话题,讲一讲(建议 20 分钟)方法指导:①理清文章脉络1.讲述——家乡的名片。要求:①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②故事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在讲述的基础上列出提纲。③声音洪亮,语句通顺。2.组内交流。要求:1 号 3 号互相讲述,2 号 4 号互讲讲述,其中一位同学讲述时另一位认真专注地倾听并进行补充和评价。3.主持人选派小组代表在班内讲述,其他小组评价。【活动三】精彩片段展一展(建议 10 分钟)方法指导:①正确流畅(提纲思路清晰且符合题意)②有创意新颖为佳活动策略:主持人选派小组进行展示比赛,其他组进行评价。三、课堂练习(建议 10 分钟)在展示的基础之上同学们自主再次修改“家乡的名片“”的写作提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之布局谋篇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能写作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提高独立写作能力。3.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有倡议的表达。4.写作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例清楚的表达内容。【教材分析】《布局谋篇》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专题。布局谋篇的能力是写作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布局谋篇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作整体谋划。 学生能融会三年的写作知识,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在循序渐进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数篇散文,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课文也感受了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写法。 同时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整体布局谋篇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常常写作中首尾不能相顾,不能有条不紊,详略得当的将材料连城一个整体。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需要在写作中进一步训练。【教学目标】1.理解写作中进行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学习在写作中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2.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习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提纲。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构建动场初唐四杰之王勃的布局谋篇之法【设计意图】1.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 1 中的“解写作中进行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明白布局谋篇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自主学习通过课前的预习清单,我收集了同学们对于本课的疑问,大致归纳为以下问题:1.常运用什么方法把几个材料串联起来?28 人2.文章开头常运用怎样方法?17 人3.结尾怎样快速有力结尾10 人【活动二】学生习作品评浏览文章,从中找出在布局谋篇方面不合理的地方。尝试分析并做合理的修改。【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 2 中的“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习作提纲,三、交流探究【活动三】小组交流探究,写作中的问题病症分析:写作过程中,将已有的材料、观点等组织并构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为文章安排结构(即通常所称的“谋篇布局”)。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平均使用力量,主次不分,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活动四】针对学生问题,文章要言之有序,详略得当。可利用思维导图,拟出合理的框架提纲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可以用以下思维导图构思。小组展示思维导图。二)编写提纲让布局谋篇文字化 例:《记我所见到的新风尚》 中心:通过乘车所见的年轻医生为素不相识的旅客治病,表现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新风尚。 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寒假我乘车看姥姥。(略写) 写我在车中遇见的一件事(详写) 交代我周围做了些什么人?重点写两个人,一个是30多岁的同志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一个是农村打扮的姑娘。重点写她朴实的装束和神态。 半夜我和周围的人被孩子的哭声吵醒,孩子吵闹不止。 姑娘主动哄孩子,发现孩子可能有病,发烧,为孩子治病。 写周围旅客对小孩的关心和对年轻医生的赞扬, 在那位年轻医生的治疗和周围旅客的关心下,小孩重又甜甜入睡。 三结尾:赞扬这位朴实、热情的农村姑娘。(略) 问题:你能否把《家乡的名片》编写成提纲吗?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2、3“学习在写作中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活动五】技法寻踪---布局谋篇小妙招写好开头开头的调子是高是低,是奇峰突起的高唱入云,还是朴实平易的从容谈笑,或者还是亲切入味的描述,这对全篇文章也是极重要的。收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2、3“学习在写作中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谋篇小妙招1、“串珠”法——画面连缀围绕中心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画面——“闪光点”,通过几个画面的连缀,突出文章主题。如《藤野先生》文本范例,技法寻踪 文本范例,技法寻踪《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一线)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1)添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3)关心学生实习(对学生真诚热情关怀)(4)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2、追问法——层层深入,递进结构先描述事件,然后追问原因。详略得当,可按照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对材料安排。如《邓稼先》文章层层深入,从现象、结果探寻背后的原因,展现科学家优秀品质3、“事回情转”——欲扬先抑,对比结构如《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敬意---感激与怀念。作者的情感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变化,一个典型的长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2、3四、综合建模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有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要求:1、认真审题,想一想“家乡的名片”的,贵在一个“名”字,确定合适的立意。2、“家乡的名片”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当选材。3、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在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