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9.7.1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本框题促进民族团结包含“民族大家庭”和“家和万事兴”两目。第一目“民族大家庭”本木。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目“家和万事兴”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积极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道德修养: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 法治观念: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责任意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责任感,使命感。
重点 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难点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放音乐让学生齐唱壮族《迎客歌》,一起来聊聊壮族的美食、风土人情,作为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是怎样与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相处的?引进课题《民族大家庭》 全体同学齐唱,一起来谈自己所知的有关壮族美食、风土人情。 由唱到说到思,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5分钟)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探究点一:民族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概况。 (民族国情、分布特点、各族人民关系) 2.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 4.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5、国家为什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6、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7.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环节二:与同伴进行自学反馈:(2分钟) 环节三: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法介绍: 本节课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把全班分成六组,组别按照我们平时的学习小组,每组挑选出一位同学来抽签领取任务,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进行探讨活动,并选出代表来展示。这一节请大家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回答,老师就负责为大家记分,每完成一道题记5分,最后评选出优胜者,大家加油啊! 探究点一:民族大家庭 活动任务一:“民族知识知多少”(假设A、B组)(5分钟) 1.结合课本知识,结合图片及相关问题,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民族国情、分布特点、各族人民相互关系),并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我国的民族概况(民族国情、分布特点、各族人民相互关系)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归纳。 我国的民族概况 民族国情: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2.疫情无情人有情,我国各族人民在三年疫情中的同舟共济说明了什么? 各族人民相互关系: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活动任务二:材料分析(假设C、D组)(5分钟) 1. 链接:我国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小组讨论: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为什么? 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点拨归纳: (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 由两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点拨归纳: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链接: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小组讨论: 以上宪法规定中各民族的平等体现在哪些方面? 由小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点拨归纳: 民族平等的体现: (1)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活动任务三:探索与分享(假设E、F组)(5分钟) (1)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中国人民面对欺凌,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2)①如抗日战争时期回族英雄马本斋,组织回民支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②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都表现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追求。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探究点二:家和万事兴 为了缩小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分组合作 活动任务一 : (5分钟) 请各小组用图示法表示,并由本组全体成员上台展示并演讲(假设A、B、C组) 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措施 (1)经济社会方面: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方面: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方面: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活动任务二 :(5分钟) 请各小组用讨论解决问题,并由本组全体成员上台展示并演讲(假设D、E、F组) 公民(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3)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4)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 (5)同破环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环节四:课堂小结(3分钟) 由各小组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并展示。 环节五:巩固练习 单选题 1.“旧中国,我们瑶族被称作摇,被蔑称为‘动物’;解放了,我们被称作傜,变成了‘人’;民族识别后,我们被称作瑶,变成了'玉,是共产党让我们实现了从‘动物’到‘人’再到“宝,的转变。”瑶族群众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 ) ①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只有瑶族是个宝 ③只有瑶族发展了,中华民族才能得以繁荣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都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特别行政区 ②实行高度自治方针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世界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 ①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 ④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材料一 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材料二 2022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3周年。 (1)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3)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的团结?(两点即可) 独学 对学(两人合作学习): 由同桌学生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 同伴合作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把全班分成六组,组别按照我们平时的学习小组,每组挑选出一位同学来抽签领取任务,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进行探讨活动,并选出代表来展示。 观看图片并思考,与教师合作归纳相关民族知识 观看图片并思考,与教师合作归纳民族关系 根据课本相关链接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根据课本相关链接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结合课本材料讨论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反馈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学习,提高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两个链接,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看法,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看法,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民族繁荣的措施、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会梳理并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 巩固练习的设计意图:1.考查民族平等的表现。2.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这个难点知识。3.考查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两个重点知识4.考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