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阿Q正传(节选)》教学实录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阿Q正传(节选)》教学实录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阿Q正传(节选)》逐字稿
【导入】
老师:
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好,同学们,置身人类的历史长河,或是惊涛骇浪,或是水流平缓,或是泉水叮咚。这些千姿百态的景观被作家观察、记录、思考、表达,形成人类精神的滋养,形成百代传承的经典。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阿Q正传》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我们大家在课本上拿到的是《阿Q正传》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那么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今天我们讲反过来,我们从阿Q的结尾开始。好,我们请同学先来看一看这段文字,我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段文字,班上朗诵水平比较高的推荐一下。有没有呀?谁呀谁呀?课代表,要么课代表来。来来来,好,来,拿拿拿话筒,给个话筒旁边同学注意,看着一点有话筒就赶紧递过去。
学生1: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
老师:
好,请坐。阿Q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尽管他这样的结局在我们现在看来仍然是带有一点喜剧的意味,但是无可否认,一个人生命的逝去总是令人叹惋的。所以我们今天上课的任务,我们就想做成这样一个事情。
【活动一:情境任务】
老师:
1918 年,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大声疾呼“救救孩子”,1921 年,《阿Q正传》横空出世,在这一篇小说里,我们再次听到“救命”的呼声,只不过这一次需要被救的对象是阿Q。请根据《阿Q正传(节选)》的阅读体验,以“如何救救阿Q”为主题,撰写发言提纲,在班级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老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个任务。好了,那么我们要解决这个任务呢,我们首先要做第一个点,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阿Q是谁,对不对?好,来看这个我们的第一个活动,这个图大家很熟悉。好,这个就是我们课本上给的一个插图,它的作者是丰子恺先生。我们来找一找,在这幅图当中哪一个是阿Q,结合文本说明理由,并说你的这个找到的东西显示阿Q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可以不用翻,可以先看图,你觉得哪个就是阿Q?可以说说,你看出来你就举手是吧?你看“我觉得谁是”,我就举手。
嗯,好,来试试看,你看谁是阿Q,哎,是吧?话筒拿过来。
学生2:
靠在树上的那个是阿Q,因为文本中说,“他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然后我看他那个神情也是那种,嗯,怎么说呢,嗯,那种比如软弱,嗯,有那种无能、奴隶性的那种神情,也比较符合阿Q的性格特点。
老师:
你是从赌钱事件当中来的对不对?那我们看这个,阿Q喜欢赌,我们知道的,但是阿Q赌钱赢了吗?好像是赢了一回了,但是后来又怎么样?又没了,是不是?阿Q赢钱以后又没了,他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不能把那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好拿到手里面。对。
学生2: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老师:
哎,那个词读热剌剌,热剌剌。那可以看出阿Q 有什么特色。
学生2:
自欺欺人。
老师:
哎,自欺欺人。明明把自己打了两个耳光,感觉打的不是自己是不是。好,你是这样来判断的。好,请坐。其他同学有没有看法?来,好,来,说,话筒来。
学生3:
我,我觉得是那个穿黑衣服的那个人。嗯,就是树边穿黑衣服的。对,因为这幅图它左边有一句话叫“阿Q的铜钱拿过来”,可说明他现在肯定还是在赌局当中的。嗯,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图上除了那个背对着我们的人,其他人都是笑着的,只有穿黑衣服的那个人愁眉苦脸,嗯,说明他输钱。
老师:
嗯,输钱了,所以这伙人其实把他当做……。
学生3:
当做一个谋钱的工具。
老师:
哎,说得很好,当着一个谋钱的工具是不是?好,这是他的判断,两个人产生不同见解了。好,有没有第三个同学来讲自己的依据?如果有举只手,是吧?你觉得谁是呢?同桌你认为呢?谁是?
学生4 :
我也是觉得那个穿那个黑衣服,那个愁眉苦脸的人是阿Q,嗯,因为他那看那样子就是输,刚输完钱,然后非常难受。嗯,所以我觉得那个是阿Q。
老师:
你看那个样子,你发现这个中间这个愁眉苦脸的人,你发现没有他有一个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4:
只有 3 根头发
老师:
头上 3 根毛,是不是这个意思?为什么3 根毛。
学生4:
被揪了?
老师:
被人揪了,还有可能什么?自己,哎,来,你说,你说,来说。把话筒给他,请坐。
学生5:
前文提到那个阿Q 头上有几个不知从何而起的癞头疮。
老师 :
嗯,叫癞疮疤,对不对?是。嗯你说。
学生5 :
还有一个是他跟王胡的那一段,有讲到他跟王胡比身上虱子多的时候,他会他们把那个虱子放在自己的厚嘴唇里,嗯,图上也是那个黑衣服的人的嘴唇,可以看出来是明显的…。
老师 :
也蛮厚的,是吧?厚嘴唇适合于咬虱子,是,对吧?好,我来问你一个问题,这个阿Q的癞疮疤是他的忌讳。嗯,但是这些人很喜欢拿他的癞疮疤来开玩笑。那么拿癞疮疤开玩笑以后阿Q说了什么的?阿Q说那个他说的是什么?。
学生5:
你也配。
老师:
哎,你把这句话揣摩一下阿Q讲这句话是个什么心理?你揣摩一下,读,把这句话读一读,看看大家看看读的是不是阿Q 的那种样子。
学生5: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容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
老师:
好,停一停,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大家再听一听,就这四个字。
学生5:
你还不配。
老师:
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5:
因为他就是那种,就是很生气,因为他说发怒了,这个头上癞头疮,大家心里一个忌讳,但是面对,但是前文也说过,他以前是口嫩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们便打。但是后来发现吃亏的还是自己多,就慢慢的变为怒目而视。嗯,所以他发怒的时候还有一种无能为力的这种憋屈在心里。
老师:
嗯,所以这个“你还不配”,是不是要读的理直气壮?要不就是“你还不配!”,要不要?
学生5:
就是,这也算是他这种强装声势,这种撑起自己的一种。这个。
老师:
好,就是他有点虚张声势。嗯,就是说他性格上有一点什么特征?
学生5:
外强中干。
老师:
唉,很好,外强中干。所以他这个话读了“你还不配”,是不是?好,请坐。他发现了,很好,那我再看。当这些人发现这个赖疮疤是一个可以调笑的对象的时候,然后阿Q弄了一句,“你还不配”,这些人放过他了吗?没有。然后阿Q又说了一句什么话,他又说了一句什么话。哎,来来来,那个男生说,话筒递过去,来,话筒递过去。
学生6: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
老师:
把这话想一下,怎么读。
学生6: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
老师:
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想表达阿Q的什么特征?
学生6:
阿Q从精神上战胜对方。
老师:
哎精神上战胜,来,而他有一个要求,你看,阿Q说我总算被谁打了?儿子打了,也就是阿Q认为就是说,我的地位按道理来讲,应该是处于父亲的地位,所以他有一个尊卑。现在我被卑的人打了,是吧?他性格特征里有一点什么观念。
学生6:
觉得自己是尊贵的。
老师:
很好,请坐,好。再来看。这个图里的阿Q大家发现它其实还少一样东西特别重要的,但是没有说出来,没有把它画出来。哎,有人说他了,说这个同学举手,哎,拿话筒拿过去,来,递过去。好。
学生7:
就是这幅画里面还少阿 q 的辫子。
老师:
嗯,为什么要强调辫子?
学生7:
因为在前文当中多次提到了,不管是闲人也好,王胡也好,总是如果他要欺负阿Q的话,总是喜欢抓着他的辫子在墙上碰几个响头。
老师:
阿Q对辫子什么观点?
学生7:
阿Q在后文认为它对假洋鬼子的厌恶很大程度上来于它的辫子,而且我认为他辫子是至于假的,那人也就是不真的好他。嗯,其实他人格上有一种缺陷。嗯,其实,其实我个人在文章里看下来,其实有能感受到一种就是清朝时那种愚昧。
老师:
愚昧还是愚蠢?对。
学生7:
愚昧和愚蠢。
老师:
愚昧和愚蠢。是愚昧还是愚蠢?大家想一下这两个词,我用愚蠢还是用愚昧,你觉得用什么?
学生7:
愚昧?
老师:
为什么不要愚蠢?
学生7:
因为如果对阿Q来说其实可能有点愚蠢,但是其实如果放整个如果对于假洋鬼子或者说这些其他的人物来说,其实是有些愚昧的。
老师:
就是从启蒙的角度来讲,阿Q是愚昧的吧?阿Q愚不愚蠢?
学生7:
也是比较蠢的。
老师:
阿Q蠢不蠢?你觉得阿Q蠢不蠢??
学生7:
有时候他不蠢,但是有的时候他又蠢。
老师:
哎,比如说它什么时候他不蠢?
学生7:
比如说他如果被闲人打了,他那个他如果觉得自己打不过对方,他也会求饶的。
老师:
诶,是不是很聪明?他有着这种底层人的,用我们以前的话叫巧滑,是不是巧滑?唉,他看见他战胜过了他才打他战不过了他就退,看到没被人打了以后马上就换一个,我重置,我说重置好不好,是不是?他有这种,所以他是愚昧,但是其实有底层人的狡猾,是不是这样子?好,请坐啊。
【小结】
老师:
那么归结到这里来讲,我们大体的把阿Q的这个内容拿出来看一看,大家就发现其实在阿Q 身上有很多的这种特征,比如说愚昧,比如说可怜,比如说这个我们刚才提到自高自大之类的内容。好,现在请大家汇结一下,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阿Q什么人?我们从这开始, 阿Q是个什么人?看看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8:
阿Q从原文知道它从小就是一个孤儿,然后但是他在那个还是在未庄谋取自己的生活,嗯,然后在赵大爷那里他也是。嗯,还算是尽心尽力地干活来养活自己。嗯,但是他思想还是非常的落后。在那个他对封建思想是比较保守的。嗯,然后他之前也说过他先前阔的,然后也见识高,说明他还是有自尊的人。但是阿Q后面还是最后是悲剧结尾。嗯,是。嗯,阿Q自身也有原因,但我觉得未庄的人对他也有很大一部分影响。嗯,然后,所以他……。
老师:
他是个可悲的人,是吧?很好,讲得非常充分,是吧。来,阿Q是个什么人?
学生9:
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可笑的人。嗯,就比如他被人打了,他就说自己是终于被儿子打了,还有后来他赚的钱被偷了之后,他就自己打自己,觉得是自己打另外一个人,他这种精神胜利法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逃避现实的一种做法。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可笑的人。
老师:
对。确实很可笑。是吧?最可笑了。
学生10:
阿Q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因为他作为社会的底层一个小人物来看,他其实身上很多陋习都是很常见的,就是很普通。嗯,并不是单他一个人有,当时清朝那个时候应该很多小人物身上都有他的缺点。嗯,但是阿Q在这种受压迫压榨,然后周围人对他都不友好的情况下,还能,嗯,还可以做到自欺欺人地、快乐地生活。嗯,还是怎么说?对于他当下的那个情况来说,还是对他自己还是一个比较……。
老师:
除了精神胜利法,他有没有其他办法来解决他目前的问题?
学生10:
确实,他只能在精神上来满足一下自己。
老师:
对。他没有其他办法是不是?我问你一个问题行不行?我们来对话一下。这个未庄的闲人身上有没有阿Q的影子?
学生10:
有的。
老师:
赵太爷身上有没有阿Q的影子?
学生10:
也有的。
老师:
假洋鬼子身上有没有阿Q的影子?
学生10:
有的。
老师:
你身上有没有阿Q的影子?
学生10:
我身上应该也有的。
老师:
我身上有没有阿Q的影子?
学生10:
应该有。
老师:
有,应该也有的,是吧?你会发现这个阿Q好像把我们都怎么样?囊括进去了,是不是?好,请坐,来请坐,非常非常好。
学生11:
阿Q是一个可恨的人,他欺软怕硬,欺负小尼姑,还有无端找人打架,而且还有在城里做偷东西人的帮手,阿Q还有赌博这种陋习。嗯,在他身上的一彰显就是可恨。
老师:
其实蛮可恨的对不对?他已经被很多人欺了,结果他发现有一个比他更弱的人,上去就把他欺一下,是不是?而且那个小尼姑已经很难受了,他还继续去欺负她,很可恨是不是?好,我们把问题加一点难度,我们开始小结。能不能小结?阿Q是谁?
学生12:
阿Q是,就是当时社会人民劣根性的融合体,就是当时中国人民的缺点和弱点和内心深处的各种劣根性都集合在阿Q这个人身上了。他的形象就是我们当时社会人民麻木、愚昧等劣根性的具体体现。
老师:
明白了,行,差不多了,是吧?阿Q是一个人,阿Q是一个村庄的缩影,阿Q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果我们愿意看的话,阿Q甚至来讲,是你是我是吧?好,请坐,总结得非常好。
好,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好,预备起。
众生:
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视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你身上扑来……
【活动二:议阿Q】
老师:
好,请大家拿起笔,在你的第二个、第二项作业里面给第一个活动一写两句话,表明我对阿Q是谁的认识。
写两句话就可以了,不要多,但是要精当。
好好行,写好了。来,好,来,我们再看。刚才我们在第一个活动里面,我们搞清楚了阿Q是谁,现在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我们要看一看谁救阿Q呢,对不对?好,来完成我们昨天的预习任务。
如果枪毙阿Q的消息被假洋鬼子传到了未庄,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设计一组对话。
是吧?这是我们昨天的作业。好,大家把自己的作业翻出来快速的看一下,然后我们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把你的想法给大家展示一下。好,这里看一下,给同桌看一下也可以来,对,把你的作业翻过来,同桌间互相看一下,差不多了。好,差不多我们就开始我们请谁先来,谁请先来。
我昨天看作业的时候,我记得一个同学叫文什么,你来,会用吗?上去试一下,这个,上去的同学在讲的时候着重去讲,我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我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而下面的同学去看一看就是,嗯,他的这种设计想法,这种设计思路,我是不是赞同的,对不对?来,小伙子来。给你示范一下。展台。看到了,来,好,你这个你跟大家对着大家说。
学生13:
因为文中也提到了之前他是在未庄这边赌钱,因为所以这也而且也是一个卫庄人们的聚集地,所以在这里的话,这里人们都会发表自己的评论,然后当时是一个喜庆的节日,这使阿Q带来死亡的话,应该是会有一点冲突的感觉,我感。然后是,嗯,场景的话是这时候未庄里的人都在看戏或者赌钱,然后这时候假洋鬼子带回来这个消息最开始是讲鬼子做出悲痛的样子。
老师:
哎,你说你的思路,你为什么这样去写这个内容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3:
因为最开始的话假洋鬼子其实做出悲痛样子,其实我估计他心里是不会特别悲伤的,但是因为前文他死的时候也可以看出是假洋鬼子是把这个责任,推有点推到加阿Q身上,让他被误作那个了。嗯,然后做出悲痛的样子是因为他是一个算是有知识的分子,所以要表现出那种悲痛的感觉。
嗯,然后愣了一会,看戏的话就表现了当时未庄的人们,其实阿Q在他们眼里是一个无关重要的人物,在他们看完戏之后,他们就会很快就会忘去,然后也会把这件只会把这件事当做他们排遣的一种闲聊。然后赵大爷之前因为他是被那个革命党劫了,所以他现在这觉得就是阿Q肯定也是有他的参与的份。
嗯,所以可能会愤怒,而且以前阿Q 做他本家,说是他本家的时候,也是上去就打他,说明他是心里觉得阿Q就不是一个好人。嗯,然后这时候王胡的话,之前他是跟那个阿Q发生过冲突,他之前阿Q与他发生冲突的时候,阿Q也觉得王胡是跟他一个地位的人。至于他就在那个被王胡打过的时候,他没有用那个精神胜利法,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然后之前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就骂过阿Q是癞皮狗,嗯,然后这里他,而且之前阿Q也说过他要闹革命,嗯,然后现在王胡也就是把他说,也就要说他嘲讽他一下。
嗯,然后小D的话是当时阿Q被赶出赵家之后抢了,算是抢了阿Q那时工作一样的人物,嗯,然后也是跟阿Q打过了冲突,但是小D的话是一个比阿Q身份地位还要低的人物,嗯,所以他应该不会发表什么言论,但是他眼睛会咕噜咕噜地转。嗯,因为他这时候阿Q死了,就没人跟他抢那个抢那份工作,嗯,所以他就会冒出老鼠一样的那种精光,嗯,然后的就是还有赵太太都是当时嗯那个时期的一个妇女,嗯,思想应该会比较落后。嗯,带着封建礼教的思想。嗯,阿Q这时候被杀了。嗯,之前他也去他那买过衣服。嗯,只有我设计一下,他们应该会觉得那一份衣服就不吉利了,应该会把它扔掉。嗯,然后其他人也会叽叽喳喳议论之后。不过阿Q之前就说过,他的形状人们也不记得,名字人们也不记得,所以不久之后人们应该会把它忘掉。
老师:
就是一个话题结束了。这个意思。好,下面同学对他这个有没有看法?来。那个男生来说有没有看法?来,话筒递过去。
学生14
我觉得他讲得非常的有道理,因为这个符合当时是那个社会时代背景,那个人们盲目冷漠。嗯,对那个阿Q的死漠不关心。
老师:
嗯,有没有人有不同意见?所以说我对你来说,来,请坐。唉,你对哪里有不同意见?
学生15:
我对第一句话有不同意见。唉,就是假洋鬼子说阿Q是被当作革命党杀了的,但是假洋鬼子他是在文后有一句说是,说明他是孙中山同盟会的人,他本身就是革命党。阿Q应该是被当作辛亥革命期间趁乱打劫大户人家的那群人,就是反革命分子给杀掉的。
老师:
就你不同意他这个是被革命党杀掉的,是被什么?被谁杀的?
学生15:
就是被革命党
老师:
被革命党杀的,是吧?你同意这个观点你觉得怎么看?你怎么看?
学生15:
我觉得既然假洋鬼子他自己就是革命党,然后相当于阿Q就是反对他的,站在他们阶级的对立面。嗯,那他就不用装出悲痛的样子。嗯,他虽然他内心本身就是一点都不悲痛。嗯,他就是不用装出这种样子。对,就直接会幸灾乐祸或者大快人心。
老师:
阿Q在他眼里就是个什么啊?就是个叫这个什么呀?叫什么词?叫?
学生15:
虫子。
老师:
就是个虫子一样的对不对?嗯,好,请坐。嗯,你同意吗?。
学生13:
我不同意,因为假洋鬼子他那里的时候文中也说过他是去东洋留过学,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嗯,当时知识分子的话,他就算知道人死了的话,他也会做出悲伤,哪怕他是一个微小的事物。
老师 :
就是说有可能就假洋鬼子有可能对这个事情表示悲痛的。是这个意思,但是不是肯定还要根据文本来判断,是这样的吗?好,其他有没有人有意见?哎来,你说,把话筒递过去,话筒在那边,给一个话筒过去。对,跑过去。来。
学生16:
其实我觉得就是他当中有一些应该说就是写的对,这细节处理上有稍有欠缺的地方。嗯,我觉得假洋鬼子应该不是一个会与人民群众沟通的人。嗯,其实前面多次提到假洋鬼子在《》阿Q正传》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但是这个知识分子对于我们现在,对于当时中国革命来说需要的知识分子是有些欠缺的。他不是一个会与人民群众沟通的人。在当时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中国革命最缺的就是革命派与人民的互动,所以我觉得应该可以设计为假洋鬼子和上层阶级的沟通。嗯,在上层阶级将这一事件需小范围的透露出来之后,人民群众得到了消息,然后再一直的议论。
老师:
也就是说白了,假洋鬼子他对于阿Q的命运,他其实是不会太,太过关注了,对不对?对,是这个意思。好,请回到座位上去。我们现在就问一个问题,就是根据这个同学的设计,我们大部分同学也去看到他的设计。我们现在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再未庄,谁救阿Q,在未庄,谁救阿Q?没人救,没有人会救,是不是?在未庄没有人会救阿Q?因为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社会是不是?好,这就引到了我们对第三个内容的理解,我们对第三个内容的理解。
【活动三:救阿Q】
老师:
那就是说我们说阿Q的在未庄,由于他个人,由于社会的原因,他走向命运的结局是必然的。但是阿Q的命运是否可以挽救呢?是否阿Q鲁迅给出来,有没有给出挽救阿Q命运的方法?如果他给出了,那么这个方法是什么?如果他没有给出,我们觉得挽救阿Q的命运的方法是什么呢?好,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开头这个内容,鲁迅有没有给出来?如果给出是什么?如果没有给出,怎样的?好,讨论一下?
对,讨论讨论。哎,有没有?你觉得有没有?有没有?精神上诶,就是他给出,你认为他给出了,是这意思吧?嗯,你认为他有没有给出?那他没有给出了,给出了。你在哪里看到给出了?收菜刀?对,那个外部看他那些人。对,在这里相当有点意思,但你再想一想,你觉得有没有给出?还没找到,来,你这边有没有给出来?
那鲁迅有没有给出这样的方案?没有,是吧?嗯,好,行,来,我们来说一说。看来,唉,这组先来,你们谁来说。好。来,话筒递过去,给一个话筒过去。
学生17:
我认为鲁迅这段话里有写到,嗯,如何救阿Q,因为在一开始他先讲了一个故事,就是阿Q和饿狼的故事。他讲阿Q 因为手里有一柄柴刀,所以他支撑到了未庄,没有被饿狼吃掉。而现在阿Q面对的不是饿狼,是群众看客的眼睛。嗯,那这时拯救阿Q的就只能是阿Q自己,因为周围全都是看客,能救他的就只有自己,他只能自救,他要在精神上自己觉醒,但是其实他是救不了自己的命的,他是必死无疑的。嗯,所以他的自救也只能是在可能是在死亡之前。嗯,醒悟。
老师:
就死亡之前。他有一点醒悟了,但是实际上也来不及了。是不是这意思啊?很好,来来来,一组,这组来说,你们这组来来,谁来?说,好,来。
学生18:
就从当时来看的话,其实是不会有人会救阿Q的,因为当时那个人们的思想都是那种,虽然当时已经是旧民主革命,已经改变了差不多改变了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人的思想还是停留在那种封建落后的时期的,他们根本不会去想着要去救阿Q,所以如果要救阿Q的话只能改变当时人们的那种思想上,来一场人民思想上彻底的改变。
老师:
嗯,你就觉得就我给出的方案就是拯救人们的思想,对,是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是不是?好很好,请坐来,你们这组谁来?说来很好。
学生19:
我觉得方法也是关于人们思想的改变。这篇中他先开始先说是饿狼,然后说狼的眼神和周围围观的群众的眼神是一样的,说明的话就是当时围观群众他的思想就很麻木,就想要阿Q 被枪杀死。嗯,所以的话就只有他们群众的思想改变,群众思想变得想要救阿Q才能让阿Q活命。
老师:
其实你觉得就是我们要救救阿Q,实际上不仅是救阿Q,而是要救。
学生19:
那时候那种人们的思想。
老师:
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哎,是这样的,所以只有这样子才能救到阿Q。这意思很好,非常好。请坐来这一组谁来说?那你们俩谁来?好,你来一些。
学生20:
嗯,我跟他们的想法其实差不多,但是我觉得因为当时的社会已经被封建笼罩了,所以说其实阿Q他有想过自己有,就是他想去参加革命,用革命来使整个社会脱离这种封建。就是跟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实也差不多,就是辛亥革命,那时候就是整个社会都笼罩在就是。嗯,封建的这种情况下,所以说还是就是主要通过革命使整个社会焕然一新。
老师:
这是你的观点,还是你看出来的鲁迅的观点?
学生20:
我觉得鲁迅和我的观点应该都是这个。
老师:
对,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好。诶你来。
学生21:
我觉得能救。就我跟第一个同学观点一样。我也是觉得如果想要救阿Q,只能是阿Q自己救他,因为他首先说那个他遇到那个狼的故事,就是因为他手里有那个柴刀,所以他没有去醒悟,但是他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说他因为有所,就是借助的东西,所以他才就是没有畏惧那些,就是没有产生畏惧感。但是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其实是有点醒悟的,所以如果要让他真正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只有从他内心去,就是他内心要改变自己那些封建落后、愚昧的思想才能救他自己。
老师: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实际上就是阿Q要想救,鲁迅是给出了一点点希望的,还是没有给?
学生21:
鲁迅?我觉得是这段话里没有看出来,这是我自己的解读。
老师:
对,就是鲁迅他的这本文章里面是提出了问题,但是实际上他。
学生21:
没有给出方案。
老师:
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没有给出结论?好,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当鲁迅先生把这段文字写出来的时候,是吧?你的观点判断出来,我觉得他没有做这样的努力,而我认为的努力要解救整个民众,是这个意思吧?嗯,好,请坐。
好了,那么这样子,我们再回到这段文字来,大家发现我们在这段文字里面能看到的信息非常多。好,最后我们回到我们今天的任务,就如何救救阿Q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个提纲,对不对?好了,小组几个人先讨论一下是吧?讨论一下,然后把提纲自己想好,不一定要写了,自己去想好。那我说哪几点。对,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推出一个人来说一说。
想好之后也可以,你想好了,就谁来说。我们大体的方向来,你怎么说?你想大体的方向,我的观点什么?如何救,对不对?那么我的 123 的观点对不对?我就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是不是?你们的观点什么呢?
这个某种程度上你想一想,我们救阿Q实际上是救的那个时代的人,对不对?就你想我们这上有没有阿Q的影子?有没有?也有,我们在救阿Q,其实我们是应该就支持,对不对?所以如何救阿Q?首先我来讲阿Q是谁?对的,阿Q 是谁。
那为什么没人救阿Q?那我们今天应该怎么救?我们救阿Q,事实上就是最终救的是我们,对不对?来这样去把思路理一下。你们怎么看?这么久了想没想好?来,讨论讨论。来,也可以跟他们一起讨论,跟他们一起讨论,就是跟他们一起讨论。你怎么看的,你有没有想好?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其实鲁迅现在想解决的就是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个时代,而不仅仅是这个人,因为这个人代表的那个时代,所以我们要救的是那个时代。其实想想鲁迅挺不容易的,是不是在那个时代怎么去救,对不对?那你这个从自救他救,对吧?可以来,你们怎么看?可以写好来。好,我们完成最后的任务就是在形成研讨提纲,在班级发言。是不是?好了,我们请那个小组的同学来到前面,对,到前面来。
学生22:
好,我觉得救阿Q的话它是自救,但也相当于要别人救,因为这种对于之前来看的话,阿Q是旧时代的一个缩影,然后鲁迅他也是弃医从文,他要改变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他想要救的是那个社会,所以他的作品中应该也要跟那个社会有关系。然后阿Q他要自救的话,就相当于是社会的人也要自救,因为他就是他代表了那个社会,然后那个社会的人的思想都和阿Q有着那种相同的地方,所以阿Q也就是救阿Q就相当于要救那个社会的所有人。
老师:
嗯,怎么样?可以了。唉,可以了,我们给他掌声。来,好,好,行,来那个小组来,好,来到前面。唉,对,拿着话筒去就行了,话筒放你们,对着大家说来。
学生23:
我觉得话,要想要想救阿Q的话,不仅是需要他自救,主要是需要像上一张PPT,上面显示当初阿Q面对饿狼的时候是凭借着一把柴刀,那么像到像当时那个社会也就需要另一把柴刀来引领群众。像之前说的鲁迅先生在之前说的革命,我觉得并不是表达阿Q是想要革命的,应该是他当时连革命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知道革命能为他带来很多东西,应该是表现了阿Q的麻木,就像这个想要救阿Q的话,就必须需要有人来引领这些群众,使他们不再盲目,放到当时那个社会,这把柴刀应该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像之前的假洋鬼子这群人虽然也在积极的想要拯救中国,但是他们没有从国情和群众结合起来。作者对他们是其实是反对的,也就需要一个和他们不同的政党,为人民引领群众的政党。像在二战中,苏联中为什么战斗力强,是因为苏联政委在军队中对他们军队的思想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纳粹抓到了政委,是同犹太的人一并处理。像这里就是我觉得主要想要改变这群众,想要拯救他们,主要是需要有知识分子来引领他们。
老师:
嗯,就是需要一把柴刀,对不对?是这个意思。很好很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总结一下。那这几个同学来总结一下。好,简单的,把你的话总结一下,到前面说一下就行了。
学生24:
其实,其实这个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救阿Q?嗯,因为阿Q他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底层人民。几乎就像这里说的一样,阿Q虽然没有自己生下后代,但是他子孙繁多,至今不绝,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有阿Q的影子的,救阿Q,嗯,就是在救我们自己。
那为什么又没有人救阿Q呢?嗯,因为当时清朝这个辛亥革命虽然进行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革命进行的不完全,底层人民是没有觉醒的,觉醒的只有那些,嗯,出过洋,留学回来的,这是可以说一部分觉醒了,但是像假洋鬼子这样,即使留洋了,但是他也没有彻底的觉醒。
嗯,所以为什么没有人救阿Q因为当时人们都还是麻木的,都还是封建的。中国并没有醒过来,大家就是没有这个自己的意识,说我们要去,拯救一个人,大家都是利己主义。所以我们要怎么去救阿Q?我们救阿Q就是要让群众醒过来,就需要一个因为,文章中阿Q快死的时候,他就思想有点觉醒了,但是单单靠死亡来让思想觉醒,这明显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个领导者,就像《觉醒年代》里面,像陈独秀、李大钊那样的领导者来深入基层,来唤醒民众,嗯,然后这个样子才可以让,可以救阿Q救自己。
老师:
好,谢谢啊,谢谢。
好了,各位同学,那个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重点完成了一个任务,就是如何救救阿Q。那么我在读《阿Q正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么一个人,那鲁迅先生,这样一个在铁屋之中呐喊的人,这样一个“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人,这样一个画出国民的魂灵的人,我们希望大家呢,记住这样一个人。最后让我们致敬《阿Q正传》,致敬鲁迅先生。好,今天的上课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