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专练:论述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题型专练:论述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题型专练:论述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1.请依据下列材料中公式所反映的信息,分别选取中外历史史实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公式所反映的内涵)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结果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9世纪60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失败
1898年 百日维新 失败
1949年 开国大典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56年 三大改造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1980年 经济特区 中央决定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李良玉《新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怎样的历史新时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历史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伟大力量。……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材料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付出巨大代价换回的历史教训,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在积极为构建开放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摘编自《学习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系列评论之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绘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如图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下)
时间 大事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1年春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据张海鹏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49-1992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949-1992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观点:良法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走过100年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救国,二是兴国,三是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三件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大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的光辉篇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论述题。
材料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阅读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请依据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宣言,2021年6月8日,《人民日报》)
请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观点“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进行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步发展。由此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观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上所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真正实现民主富强。
3.题目:港澳回归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开辟了途径。在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题目,图片内容表述,意义,联系性,字数不够,酌情扣分。)
4.(1)本题为开放性题,评分基本原则:观点;评析;结论。
(2)阅卷时示例只作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考生若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答案示例1:
观点:解放思想,立足国情,开放创新成为中国40年来迅速发展的基石。
评析:十ー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从农村到域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又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通过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辞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界端,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
结论: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创新发展,只有变革创新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他答案示例(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创新引领时代,排斥变革终会被历史淘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5.观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独立。领导人民经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十八大以后,领导人民继续奋勇前进,朝着强起来的方向迈进。因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7.观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靠保证。
论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被侵略、被掠夺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前进。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是中国强国路上的领路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
观点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富强中国的强大后盾。
论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经济协调、稳定、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由此可见,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中国才能向着繁荣富强稳步前行。
8.观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论述:从国内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2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从国际上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结论:新中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9.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论述: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命题在新时代的集中理论展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0.(1)中国从未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发展生产力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重要内容。
中国始终中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了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
(2)必须紧密围绕“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内核进行论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