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刺绣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手工刺绣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手工刺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刺绣文化,感受四大名绣的魅力。
2、掌握刺绣基本针法,能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刺绣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养成爱手工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刺绣文化,感受四大名绣的魅力。掌握刺绣基本针法,能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刺绣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养成爱手工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
1、刺绣起源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2、四大名绣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1)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2)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
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
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
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劈丝细致,绣件绒面花型具有真实感。常以中国画为蓝本,色彩丰富鲜艳,十分强调颜色的阴阳浓淡,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湘绣以特殊的鬅毛针绣出的狮、虎等动物,毛丝有力、威武雄健。
1982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湘绣荣获金杯奖。
(3)粤绣:粤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绣品主要取材于龙凤、花鸟等,图案构图饱满、均齐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富丽堂皇。
在针法上具有“针步均匀、纹理分明、处处见针、针针整齐”的特点。
在种类上粤绣可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三类,品种包括戏服、厅堂装饰、联帐、采眉、挂屏和各种日用绣品等。
(4)蜀绣: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
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针法经初步整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旋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100多种。
品种有被面、枕套、绣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挂屏等欣赏品。
蜀绣的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982年,蜀绣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
观看视频《中华文化古瑰宝—刺绣》欣赏精品的刺绣作品。
基本针法
介绍刺绣起针收针的两种方法,常见的十种刺绣针法。(观看视频)教师演示。
4、准备材料:
针(2号或者3号刺绣针50根)
15厘米绣绷35个
40色绣线两盒
剪刀10把
学生自备一块用于刺绣的布
学生自备画笔
5、刺绣实践
先由班长统一发放针线绣绷等刺绣工具。
(1)勾画图案,构思好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在准备好的绣布上。
(2)上绣绷,用绣绷绷紧绣布。
(3)备绣线,学生领取自己需要的绣线,把绣线分好,穿好绣针。
(4)开始刺绣,利用学习的针法绣出勾画好的图案。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绣好的作品。
(6)安全提示:在进行刺绣活动时,注意保管好针和剪刀,谨慎用针。
五、教学总结
刺绣渗透了无数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愿同学们能喜欢,欣赏刺绣,传承这一项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经过刺绣实践课程,学生对刺绣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缺乏耐心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劳动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