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探界者”钟扬》 课 型 新授课课 时 2课时教材分析 《“探界者”钟扬》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第三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探索。文章以五个小标题来区分内容,全面而精准的记录了钟扬工作、生活、科研等多角度的鲜活事例,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展现了钟扬生命中的独特光辉。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及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钟扬的主要事迹,概括其伟大的精神品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以言写人、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以言写人、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并感悟钟扬执着勇敢、无私奉献的“种子”精神。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视频《播种未来——钟扬》短纪录片,了解钟扬在追梦路上付出的艰辛的努力,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知识[各位老师:(一)——(5)部分的内容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中已经呈现,不再重复](一)区分各类新闻体裁①消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并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②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③新闻专访:就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纪实性报道。④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比消息更详细而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新闻体裁。从内容方面来看,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二)通讯的三个显著特点:①新闻性,同消息一样具有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②文学性,可以借用文学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使作品更富感染力,但这种文学性首先要确保其真实性,可以使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③评论性,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报道立场和情感倾向。(三)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所写的人物都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观念、业绩等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例如: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③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某种人生价值,或为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普通人。④还有一些通讯人物是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四)人物通讯的分类:①传记式:能够较完整地概述人物一生的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③群像式: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五)追梦人钟扬(学习包有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钟扬获奖片段的视频资料,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播放)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人。生前是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9月25日,钟扬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六)写作背景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撰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在这文章的背后,这名90后女记者在2018年1月赴上海、成都、拉萨进行实地采访,历时两月,克服高原反应,采访了钟扬老师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与叶雨婷同行的是经验丰富的各大媒体的老牌记者,她不惊不畏,在激烈的同题竞争中,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给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展示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的形象。叶雨婷说:“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活动一:梳理具体事迹,概括精神品质1. 梳理每个小标题选取的主要事迹,概括其优秀品质。2.通过以上事迹,思考标题“探界者”钟扬的多重含义。活动二:分析”以言写人”塑造人物的方法本文在报道钟扬事迹时不仅注重“以事写人”,还注重“以言写人” ,请结合文本分析。(1)引用钟扬的话正面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来突出人物的品质。【例如:】①引用演讲中关于“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论述p23,表现了钟扬对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视。②引用为自然博物馆写的文字p32,体现了钟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表现了他对科普工作的热爱。③引用钟扬《生命的高度》一文的相关内容p57,突出了钟扬执着的追求,表现了其奉献精神。④除此之外,还有p29“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p71“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 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2)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来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例如:】①用母亲、妻子的话表现其勤奋好学、“不安分”;②用同事的话展现钟扬采集鼠曲雪兔子的经过,表现出钟扬不畏艰险及其对科研事业的热爱;③用学生的话体现钟扬对科普工作的辛勤付出……本文通过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从钟扬的自述以及别人的评价中,我们体会到了钟扬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活动三:赏析文章语言,总结写作方法1.赏析文章语言(1)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 的人生。p6“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不错的环境中,还想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此处用于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而是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加表现了钟扬精神的可贵。(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p20“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以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与奉献精神。(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p27“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奇葩”本来是比喻不同寻常的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该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是说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的做法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2.本文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新闻写法呢?(1)在小标题设置上,精心构思,四字短语凝练概括,整齐匀称,并列勾连,照应题目。文章的小标题极其概括地揭示了钟扬在不同领域的高度和成就;同时,标题群恰当地解释了题目的内涵——探寻生命的边界。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寻自己的边界: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2)在结构和叙述上,纵点面结合,辐射群像,完成对一代科研工作者生命底色的强力渲染。从横向看,文章将植物学家 、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多个身份集于一身,每种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从纵向看,文章整体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英雄”少年到生命延续,展现了钟扬奋斗的人生。(3)在形象塑造上,凝练特点、提升立意,高处架构、小处发力,完成科学家、教育家的双重形象。钟扬的人物形象兼具“执着的植物学家”和“用心的教育家”的双重特点,本文将其精神进行凝练概括,巧妙地融合贯穿在文章中。“采雪莲出现高原反应”“鼓励学生做科学传播”“有责任‘接盘’” 等内容极为恰当地展现出一个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有血有肉的形象,读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3.观看视频《追梦人钟扬:用一生播种未来》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讲课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您辛勤付出、勇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会继续传承“种子精神”,延续奉献之火, 我们知道,您依然陪伴在我们身边!播放视频的引入语:[这部分在课件中未呈现,请老师们根据自身经验和学情修改使用 ]4.归纳主旨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回顾钟扬教授生平的事迹,热切赞美了他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追求的“种子”精神。他高远的诗意情怀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活动四:群文探究与素材积累1.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完成表格。2.这三篇人物通讯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有何异同?3.根据所学课文概述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1)内容选材: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2)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等,形式活泼(3)谋篇布局:①以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②倒叙写法(4)人物形象:①运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②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③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形象(5)主旨意义: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行动表现人物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4.积累劳动相关的素材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4.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罗曼·罗兰5.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6.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高尔基7.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5.习大大劳动金句1.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2.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3.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4.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6.传承劳动精神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们!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切莫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共展未来辽阔宏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