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张PPT)2.内能和热量温度与热运动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贺州)端午节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 现象。给粽子加热时,香味会更浓,是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2.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所示),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所示),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 扩散剧烈不相同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仅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及其改变3.(2022吉林)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手取暖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C.钻木取火D.磨刀时刀的温度会升高4.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2福建)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B做功增大热值及计算5.(2022宜昌)关于燃料及其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燃烧的燃料,热值等于零B.燃料完全燃烧时,它的热值最大C.燃料的热值与其质量和燃烧状态无关D.燃料燃烧时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6.(2022齐齐哈尔)某燃气热水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若使用时消耗掉0.02 m3的天然气,则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q天然气=3.2×107 J/m3)。如果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C6.4×105增大误以为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有关7.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2 kg煤的热值大于1 kg煤的热值B.燃料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C.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与质量等其他因素无关D.燃料燃烧不完全时热值变小CB9.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泰州)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10.(2021宿迁)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C11.(2022泰安改编)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水温上升,直至沸腾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口的橡皮塞被冲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B.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加D.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2.如图所示的瓶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来看,前者是通过 的方式,后者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这是因为 。 D 做功热传递不能二者效果相同13.新情境(2022黔东南)2022年2月27日11时许,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着22颗卫星,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纪录,即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由此开启了我国新的共享火箭“拼车”模式。火箭发动机做功把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 能,若该燃料的热值为1.4×108 J/kg,则完全燃烧500 g该燃料放出的热量是 J。 14.(2021吉林)用橡皮在桌面上快速摩擦几下,摸一摸橡皮摩擦的部位,你有什么发现 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机械7×107答案:温度升高;用橡皮在桌面上快速摩擦几下,橡皮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摸橡皮被摩擦的部位,会感觉温度较高。15.科学探究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手压活塞快速打气,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的气体温度,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a和b两图可知, 。 (2)比较b和c两图可知, 。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共7张PPT)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一、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分子有不同的种类,物质所含 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就不同。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m。 二、扩散现象1.定义:由于分子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 2.范围:不仅在 、 中会发生扩散,在 中也会发生扩散。即物质的三种状态间都可发生扩散现象。 3.原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分子10-10运动 进入对方气体液体固体无规则运动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既有 又有 。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 ;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 。 四、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分子间存在着 和 。 引力斥力斥力引力忽略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引力斥力命题点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如图所示,厨师在汤中放一勺盐,整锅汤都会有咸味,是因为盐分子 ,使盐 到了汤中。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如图所示,将硼、磷等物质 到硅晶体中,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半导体。 扩散扩散3.如图所示,在机械制造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渗碳、渗硅”实质上是 的过程。这个过程利用了 。 碳原子、硅原子扩散到齿轮、轴表面层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命题点2 分子间作用力4.如图甲所示,两段熔丝没有被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推压注射器的筒口,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 。 甲 乙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1.(课后T2改编)扩散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利用盐水腌制咸鸭蛋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C.春天,百花绽放,花香四溢 D.扫地时尘土飞扬2.(正文节选)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 。 3.(课后T3改编)筷子不容易被弯曲的原因:筷子发生弯曲时,弯曲处的外表面分子间表现 为 ,内表面分子间表现为 。 D鲜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斥力谢谢观赏!(共12张PPT)3.比热容物质的吸热能力1.科学探究(2022福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加热时间(2)加热10 min后,测得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该示数为 ℃。 48(3)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吸收更 的热量。 多升高的温度/℃ 5 10 15 20加热水的时间/min 2.5 5 7.5 10加热沙子的时间/min 1 2 3 4(4)根据实验结论推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更 。 小比热容及其应用2.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比热容/ [J·(kg·℃)-1]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3.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应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情景,下列实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D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B.供暖系统用热水循环供暖C.傍晚向春播秧田中灌水保温D.夏日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热量的计算4.(2022哈尔滨)小明取1 kg的水,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是 ℃,加热使其升温到70 ℃,此过程中水需要吸收热量 J。[c水=4.2×103 J/(kg·℃)] 202.1×105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怀化)如图所示为冬天人们常用的电热水袋,使用十分方便,充电加热后,能够放热较长时间,其内部液体主要成分是水,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若该热水袋装有1 kg的水,充电加热后温度为50 ℃,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 ℃,则此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比热容1.26×105不能正确区分“升高”“升高到”“升高了”,计算末温时忽略了水的沸点6.(2022内江月考)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 kg、初温为25 ℃的水加热,当水吸收6.72×105 J的热量后,[c水=4.2×103 J/(kg·℃)]水温会升高( )A.100 ℃ B.75 ℃C.80 ℃ D.105 ℃BC7.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像是( )8.新考法(2022成都模拟)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质量都为200 g的液体甲和水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03 J/(k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液体甲的吸热能力更强B.若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较多C.两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c液体甲∶c水=1∶2D.液体甲10 min吸收的热量为2.52×105 J9.天然气已经被广泛利用。完全燃烧0.07 m3天然气释放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的30%被水吸收,可以将4 kg的水由20 ℃加热到 ℃。[q天然气=4×107 J/m3, c水=4.2×103 J/(kg·℃)] C甲 乙2.8×1067010.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河北)一家火锅店用某种材质的纸折成火锅,加上水,放在点燃的天然气炉上涮菜,如图所示。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该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若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 kg,水温从20 ℃升高到100 ℃,则水需要吸收 J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保持不变3.36×10511.(2022沧州月考)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 ℃,质量是1.5 g,将它投入到某种液体中,该液体的初温是10 ℃,质量是26 g,液体的温度达到20 ℃后不再升高。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热损失,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求:(1)铁钉放出的热量。解析:(1)铁钉放出的热量Q放= cmΔt=0.46×103 J/(kg·℃)×1.5×10-3 kg×(800 ℃- 20 ℃)=538.2 J。答案:(1)538.2 J(2)该液体的比热容。答案:(2)2.07×103 J/(kg·℃)12.科学思维小王在家探究冷热水混合后温度变化的问题,他将一杯热水放在桌上,然后加入一勺30 mL的冷水,待它们热平衡后测得热水的温度下降了4 ℃,后来他又加入一勺相同的冷水,平衡后测得水温又下降了3 ℃。若不计混合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原来这杯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 ℃,原来这杯热水的质量为 g。(ρ水=1.0×103 kg/m3) 28 180 (共12张PPT)强化训练一一、选择题B1.(2022山西)小明踏青归来,日记中写道“空中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人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间存在引力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2.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3.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DA4.(2022菏泽)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鲜花香气四溢是一种扩散现象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表明分子间有引力5.(2021衡阳)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CBA B C D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C.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80 ℃的水一定比30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7.(2022武汉)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DDA二、非选择题扩散9.(2022本溪)如图所示为某款驱蚊手环,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这是 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 10.新考法(2022河南)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可认识到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11.在平静的水面上轻轻滴一滴油,油会慢慢扩展开来,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这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油膜的面积不会无限扩大,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 剧烈做功斥力不是引力 12.科学探究(2022济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常用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小亮觉得也可能是大气压力把两块铅柱挤压在一起使之难以分开,于是他想在真空罩内重做这个实验,如图乙所示。当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时,若两块铅柱被重物拉开了,则说明两块铅柱难以分开是因为它们受到了 的作用;若两块铅柱仍然没有被重物拉开,则说明它们难以分开是因为它们受到了 的作用。 大气压力 分子间引力甲 乙13.(2022泰安)沼气是一种清洁燃料,部分地区因地制宜,建造了沼气池,利用沼气烧水做饭。已知沼气的热值为1.9×107 J/m3,完全燃烧0.2 m3沼气,放出的热量为 J。 14.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通过 的方式增加内能使气压增大,瘪下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15.氢气的热值为14.3×107 J/kg,完全燃烧0.5 kg 的氢气可放出 J的热量;若一罐氢气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氢气的热值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3× 107 J/kg。 3.8×106热传递质量7.15×107等于16.如图甲、乙、丙所示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 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初温也相同。(1)现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是否相同,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 (2)实验中,除了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外,你认为实验时还应注意 。 (3)通过观察 可以比较出热值的大小。 甲、乙 燃料尽量充分燃烧温度计示数高低17.(教材素材改编)如图所示为小明家的天然气表6月1日和7月1日的示数,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q天然气=2.7×107 J/m3,干木柴的热值q干木柴=1.2×107 J/kg。则:(1)小明家6月份消耗的天然气是多少 解析:(1)6月份消耗天然气体积V=398.274 m3-368.274 m3=30 m3。答案:(1)30 m3 (2)小明家6月份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干木柴 答案:(2)67.5 kg谢谢观赏!(共10张PPT)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物质的组成1.(2022河北)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A.个数减少B.质量减小C.间隔减小D.种类减少C2.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B.不同种类的分子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C.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D.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9 m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2022连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4.(2022哈尔滨)小明用酒精湿巾擦手时,同桌小聪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C扩散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5.新情境(2022徐州)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了,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6.(2022沧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但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C引力斥力误把微小物体的运动当成是分子的运动7.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在75 nm~160 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被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时误以为是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8.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9.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10.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体积也会发生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大B.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C.气态物质的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D.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变化CA11.跨学科综合(2022赤峰)如图所示,在一只锥形瓶中装入氨气,在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作用力D.分子是很微小的12.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A.烟雾密度大向下沉B.烟雾密度小向上升C.一个人抽烟,其余人羡慕也会跟着抽烟D.抽烟产生的烟雾扩散在空间,其他人呼吸就如同抽烟AD13.(2022宜昌)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变大分子间存在引力14.冠状病毒是直径仅为0.3 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前要进行稀释,在稀释过程中发现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放在一起时,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原因是 ,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 。 不是分子间存在间隙无规则运动 15.科学思维(2022内江模拟)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 N,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3 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20 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105 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可得铅柱B所受的大气压力为 N,小明做的铅柱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0不能(共8张PPT)3.比热容一、比热容1.意义:描述不同物质的 能力。比热容与物体的 、吸收或放出的 的多少及 变化量都无关。 2.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 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符号: 。 4.公式:c= 。 5.单位: 。 6.水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 . 。 吸热或放热质量热量温度cJ/(kg·℃)4.2×103 J/(kg·℃)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二、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 = 。 2.放热:Q放 = 。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cm(t-t0)cm(t0-t)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器材停表(记录时间)、天平(称量被加热物质的质量)、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 3.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温度计(2)转换法:①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物质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相同,温度变化大的物质吸热能力 ;②通过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 。 4.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 5.交流讨论(1)实验中使用相同规格的酒精灯是保证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释放的 相同。 (2)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要减少加热的时间,可采取的做法是 。 (3)实验中通过 的方式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 。 (4)温度—时间图像刚开始不是直线的原因是 ,如何改进 。 弱强不同热量 减少被加热物质的质量热传递增加加热器本身先要吸收一部分热量 加热一小段时间再开始记录命题点 物质比热容的利用1.如图所示,花生、栗子等干果常常用干净的沙子来炒制,是因为 . 。 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2.如图所示,种植花草树木,能有效地改善气候,是因为 。 升温快;用沙子炒花生可以使花生受热均匀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比热容大,夏天吸热使环境升温不明显,冬天放热使环境降温不明显,可以有效地减小温差,改善气候3.如图所示,工厂里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是因为水的 ,吸热能力强,在升高同样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比热容大1.(课后T1改编)初春培养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常用的做法是,晚间 _ (选填“往田间灌水”或“从田间往外排水”),原因是 。2.(课后T2改编)人们给汽车加冷却液,往往加冷水,请结合下面两图,说明道理。 往田间灌水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答案:热水本身温度高,与机器的温差小,不利于从机器中吸收热量,冷却效果不好;甘油的比热容较小,与水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少,冷却效果不好。所以用冷水最好。谢谢观赏!(共8张PPT)全章真题演练(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2022鄂州)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其端上香喷喷的早餐。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扩散现象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产生的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D.温度越高,香味越淡D2.(2022无锡)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王老师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水分子间有空隙B.水分子间存在引力C.水分子间存在斥力D.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2022齐齐哈尔)我们在使用酒精湿巾进行手部消毒的过程中,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 B扩散斥力内能及其改变方式4.(2022龙东)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 ℃的冰没有热量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5.(2022牡丹江)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活塞压缩筒内空气,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打气筒外壁的下部也会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C做功热传递热值与比热容的理解6.新考法(2022镇江)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燃料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加热,两图装置均相同。燃料的质量用m表示,燃料充分燃烧时水升高的温度用Δt表示(水未沸腾) ( )D7.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济南)炎炎夏日,小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她发现,在这里白天的风常常从海面吹向陆地,而每到夜晚风却从陆地吹向海面。她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画出陆地和海面之间空气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的密度小于沙石的密度B.海水的密度大于沙石的密度C.海水的比热容小于沙石的比热容D.海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D白天 夜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8.(2022广安)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甲 乙 丙(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 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 ℃。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 (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法。 加热时间42 A控制变量与热值、比热容相关的计算9.(2022德阳)100 g水温度从20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 J的热量;汽油机汽缸内完全燃烧10 kg汽油可以放出 J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汽油的热值q=4.6×107 J/kg] 10.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宿迁)“自热火锅”成为当下一种时尚快餐,很受年轻人喜爱。它里面的发热包在将600 g水从10 ℃加热至沸腾(标准气压下)的过程中,提供给水的热量至少为 J。如果用酒精灯给600 g水加热升高同样温度,至少需要 g酒精。[c水=4.2×103 J/(kg·℃),q酒精=3×107 J/kg] 11.跨学科综合(2022宜昌)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 kg的水和0.3 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c水=4.2×103 J/(kg·℃)] 2.1×1044.6×1082.268×105 7.562.52×104 1.4×10312.(2022贵港)某学校,需要把1 000 kg的水从20℃加热到80 ℃,[q天然气=4×107 J/m3,c水= 4.2×103 J/(kg·℃)]则:(1)这些水吸收的热是多少 (2)若用天然气加热,不计热量损失,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 J/(kg·℃)×1 000 kg×(80 ℃-20 ℃)= 2.52×108 J。答案:(1)2.52×108 J (2)6.3 m3(共2张PPT)全章知识网络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分子无规则引斥做功J/(kg· ℃)Q放=cm(t0-t)Q吸=cm(t-t0)谢谢观赏!物质是由大量①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②运动内容分子间存在着③力和④力水食用油分子动理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定义式:c=⑦比热容扩散现象分子动理单位:⑧论与内能比热容热量的计算放热公式:⑨改变内能定义热传递和⑤内能吸热公式:四的两种方式:水的比热容及其应用内能与热量定义式:q=⑥定义热量单位:Jg热值●●●●●●(共10张PPT)2.内能和热量一、温度与热运动1.温度:表示物体的 程度。 2.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 ,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 。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 。 二、物体的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 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的总和。 2.影响因素(1)同一物体, 越高,内能越大。 冷热快剧烈无规则运动动能势能温度(2)内能还和物体内部 的多少、种类、结构和 等因素有关。 3.改变方式(1)热传递:内能在物体间的 或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 (2)做功: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的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 (3)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内能上是 的。 三、燃烧放出热量1.能量转化:燃料的燃烧是一种 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 能转化为 能。 分子状态转移内能增加减少相互转化增加减少等效化学化学内2.热值(1)意义:描述燃料的燃烧 。仅与燃料种类有关,与燃料的 、燃烧程度等都无关。 (2)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与燃料 的比。用符号q表示。 (3)公式:q = 。 (4)单位: 。 特性质量热量Q质量mJ/kg命题点1 分子的热运动1.如图所示,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子中,发现墨水在 中扩散得更快,说明 。 热水物体的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命题点2 物体的内能2.如图所示,南极年平均气温是-25 ℃,漂浮在大洋中的巨大冰山,有内能吗 答: 。 为什么 答: 。 有构成冰的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所以此时的冰山具有内能命题点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3.如图甲、乙、丙所示,古人类的钻木取火、工厂炼钢炉给铁加热和利用地热取暖,分别属于 、 和 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热传递热传递命题点4 燃料燃烧放热计算4.如图所示,小明家的天然气表月初示数为396.27 m3,月末示数为398.27 m3,那么小明家这个月使用天然气 m3,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相当于 kg柴薪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约为3×107 J/m3,柴薪的热值约为1×107 J/kg) 22012年11月1日示数 2012年12月1日示数 6×10761.0 ℃的物体没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3.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4.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 )5.一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汽油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辨析:温度、热量和内能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只能表示一个物体的温度是多少。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3.内能:是状态量,只能说“具有”“增加”“减少”。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强化训练一.pptx 1.分子动理论 .pptx 1.分子动理论.pptx 2.内能和热量 .pptx 2.内能和热量.pptx 3.比热容 .pptx 3.比热容.pptx 全章真题演练(第一章).pptx 全章知识网络.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