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一、教材分析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是人教版的必修 4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框教学内容是高二教材,高二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已经具有基本科学理论知识和道德素养,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益增强,具有基本的价值观念,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
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公共参与: 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敦煌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盛大辉煌,是为敦煌。季美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思考: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边,远离四大文明中心,大漠孤烟,是什么让一个沙漠之城成为盛大辉煌的敦煌呢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观看视频:《丝路上的文化交流史》 这条伟大的道路沟通了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全长7000多千米,东起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经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极大促进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思考: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教师提示: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对我国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对世界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探究与分享 古时候,无论是东来西去,600多公里的路上,只有一个敦煌可以补充饮水和给养,为接下来的行程做足准备。当滞留在敦煌的商人和货物越来越多,作为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敦煌,逐渐走向繁华。伴随着贸易而来的,除了各种肤色的人群、各色各样的商品,还有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生产技术,敦煌成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和谐共生的乐土。所以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探究问题:文化交流使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成为一条知识交流之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文化交流呢? 2.文化交流的原则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3.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 拓展:全面理解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就是在文化交流上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的优秀文化,为发展中华文化服务;又要坚决抵制国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确保中华文化健康发展。 常见误区: 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来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文化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 2.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交流中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文化,同时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 3.认为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具有“主导性”“引领力”。 4.认为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霸权、文化渗透 环节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观看视频:《国礼沈绣穿越百年的故事》 沈绣又名仿真绣,美术绣,是以沈寿命名的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在苏绣的基础上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结合材料,说说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探究分享:沈绣中西结合的典范 2.文化交融的意义 对本国而言: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怎样交融) 对世界而言: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总结: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区别与联系 观看视频: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正确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八、教学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