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第1课时同步练习一、文言知识积累1.选出音、形、义有误的一组( )A.汜(fán)南 缒(zhuì) 鄙(当作边邑)B.佚(yì)之狐 不知(知道) 共(gōng,供给)其乏困C.瑕(xiá) 何厌(满足)之有 逢(páng)孙D.阙(quē,损害) 行李(出使的人) 失其所与(结交)2.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共其乏困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③以乱易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A.①军队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取代 ④替B.①驻军 ②执掌事务 ③交换 ④被C.①驻军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取代 ④给予D.①军队 ②管理事务 ③交换 ④是4.选出和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烛之武退秦师A.肆其西封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因(因为)人之力而敝之 D.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6.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7.“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以为妙绝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8.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 D.何陋之有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国的国君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10.用原文回答问题:(1)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2)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二、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相传为( )末年鲁国史官( )所做,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三、尝试制作文言知识卡片必做:一词多义”封“”鄙“;虚词”焉“、之“的用法;积累古今异义,“东道主”、“行李”选做:积累本文的特殊句式,总结规律并翻译。文言知识积累之 一词多义封义项1 动词,把……当作疆界。例:既东封郑。义项2名词,疆界。例:又欲肆其西封。鄙义项1名词,边远的地方,边疆。例: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清彭端淑《为学》义项2动词,以……为边境,边邑。例:越国以鄙远,君之其难也。义项3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 曹刿论战》微义项1形容词,轻微,地位不高。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魏晋陈寿《隆中对》义项2副词,暗暗地。例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清 林嗣环 《口技》义项3副词,稍微,略微。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义项4(副词,(假如)没有。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文言知识积累之 虚词之义项1代词,他们,指秦军。例:子犯请击之。义项2助词,的。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义项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夫晋,何厌之有?义项4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不译。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义项5助词,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姓名之间有加“之”字的用法。例:烛之武,佚之狐焉义项1代词,何,为什么。例:焉用亡郑以陪邻?义项2代词,哪里。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义项3句末语气助词。例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例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文言知识积累之古今异义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泛指请客的主人。2.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泛指旅行者携带的物件。选做:积累本文的特殊句式,总结规律并翻译。文言知识积累之特殊句式省略句省主语例①(烛之武)辞曰……例②:(烛之武)许之。例③(烛之武)见秦伯,(烛之武)曰……例④:(秦国)行李之往来。例⑤(郑国)共其乏困。 例⑥:(晋国)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省宾语例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代亡郑这件事。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介词后省略了宾语“之”,代郑国。(3)省介词 例: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状语后置例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正常语序为“于郑伯言”。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正常语序为“于君有益”。.宾语前置例:夫晋,何厌之有? 正常语序为“有何厌?”统编版必修下册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任务:1. 识记与《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编年体史著的特点;了解写作背景。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准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制作学习卡片)。3.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二、学习准备:1.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2.笔记本\易于保存并携带的卡片3.古汉语工具书4.导学案三、学习方式和环节: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实践活动。四、学习环节:1.走近《左传》:了解作者、作品,制作学习卡卡片,积累文学文化常识。2.感知历史背景:从秦、晋、郑三者关系及地理位置两个角度,了解背景,为理解文本做铺垫。3.诵读感知文本①听读:正音正字、注意停顿和语气。②自读:读准字音,读清句逗,读对语气,读好节奏。③对照书下注解,疏通文意。4.制作学习卡片,积累文言知识。5.布置作业五、课前预习:对照书下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查阅《古汉语词典》,正音正字。标注不理解的语句,提出在自主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docx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 导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