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的具体分类。?2.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3.能够在图中作出最小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2.难点: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找最小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也了解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的探究一下杠杆的分类;认识一下生活中的杠杆,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计算。(二)新课教学?1.杠杆的分类?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拔钉子的羊角锤、开瓶盖的起子、夹取煤球的火钳子、夹碎核桃外売的夹子、赛艇的船桨、人体的上臂等,以加深学生对杠杆本质特征的认识。并引领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这些简单的杠杆从省力或费力的角度来进行分类。?总结:杠杆可分为三类,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2.探究三类杠杆的特点?(1)设计实验?实验器材:支架、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2)实验步骤?①把杠杆放在支架上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②使杠杆左、右两侧的力臂相等l1=l2,在A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并记下F1的大小;然后在B点实验,竖直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③更换A点悬挂的钩码数量,重复上述操作,分别记录下对应的F1和F2的大小;?④使杠杆上左、右两侧的力臂l1>l2,重复步骤②③,记下对应的F1和F2;?⑤使杠杆上左、右两侧的力臂l1<l2,重复步骤②③,记下对应的F1和F2。 F1/NF2/N知识归纳:?(1)等臂杠杆:?①结构特征:动力臂等于阻力臂;?②特点:等力等距;?③实例:天平等。?(2)省力杠杆:?①结构特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特点:省力费距;?③实例:羊角锤、撬棒、起子等。?(3)费力杠杆:?①结构特征: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②特点:费力省距;?③实例:筷子、镊子、钓鱼竿等。?说明:?(1)要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或等臂杠杆,必须找到此杠杆的动力、阻力及动力臂、阻力臂,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再做出判断。?(2)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杠杆有时为了省力,有时为了省距离。省力时就一定费距离,省距离时就一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或进行计算时,注意统一力臂单位。?(4)解决杠杆平衡时最小动力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定值,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个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的作用线要过该点且垂直于该点与支点的连线。?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