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教材分析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承接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愿意关注社会热点,课堂参与程度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框题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多为结论性知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理论素养难以使其深刻、全面理解本框内容。需要结合生动、有趣、有感染力的情境创设,设计课堂小组活动,展开本课教学,使油象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通过学习,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四、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 立足实际生活,实现文化创新。 公共参与:自觉坚持以文明为中心的文化创造导向,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去。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难点: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届“飞天奖”共有46部电视剧入围,历史重大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成为主流。最终,获得优秀电视剧奖的16部作品分为三个篇章颁出:在“时代·奋斗”篇章中,《山海情》《在一起》《埃博拉前线》《和平之舟》《江山如此多娇》 折桂;“生活·故事”篇章中,《装台》《巡回检察组》《理想之城》 得到肯定;“信仰·使命”篇章中,《觉醒年代》《功勋》《跨过鸭绿江》 《大决战》 《绝密使命》 《叛逆者》 《香山叶正红》 《理想照耀中国》众望所归。(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的总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习近平 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与人民有何关系? 说明: ①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②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③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生活是文化创作源泉。 2、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 (2)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3、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文化发展的措施) 知识拓展: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环节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展示材料:电视剧《底线》 高度写实:“沉浸式采风”+“刷漆式创作” 从策划构思到拍摄杀青,历时整整3年;走访超过30家法院,采访了200多名法院干警,收集了500余件社会关注度高的代表性案件;剧本打磨时间超过1100小时,前后修改20余次……这一组数据,是《底线》主创团队给出的答案。 据本剧主创人员介绍,为使创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主创团队在筹备阶段调研走访了全国60余家法院,深入采访200余位一线法院干警,收集了500余件社会关注度高的代表性案件。“我们的选材都是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实现了从民事到刑事、从‘小案’到‘大案’、从‘老案’到‘新案’的多维取材。”将典型案例生活化,透过展现法官“怎么判”“怎么调”的工作历程,再现法院人的喜怒与哀乐、光荣与艰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也是《底线》的一大亮点。 1、为什么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时代之基?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文化和时代的关系)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环节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播放河南卫视春晚节目,思考:在众多卫视中,河南卫视为什么“杀疯”了? 教师提示: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总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八、教学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