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了解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的内容,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够结合现实分析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方式,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等相关措施。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科学精神: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教学重点】
1、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共产主义的目标与实现方式
【教学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
思考: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什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社会历史发展的有什么规律和总趋势是怎样的?
师: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社会历史的发展
总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从政府促进淄博烧烤发展之策中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从淄博市“3510”发展目标中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一幕: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议题一:从政府促进淄博烧烤发展之策中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淄博烧烤投诉增多,网红城市直面新考题》并阅读材料《淄博市加大对烧烤行业的监管力度》
随着淄博烧烤的大火,淄博市市场监管系统也高度重视起了“淄博烧烤”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一是印发了《关于加强烧烤行业监管工作的通知》。二是强化对签子等烧烤原、辅材料监管,强化肉类批发商等的监管。三是加强烧烤餐饮单位监管,解决烧烤餐饮单位证照、环境卫生、检疫证明、卫生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四是加强对烧烤网店的监管。五是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组织全市1000余家烧烤餐饮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淄博市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对烧烤行业的监管力度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加大对烧烤行业的监管力度,有利于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而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议学小结: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1)地位: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聚力推广“信用贷”模式,为“放心消费”引活水》
“感谢银行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一天内钱就到账了,这笔钱我准备用来翻新门面,多吸引些顾客”,桓台县大强迎鑫烧烤店老板收到了齐商银行发放的全市首笔“淄滋贷”,激动地说道。
近期,淄博地区多家银行针对烧烤产业链商户推出的“烧烤贷”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多是以纯信用贷款为主。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离不开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推广的“信易贷”融资模式。
淄博市实施信用融资“春风行动”,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等堵点痛点,通过财政、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三方联动,向无法提供有效抵押质押物但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输送流动资金“金融活水”,推动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淄博市大力推广的“信用贷”模式为什么能够推动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在淄博市推广“信用贷”模式前,中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等堵点痛点,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淄博市此举则调整了生产关系,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的问题,向其输送流动资金“金融活水”,推动了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议学小结:
(2)作用: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形态的更替。
2、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含义: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②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①含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②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知识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制度、组织和设施;
社会意识形态——比如: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
组织设施——比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关和政治组织等
(2)两者联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方法论:①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要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思考: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总结出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吗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重难点突破: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二幕: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议题二:从淄博市“3510”发展目标中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议学情境七:观看视频《淄博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 绘就“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并阅读材料《淄博“3510”的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的城市愿景》
2022年11月23日,中共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紧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结合实际,虑远谋近,科学提出了“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是淄博未来五年、十年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
议学问题:从淄博“3510”的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的城市愿景中,可以看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分析该目标的实现过程一定会一帆风顺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淄博市提出的“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的城市愿景,描绘了淄博在3年、5年和10年后美好的城市面貌,表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淄博在实现该目标和城市愿景的过程中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在该过程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困难,但最终一定是能实现该目标和城市愿景的。
议学小结: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师问:那么,是什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
生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师问:是什么矛盾运动使社会向前发展的呢?
生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实现方式(动力)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那么,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式一样吗?
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淄博市发布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3月14日,淄博市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行动计划》以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为目标定位,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创新创业、绿色低碳、协调联动、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安全和谐七大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淄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区域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科创策源地,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
议学问题:结合淄博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说明淄博市应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3510”发展目标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该《行动计划》主要是针对“3510”发展目标中的3年取得绿色低碳发展重大突破的目标来制定的,主要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为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所以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由此可以说明“3510”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应通过改革的方式。
议学小结:
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是对抗性的矛盾
③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过程: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 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
①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解决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共产主义的目标与实现方式
(1)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实现方式: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比较: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和解决方式
知识拓展:
比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