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专练:论述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题型专练:论述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题型专练:论述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项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分类
类别 历史事件
思想变革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制度创新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民主法制 《权利法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技术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改革强国 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
——摘编自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主编《世界近现代史》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一个类别,根据类别的主题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类别、观点示例】类别:制度创新
观点: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类别和观点)
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4.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所示
——据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绘制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进步。法治建设与完善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的这一法律文件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治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逐步确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根据什么原则管理国家?材料三中提及的记录“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是什么?
(3)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在近代过程中追求的目标,请以“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突出重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请对比下面两组图片所反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两组图片所反应历史内容的联系)
8.中世纪乡村和城市发展是欧洲文明突出的特征,而中世纪城市也成为孕育欧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庄园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被割裂的庄园之间很少交往……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力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欧洲文明的精髓。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市民阶级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学逐渐兴起。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回答:有学者认为中世纪乡村是欧洲文明最突出的特征,也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城市才是孕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字数在2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史实充分,史论结合。
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认真研读上面图片,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选择两幅图片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0.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史实回顾】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
(1)阿拉伯数字通过图 的商路传入欧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图 的商路传入中国;最先探寻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 和 ;15世纪大多数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 和 (填航海家)的远航路线就是证实地圆学说过程中的积极探索。
【对比分析】
(2)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深入探究】
(3)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题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示例一】类别:思想变革
观点:思想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的思想,冲破了欧洲封建制度、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助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做了理论准备,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变革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并指导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二】类别:技术革新
观点:技术革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腾飞。
论述: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的扩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推广,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综上所述,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示例三】类别:民主法制
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推动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
论述: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拿破仑法典》延续了这一原则,成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
综上所述,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各项法律文献或宪法的制定,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取代人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示例四】类别:改革强国
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强盛。
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1933年,美国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走出困局,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3.示例
题目: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内容之间的联系(工人运动的发展与科学理论创立的关系)。
4.题目:近代化的发展加剧了对外扩张;正文: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外贸中心。1900年英国和日本、德国等八国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国家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评分说明。题目自拟。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即英国完成工业后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900年伙同日德等国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速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内容。史实正确,线索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范文仅供参考。
5.观点: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论述: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进。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的位置,“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迈步向前的不竭动力。其他参考观点: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发展;③科技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6.(1)君主立宪制。
(2)三权制衡原则。《人权宣言》。
(3)言之有理即可。
7.(示例)题目:走向近代
论述:1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并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以但丁、达 芬奇等为代表的文艺复兴运动得以兴起,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观点一:中世纪乡村是欧洲文明最突出的特征
政治上: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经济上: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封建制的明确的责任原则束缚了人,也稳定了社会关系。每个地方庄园都有自给自足的经济。
文化上:孕育法兰克社会民主与自治的精神,产生了权力和义务的规范,日后成为欧洲文明的精髓。综上所述,我认为中世纪乡村是欧洲文明最突出的特征
观点二:中世纪城市才是孕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
政治上: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市民阶级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
经济上: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文化上: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学逐渐兴起。
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中世纪城市才是孕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
9.题目: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论述: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0.(1)图1、图2;葡萄牙;西班牙;哥伦布;麦哲伦。
(2)欧洲商路贸易中心的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变化:由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变为以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
(3)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