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追求智慧的学问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3追求智慧的学问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三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哲学的起源、产生、含义
2.明确和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
3.明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及中国化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认同哲学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
2.科学精神:了解折学的产生与含义,明确真正哲学的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提高自身哲学素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3.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树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学习和生活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哲学的内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及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哲学的起源、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四.课前预习提纲
1.哲学是如何产生的?有何作用?
2.什么是哲学? (本义+三个关系)
3.什么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如何?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何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5.马哲的历史使命、基本特征、核心观点、理论品质分别是什么?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五.探究与分享
合作探究一: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工艺思想贯彻着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宇宙观--“天人合一”思想覆盖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奠定了中国人的认识基础和思维框架。中国古代有关工艺本体、工艺创造、工艺美学的见解,自然也在这种宇宙观的视野之内。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作用。
合作探究二: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
“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习近平
(1)上图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共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_________观。
(2)请阐释该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
六.易错易混,错误的请在下面改正。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 )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 )
5、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 )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
七.课后巩固练习
1.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人又是什么?”人民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触及了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好奇与思考
D.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不要轻视观念的影响力,教授在沉静的研究中所培育出来的哲学概念可能摧毁一个文明。”哲学对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哲学与人生》一书指出: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忧患中成长。这表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③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④哲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丘成桐说,基础科学是研究所有和宇宙中物理现象有关问题的学问,必须对大自然有一个宏观的看法,因此需要哲学思想作为支撑。哲学思想应有助于人类了解大自然并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近代基础科学家中就有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也是有名的思想家,其学问和思想影响科学界达数个世纪之久。由此可见( )
①基础科学在发展中能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
②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活动指引正确的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西方有句谚语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不仅能给普通人以慰藉和乐趣,也能激发我们思考的维度,拓展思想的广度,帮助我们建立同世界和自我更深度的连接。由此可见,哲学的魅力在于( )
①哲学指导人们怎样处理具体问题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量子力学作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核心理论,提供了认知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框架,奠定了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理论基础。量子理论开辟了思想的新领域,彰显了科学与哲学在科学前沿和思想深处的融合与互动,拓展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孕育和促进了“量子科学哲学”的真正兴起。这说明( )
①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
②哲学精神来源于具体科学
③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渗透互动发展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这是因为哲学( )
A.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能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8.2022年11月18日是第20个国际哲学日,人们要想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这说明( )
A.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研究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C.哲学可以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D.哲学是哲学家把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与普通人无关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 )
①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要求 ②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重要功能
③科学之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对以往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全面继承 ②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
③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机械性 ④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 )
①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伟大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②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共产党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引
③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源泉
④揭示了能、行、好的内在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马克思认为,报刊应该“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指出:“他们的运动就是自我满足的平静,他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同他们对待实体一样地客观。”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
②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自我解放的精神武器
④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②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肯定无产阶级历史作用
B.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推动现实世界发展
C.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工具,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
D.不仅正确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方法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村一座盖好的农宅中先后有多人不明原因地死去,这家住户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现象的发生,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之为“凶宅”。此事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派出科学考察小组进驻该村。经过认真考察和调研,最后得出结论:祸根就来自住宅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在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凶宅”之谜终于真相大白。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知识,分析面对“凶宅”为何村民和科学小组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凶宅之谜”真相大白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归纳反思】整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
第一、三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合作探究一.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中国传统工艺思想贯彻着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
③“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传统宇宙观奠定了中国人的认识基础和思维框架。
④中国古代有关工艺本体、工艺美学等的见解也在这种宇宙观的视野之内。
⑤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国工匠是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进行艺术创造的。
合作探究二
[答案] (1)实践
(2)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易错易混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4、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6、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D B D C D D A D D B C C A D B
13.(1)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同的人做事的不同方式体现他对这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②村子里的人和住户认为农宅风水不好,这是有神论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决定了村子里的人及住户在对待“凶宅”时,采取烧香拜佛、乞求神灵保佑的做法,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科学考察小组面对“凶宅”之谜,坚持唯物主义,采取调研和分析的工作方法,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揭开了“凶宅”之谜,是坚持科学、相信科学的体现。
(2)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科学修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客观事物。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③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