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国情、民族关系、民族方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基础、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核心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增强制度自信;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却十分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宗教政策的成功。
科学精神: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良好民族关系;依法对待宗教问题;
公共参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尊重信教群众,坚持宗教信仰自由,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难点:区分民族关系三方针;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的的内容;
四、课前预习提纲
1..我国的民族国情、民族关系、民族方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基础、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核心)?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样坚持和完善?
探究与分享
合作探究一
材料 广西是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经验丰富,影响力不断扩大。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活动,举办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宣讲活动近万场。用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于边疆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各项工作;召开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现场推进会,用活6.75亿元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对自治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公共服务及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作出针对性规定,用法治方式保障和促进自治区“三农”工作发展。语言相通是增进沟通的基础,自治区政府积极推广普通话。2020年,广西普通话长及率达到85.68%,在西部地区排名首位,比2000年的57.4%、2010年的80.7%分别提高了28.28、4.98个百分点。新征程上广西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从广西的做法中能总结出哪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
合作探究二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多宗教并存的省份。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境内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统计在册的寺观教堂及固定宗教活动场所150个,教职人员2740多人,全州信教民众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有同学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公民信仰宗教。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六、易错易混。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国际化方向。
七、课后巩固练习
1.近年来,浙江对多个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对口帮扶,每年筹集财政资金超过50亿元、实施项目400多个。浙江对口帮扶民族地区( )
①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有利于从根本上发展帮扶地区经济,巩固国家政权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可以增进民族凝聚力,实现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 )
①坚持多党合作,提高各民主党派参与执政的积极性
②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③人民政协积极履行自身职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积极行使自治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宣传月活动,不断强化各族青少年“五个认同”,努力营造祖国处处是家园氛围,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 )
①保障自治权的行使,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③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④推动各民族在共同繁荣基础上实现民族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指出,要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实现宗教健康发展;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工作做好。支持新疆发展有利于( )
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发挥政党协商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②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方针,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我们这十年,成功打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演绎了广东珠海与云南怒江对口帮扶、携手共进的“江海情深”,对口援疆、对口援藏中更是结成数不清的“亲戚”,留下无数感人的故事……由此可见( )
A.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B.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D.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自主发展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
6.在云南贡山,独龙族百姓建起了公路,安居房,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在云南文山州委州政府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精准帮扶,壮乡苗岭气象一新……从雪域高原到三七之乡,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全部实现整体脱贫,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体现了( )
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
④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2年10月29日,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在拉萨正式挂牌运行。西藏以“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为架构,对标先进省市经验,整合本地企业、通讯运营商、科研院所力量,高标准建设全区一体化的政务云、政务网和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以“1+7+N”为总体框架的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的成立( )
A.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有利于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C.有利于西藏自治区政府、法院等各机关协同联动行使好自治权
D.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这表明( )
A.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C.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拥有自治权
9.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宗教工作”一章;国务院修订出台《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一系列配套规章;20余个省区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或制定工作。由此可见,我国( )
①逐步提升宗教治理能力,支持宗教事业持续发展壮大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
③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领域的治理水平
④加快推进政治与宗教融合,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1年底,面对日趋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绍兴市越城区宗教团体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按照上级民宗部门要求立即部署宗教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全区宗教界人士积极履行宗教界的社会责任,主动捐款捐物,以此传递爱的能量,汇聚向善的力量。这体现了( )
①我国要求宗教界人士服务于人民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③我国始终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④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1年12月3日至4日,时隔五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为此,宗教界代表人士需要( )
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多方协同的宗教事治理格局
③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湖北省黄石市充分发挥宗教界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寺观”:三佛律寺用传统工艺自制环保香,推介普及中国香道文化;石壁禅寺自建佛教文化博览室,解读佛教本土化进程;法藏寺自建茶场,弘扬禅茶文化。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化建设( )
①是推进宗教中国化不断走深走实的有益探索
②标志着政府依法逐步放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表明我国宗教的积极因素取代了消极因素
④是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宗教界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特别是在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时,举行升旗仪式,并奏唱国歌,增强祖国认同感,这一活动的开展( )
①表明宗教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革
②丰富了宗教教义的精神文化内涵,促进我国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③有助于信教群众树立爱国主义的信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引导信教群众( )
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科学素养
②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阐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表明( )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6.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下列选项与这一要求相符合的是( )
①对干预行政和司法的非法宗教活动依法进行打击
②引导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信教群众或不信教群众
④支持对宗教教义教规做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2023年5月23日,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七十三周年。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百万翻身农奴进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改革开放,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
自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279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藏族人民享有了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如今,与全国人民一道经历站起来、富起来的西藏,正在经历强起来的伟大时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总结西藏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
姓名: 班别: 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7.
【归纳反思】: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合作探究一
①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③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因地制宜推出政策法规,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民族团结。
④政府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履行文化职能,通过语言文字工作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
合作探究二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云南多宗教并存,信教群众有固定宗教活动场所正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体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C D B C A D C A D B D C C D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自由又作保护不信教自由。所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国家鼓励公民信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7、[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西藏的发展,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西藏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让西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西藏的成就既有国家和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也有西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④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的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