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动植物的繁殖单元主题 通过让学生在家种植盆景植物、饲养小动物等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观察记录动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并知道种子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也能繁殖。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认识生物通过身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 学习内容: 植物通过读书多种方式进行繁殖,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学业要求: ①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举例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②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③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的实例。 ④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⑤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材分析 本单元着重研究动植物生命历程中的繁殖环节。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途径,认识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认识常见动物卵的结构,区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发现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认识植物利用种子和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各种方式以及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发展的繁殖技术,能用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繁殖,知道一些植物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知道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初步认识生物的生命过程及繁殖特性,建构动物和植物繁殖的概念。学情分析 学生在 1 3 年级以及本册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动物和植物的知识,经历了观察常见动物和植物、种凤仙花和其他植物、饲养小动物等科学实践,认识了一些常见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历程及其变化,了解了生命的主要特征,知道动植物一生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步建立了生命周期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途径,认识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认识常见动物卵的结构,区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发现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认识植物利用种子和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各种方式以及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发展的繁殖技术,能用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繁殖,知道一些植物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知道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初步认识生物的生命过程及繁殖特性,建构动物和植物繁殖的概念。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动物的受精卵里有胚,能够长成新的个体。知道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2.知道植物的种子有种皮和胚,使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3.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繁殖后代。 5.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 6.知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植物果实的一些特征有利于传播种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有多种方式。 二、科学思维: 能认真观察动植物,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认识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认识常见动物卵的结构,区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发现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认识植物利用种子和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各种方式以及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发展的繁殖技术,能用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繁殖,知道一些植物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知道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初步认识生物的生命过程及繁殖特性,建构动物和植物繁殖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鸡蛋、种子的内部结构。 2.能区分并描述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后代的不同方式。 3.能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 4.能尝试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后代。 四、科学态度 1.有兴趣探究动植物繁殖后代的条件、方式和过程。 2.能坚持观察、记录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繁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在探究动植物繁殖后代的条件、方式和过程中,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具有以事实为依据阐述观点的意识。单元结构化活动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多样的动物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分层设置单元测试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动物的繁殖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能够说出动物受精卵的共同结构,知道动物有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能描述卵生和胎生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1探究观察用种子繁殖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知道种子的结构,种子还可以用来繁殖后代。知道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能说出至少5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1探究观察用种子繁殖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知道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能描述种子萌发时发生的变化,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1实践观察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描述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知道植物的其他繁殖方式知道至少3种用根、3种用茎、2种用叶繁殖的植物,以及繁殖的方法第4课《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繁殖后代延续物种。2.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3.了解鸡蛋的结构和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4.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知道胎生和卵生方式的不同。5.对动物繁殖的问题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6.感受动物生命诞生的神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动物通过繁殖后代延续物种,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2)了解鸡蛋的结构和在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难点:(1)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知道胎生和卵生方式的不同。(2)了解鸡蛋的结构和在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三、评价任务:操作观察鸡卵结构,观察胚盘大小、颜色等特征胚盘小组实验评价量化表序号 简要步骤 操作人 评价星等12341.任务一:让学生根据情境思考,动物是怎样延续后代的。2.任务二: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3.任务三:根据观察,描述动物的繁殖方式。评价量化表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任务一 每列举一种点亮一颗星任务二 每对一项加一颗星任务三 每描述对一种点亮一颗星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一)情境导入 1.(出示单元页)讲述: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动植物,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研究有关动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问题。 2.(出示孔雀求偶情景)讲述: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地面上,有的生活在土壤里,有的在天上飞……这么多种类的动物是怎样延续种群的? 3.学生交流。 4.小结: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雌雄动物经过交配后就会繁殖后代。动物繁殖后代延续物种是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研究“动物的繁殖”。 5.提出问题: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怎样的? 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知道不同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并及时给予评价。(二)探究活动 1.了解青蛙和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提出问题:青蛙、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2)学生交流、发言。 (3)小结:青蛙和鸡分别是通过雌雄青蛙、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产出卵繁殖后代的。 2.观察鸡蛋。 (1)观察鸡蛋的外部特征。 (2)探究鸡蛋的内部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①过渡:鸟产的卵的内部是怎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鸡蛋来认识卵的内部结构。 ②猜想:鸡蛋内有什么?画出鸡蛋的内部结构,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③学生交流。 ④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打开鸡蛋? ⑤学生思考,交流打开鸡蛋的方法和步骤。 ⑥学生实践:将鸡蛋打开,根据观察画出鸡蛋的内部结构,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⑦讨论交流鸡蛋各部分的功能。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的内部结构与鸡蛋基本相同,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认识胎生繁殖方式。 (1)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 (2)学生交流表达。 (3)(出示黄牛繁殖图)提出问题:黄牛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4)学生观察、交流。完成下表。 动物繁殖过程黄牛鸡青蛙(5)小结:像黄牛这样从母体直接生出幼仔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4.认识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特点。 (1)提出问题:卵生和胎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讲述青蛙和鸡的繁殖过程,知道卵生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 知道鸡卵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胚盘作用。 明确卵生概念并能列举更多卵生动物。 知道胎生动物的繁殖过程及其特点并能列举更多胎生动物。 知道人也是胎生的 比较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的异同点 观察学生参与情况,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汇报情况、实验方案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方法,并给与正确指导。并完成小组实验量化表。 统计学生的问题,通过考察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评估学生对于动物胎生的了解情况,从而做出及时的引导。完成左边的表格 学生完成小组评价量化表(三)生活应用 1.阅读并思考:鸡蛋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提出问题:动物还有其他繁殖方式吗?课后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掌握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讨论交流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的认知情况。(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通过繁殖后代延续物种。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五、成果集成知道动物通过繁殖后代延续物种。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业设计一、填空题 1、青蛙、鸡和海狮的繁殖,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 ) ,由( )发育成幼体。 2、牛、羊、猫和免等动物的身体表面有( ),用( )喂养后代,属于( )。3、青蛙、鸡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作( ),海狮、牛等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 )后生出的,这种繁殖方式( )。4、鸡蛋里有( )、( )和( )。二、简答题 1、举例说说哪几类动物是用卵繁殖后代的。2、青蛙、鸡分别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找出它们繁殖过程的共同点 3、举例说说哪几类动物是胎繁殖后代的。参考答案1、受精卵 受精卵毛 乳汁 胎生卵生 身体 胎生胚盘 蛋黄 蛋白二、1、鸡 鸭 蛇 麻雀 燕子 乌龟等青蛙、鸡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来繁殖后代后代的。青蛙、鸡都需要父母共同参与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猫 兔 马 老虎 羊等七、板书设计4 动物的繁殖 卵生繁殖 鸡 青蛙 动物的繁殖 胎生繁殖 牛 兔 猫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实验,小组量化、讨论、交流等活动的开展,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从生活中入手能让学生将化学融于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第5课《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常见植物,知道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2.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3.会观察和解剖种子,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4.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5.能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的实例。6.有兴趣探索有关植物用种子繁殖的问题。7.增强爱护植物种子,珍惜生命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一些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常见植物,知道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2)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难点:(1)观察发现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2)掌握种子的产生与传播方法。三、评价任务: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小组实验评价量化表序号 简要步骤 操作人 评价星等12341.任务一: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不同点。2.任务二: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3.任务三:认识果实形态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评价量化表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任务一 每列举一种点亮一颗星任务二 每对一个相同点点亮一颗星任务三 每对一项点亮一颗星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页插图)提出问题: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关于植物繁殖我们可以研究什么?(交流) 2.揭示课题:种子内部有些什么?为什么能长出幼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有关问题。 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与植物种子繁殖有关的且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二)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1.认识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出示一盆开花结果的植物)。 (1)提出问题:认识这株植物吗?它有上一代吗?它的上一代长什么样?上一代是靠什么繁殖后代的? (2)讲述:植物都有上一代,植物的上一代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举例说出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4)小结:种子是植物的一个器官,地球上有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不同点。 (1)(出示种子图片)明确观察任务:找一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2)分发观察材料。 (3)观察、记录种子的不同特征。 (4)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总结: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 3.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1)猜测种子的结构(画图,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展示、交流学生的猜测。 (3)提供浸泡过的菜豆和蚕豆种子。 (4)提供解剖和观察种子的工具,借助图片或视频,讲解解剖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各组尝试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6)交流解剖种子的体验感受和出现的问题。 (7)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画下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8)提出问题: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 (9)全班交流。 (10)小结:虽然种子的外形不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种皮保护着里面的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萌发时会发育成根、茎和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三)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植物的种子通常是处在“休眠”状态不会发芽,在一定条件下种子会“苏醒”进入萌发状态。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学生猜想,教师适时板书: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3.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这些猜测?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并厘清实验记录单的记录要点,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教科书中某组实验方法图)讲述:改变一个实验条件,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实验方法叫作“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可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出示教科书中四组实验方法图)小结:这几组实验分别是研究什么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研究,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一一研究其他的条件。 5.每位学生选择一组实验,在教室进行对比实验操作。 6.(出示学生活动手册)明确实验要求:做好对比实验后带回家继续观察,要将每天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记录下来。 7.(出示四组实验结果实物)问题:这是一周前老师做的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8.讨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9.小结:种子在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 10.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 11.布置课后任务;课后完成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我们探索更多有关种子的奥秘。 第2课时 12.总结:让学生围绕课后做的种子萌发实验进行交流,进一步总结归纳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四)科学实践活动: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 1.认识种子的产生。 (1)提出问题:植物产生种子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学生交流) (2)(出示油菜开花和蜜蜂采蜜图)提出问题:植物产生种子之前要先开花。当油菜开花时,油菜花会引来许多蜜蜂采花蜜。蜜蜂采蜜对油菜结果和产生种子有什么帮助?(学生交流) (3)讲解:蜜蜂传粉可以帮助许多植物结果产生种子,并提高果实与种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是许多植物产生更多种子繁殖后代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4)提出下列问题: ·除了蜜蜂,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除了动物帮助植物传粉,还有什么途径实现传粉? (5)学生回答交流。 (6)(出示油菜开花、结果和种子图)小结:植物产生用于繁殖的种子,要经历开花、传粉、结果并产生种子和种子成熟几个环节。 2.了解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1)提出问题:一粒油菜种子可以发育成一株油菜,一株油菜能产生成百上千粒种子。植物为什么要产生这么多的种子?植物产生的所有种子都能繁殖成新植物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植物产生的种子,有的可能被一些动物食用,有的可能传播到不适宜萌发生长的地方而死亡。因此,植物要产生足够多的种子以提高生存率,保证种群繁衍。 (5)列举更多植物产生足够多的种子以繁殖后代的实例。 3.认识果实形态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出示蒲公英、莲、苍耳图片和实物)提出下列问题: ·这些植物的果实有什么奇特之处? ·它们分别是怎样传播的? (2)小组观察并交流。 (3)全班交流。 (4)归纳:蒲公英的果实很轻,长有白色冠毛,风吹能把种子传播到远处。莲的种子藏在皮坚厚防水的果实里,果实嵌生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莲蓬里,能随水流传播到远处。苍耳果实外面长有带倒钩的刺,动物经过时容易钩在动物的皮毛上,由动物帮助种子传播到远处。 (5)交流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6)播放视频:“种子的旅行”。 (7)小结: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的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讲述植物的繁殖过程,知道种子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的繁殖方式。 知道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 种子的外形不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种皮保护着里面的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萌发时会发育成根、茎和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设计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的实验, 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小结种子在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 通过提问:植物产生种子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这一问题,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 小结:植物产生用于繁殖的种子,要经历开花、传粉、结果并产生种子和种子成熟几个环节。 利用文中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植物产生足够多种子的原因。 提供实物让学生观察 适当补充种子靠自身力量弹射传播的方式。 观察学生参与情况,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给与正确指导。并完成小组实验量化表。 统计学生的问题,通过考察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评估学生对种子的了解情况,从而做出及时的引导。 学生完成小组评价量化表 观察学生参与情况,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给与正确指导。并完成小组实验量化表。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基本知道植物的一生经历的过程,探讨植物是怎样传粉的。 引导学生小结重点内容。完成小组量化表。 鼓励学生阐述既要大胆,又要有合理的依据。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与果实形态之间密切相关。(三)生活应用 1.讲述:望天树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树的高度相当于20多层楼。它的种子传播方式很特别。 2.播放望天树的果实降落情景的视频。 3.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望天树的果实很特别?(交流) 4.(出示卡纸、剪刀、透明胶、黄豆)提出任务:利用材料和工具,做一个能“飞”的果实模型。 5.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6.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比一比哪组制作的果实模型降落的时间长。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掌握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讨论交流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的认知情况。(四)知识总结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2、进一步研究:课外坚持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现象。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五、成果集成许多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能发育成新的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种子靠动物、风力和水力等力量传播,繁殖后代。作业设计填空我们炒菜吃的黄瓜,是吃黄瓜的( )。2、把蚕豆种子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当温度阳光等条件适宜时,最先长出芽的部位是( )。3、种子萌发需要( )、( )和( )。4、王米、水稻、蒲公英等植物是靠( )传播花粉的,苍耳是利用( )传播种子的。5、植物由萌发开始,经过幼苗生长、开花、传粉等阶段,最终会结出果实和( )。6、莲的种子藏在皮坚厚防水的果实里,果实嵌生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莲蓬里,能随( )传播到远处。7、植物要产生( )的种子以提高生存率,保证种群繁衍。8、蜜蜂传粉可以帮助许多植物结果产生种子,并提高果实与种子的( )和( ),这是许多植物产生更多种子繁殖后代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9、虽然种子的外形不同,但种子都是由( )和( )组成的。10、种子是植物的一个( ),地球上有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二、苍耳的种子有什么特点 它怎样把种子传播到远方 参考答案一、1、果实 2、胚根 3、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风力、动物 5、种子 6、水流 7、足够多8、数量、质量 9、种皮、胚 10、器官苍耳的种子有很多的小刺,容易附着在动物的皮毛上。苍耳种子成熟后, 当动物从它们身边经过时就附着在动物的皮毛上,带到另一个地方。八、板书设计种子的繁殖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组成的 种子萌发需要条件: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吹传播 水流传播 动物传播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指导学生知道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蚕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参与都分层积极,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其他种子的传播方式,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第6课《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2.了解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3.能设计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活动,并进行实践研究。4.能依据活动获得的信息,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植物不用种子是怎样繁殖的。5.有兴趣用根、茎、叶繁殖植物,享受研究成功的乐趣;能坚持管理与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6.认识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繁殖方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2)知道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难点:(1)能设计根茎叶繁殖植物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2)依据实验获得的信息,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植物不用种子怎样繁殖。三、评价任务:1.任务一:除了用种子繁殖,植物哪些部分也能进行繁殖?2.任务二:月季的繁殖需要注意些什么?评价量化表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任务一 每列举一种点亮一颗星任务二 每硕一种注意点亮一颗星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一)情境导入 1.(出示竹林和竹笋情景)提出问题:竹子是常见的植物。竹林每年都会长出许多新的竹子,这些竹子是由种子繁殖的吗?竹子主要靠什么繁殖? 2.讨论、交流。 3.聚焦本课主题:这节课我们研究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植物。 了解学生对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之外,用植物其他部分能不能繁殖、怎样繁殖的已有认知 引导学生思考竹子是竹子繁殖的吗?竹子是靠什么繁殖的?(二)探究活动 (二)科学实践活动:根茎叶也能繁殖吗 1.交流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已有认识。 (1)提出问题:除了用种子繁殖,植物哪些部分也能进行繁殖?怎样用它们繁殖?列举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植物。 (2)讨论、交流(教师出示有关资料)。 (3)(出示马铃薯实物)提出问题:马铃薯是怎样繁殖的?马铃薯是植物的哪个部分? (4)观察马铃薯实物,找出它的特征。 (5)交流观察的结果。 (6)归纳:马铃薯茎上有芽眼,马铃薯是块茎。 (7)(出示叶边缘长出小苗的落地生根实物)学生观察,交流落叶生根是用什么部分繁殖的。 (8)小结:一些植物不用种子,用根茎叶等器官也能繁殖后代。 2.用植物根、茎、叶进行繁殖活动。 (1)用根进行繁殖。 (出示甘薯实物)提出问题:甘薯是植物的哪个部分?甘薯是怎样繁殖的? 观看甘薯大田繁殖图片或视频。 开展繁殖活动:将甘薯的根埋在土里或泡在水里。 要求课后观察它发生的变化。 (2)用茎进行繁殖。 提出问题:观察月季的茎有什么特征?能不能用月季的茎进行繁殖?怎样繁殖? 学生讨论交流。 提供材料和工具,明确科学实践要求。 实践:学生选择一种植物的茎,插到疏松潮湿的土壤中。 小组间互相介绍用茎扦插繁殖的技术,对比交流扦插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 学生按规范要求重新扦插,进行展示与评价。 谈话:扦插植物的茎后,我们还要做哪些工作? 讨论交流。 小结:需要管理(注意摆放位置、防暴晒、防干燥、防冻、防虫等);观察、记录。 介绍用茎繁殖植物的其他方法。 (3)用叶进行繁殖。 (出示落地生根图片)提出问题:除了落地生根,还有哪些植物可以用叶繁殖后代?怎样繁殖? 提供实践材料,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叶插活动。 (4)归纳总结:对有的植物,用适当的技术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作营养繁殖。 知道有的植物可以营养繁殖 理解营养繁殖概念 知道更多的营养繁殖植物,了解繁殖方法 掌握营养繁殖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根茎叶的确能繁殖新植株。 知道月季营养繁殖方法 通过资料阅读,知道植物的组织营养技术价值。 讨论交流:观察学生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把水仙的茎浸入水中,就能生根、发芽、开花,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吊兰的茎能发育新植株,胡萝卜的根埋到土壤中长出新植株……完成小组评价量化表 将月季剪下一端插到潮湿的土壤里,它会长成一棵月季。完成小组评价量化表 科学家发明了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培养新植株的技术。 使用这项技术不仅能快速、大批量地繁育植物,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如今,这项技术也用于拯救珍稀植物。(三)生活应用 1.列举可以用植物体的不同部分以及其他方法繁殖后代的例子。 2.(出示组织培养资料)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资料。 3.小结:人类创造出许多种植物繁殖技术,以进行植物的繁殖。 4.布置任务:搜集不用种子繁殖植物的新技术的更多资料。 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讨论交流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对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的认知情况。(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它不仅能快速、大批量地繁育植物,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同时还能用来拯救珍稀植物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五、成果集成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它不仅能快速、大批量地繁育植物,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同时还能用来拯救珍稀植物作业设计一、填空1、甘薯等可以靠( )繁殖;马铃薯、月季花等可以靠( )繁殖,落地生根可以靠( )繁殖。2、马铃薯茎上有芽眼,马铃薯是( )。3、一些植物不用种子,用( )、( )、( )等器官也能繁殖后代。4、对有的植物,用适当的技术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作( )。二、我会连线。 (把植物名称与其相关的繁殖方式用线段连起来。 土豆 柳树 根繁殖 绿豆 茎整殖 红薯 叶繁殖 西瓜 种子繁殖落地生根三、除了种子能够繁殖以外,植物的根茎叶也能繁殖后代。请分别写出一种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名称。参考答案一、1、块茎、茎、叶 2、块茎 3、根、茎、叶 4、 营养繁殖二、土豆 柳树 根繁殖 绿豆 茎整殖 红薯 叶繁殖 西瓜 种子繁殖落地生根三、用根繁殖的:竹子 、百合花用茎繁殖的:月季花、天竺葵用叶繁殖的:玉树、金钱树七、板书设计不用种子怎样繁殖 根繁殖 营养繁殖 茎繁殖 叶繁殖八、教学反思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本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动手动脑学科学”。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我先让学生明白,不用种子繁殖,其实就是用植物体上的茎叶来繁殖,让学生关注到植物繁殖的多样性。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马铃薯的根来繁殖”,在学生种植好后,教师还反复强调后面的管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怎么浇水?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多少?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事前为学生后续研究做的安排很充分,考虑的很周到,学生真正研究起来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避免学生只在课堂上研究,课后不去管理的现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