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学情评估(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中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niàng) 澄清(chéng) 黄晕(yùn) 窠巢(kē)
B.济南(jǐ) 应和(hé) 箫瑟(xiāo) 枯涸(hé)
C.贮蓄(chǔ) 响晴(xiǎng) 抖擞(sǒu) 宽敝(chɑng)
D.发髻(jì) 瞭亮(liáo) 栖息(xī) 咄咄逼人(duō)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________我, 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2)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________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3)我本来愿意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________地揭露我的无知。
A.劝慰 机密 千方百计
B.劝慰 奥秘 千方百计
C.劝告 机密 想方设法
D.劝告 奥秘 想方设法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往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咀华,我们能够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为你扬起一张帆,引领你畅游知识的海洋;阅读,为你点亮一盏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A.过程(名词) 品读(动词) 未来(名词)
B.斑斓(形容词)一盏(数量词)你(代词)
C.大(形容词) 沐浴(名词) 打开(动词)
D.深刻(形容词)著作(名词) 能够(动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材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得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结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 D.②③⑤④①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雪朝》《背影》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7.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鲁迅少年时代的往事。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散文珍品。
C.《朝花夕拾》中《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赛会上最不愿见的是活无常。
D.《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我”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荒诞情景,揭露了几位庸医草菅人命的丑恶面目。
8.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要懂得时时向身边的人学习,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已逝,勉励自己和学生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9题。(3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9.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写出了秋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B.【甲】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愤慨,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C.【乙】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
D.【乙】诗中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的表达。
(二)INCLUDEPICTURE"原创题.tif" INCLUDEPICTURE "E:\\方正转word系列\\方正转图片3218\\转出文件\\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语辽宁 第一单元已做完,未上传\\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①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②兄弟为念。射君③到,说丞相叹④卿智量,甚大增修⑤,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注释】①殆:恐怕。②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③射君:指射援先生。④叹:赞叹。⑤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
10.请选出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勿以善小而不为 静以修身
B.勿以恶小而为之 夫君子之行
C.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D.吾复何忧 将复何及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2)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人 五 十 不 称 夭 年 已 六 十 有 余 何 所 复 恨 不 复 自 伤
1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诸葛亮和刘备在修身方面各强调了什么。(4分)
(三)INCLUDEPICTURE"原创题.tif" INCLUDEPICTURE "E:\\方正转word系列\\方正转图片3218\\转出文件\\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语辽宁 第一单元已做完,未上传\\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5题。(6分)
【材料一】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服,是以汉服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也包括少数民族服饰。近年来,华服这一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的服饰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兴起,成为时尚与传统融合、青春与古老共鸣的重要文化现象和新兴经济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2020年,全国华服爱好者从32万增长至454万,华服商家从196家增长至1550家,华服的销售产值也从2015年的1.9亿元,增长到数十亿元。
【材料二】2020年12月5日至6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担任指导单位的“中国华服日·溯梦金陵”活动在南京举办,数以万计的华服爱好者从全国各地云集六朝古都南京。“中国华服日·溯梦金陵”活动以传承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为宗旨,以中华传统服饰为载体,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用美与自信向时代致敬。在当天的华服研讨会上,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俊说:“现在很多华服无论是面料还是做工,都越来越精美和高端。云锦是南京的瑰宝,是世界级的非遗。我也在琢磨,是不是可以把云锦的面料和纹样与华服相结合,穿在更多人身上,更好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三】2022年11月20日,沈阳第八届汉服节举办,现场汇集近百位汉服爱好者,老少青各年龄层皆有。活动参与者在太原街街头进行“巡游秀”,为沈城市民带来一场“沉浸式”冬日游街盛会。据了解,沈阳市汉服爱好者每年都会开展此类活动,身体力行传播汉服文化,吸引到越来越多人参与。参与者表示,汉服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穿出去才是最好的传承。
14.根据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3分)
A.华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汉服和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都是华服中的一员。
B.华服深受中国青年的喜爱和追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20年,青年华服爱好者从32万增长至454万,增长迅猛。
C.“中国华服日·溯梦金陵”活动在南京举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了华服研讨会。
D.沈阳近几年举办的汉服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传播了汉服文化。
15.下面是一副宣传中华传统服饰的对联,请根据以上材料补全下联。(3分)
上联: 匠心展国粹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20题。(14分)
老妈是个菜贩子
邹华卫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儿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怨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扬扬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分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央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选自《意林》,有删改)
16.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2分)
INCLUDEPICTURE"23QJ-1.tif" INCLUDEPICTURE "E:\\方正转word系列\\方正转图片3218\\转出文件\\23QJ-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语辽宁 第一单元已做完,未上传\\23QJ-1.tif" \* MERGEFORMATINET
17.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
18.结合全文,探究“话语如蚕,心似桑叶”这句话的含义。(3分)
19.牟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20.简要分析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原因,说说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1分)
春 软
①三月,阳光还是稚嫩的,草木带着清纯、甘甜的气息,吸一口,心里就甜丝丝、清亮亮的。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小花正在绽放,露出好看的小牙齿,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女孩,谈论一块新买的鲜蓝布料。村庄的样子已经与上个月迥然不同,光线要多明亮就有多明亮:错落的房舍就像刚洗过澡一样,精神抖擞,露出雪白的身子和乌黑的头发;门上的红对联,像口红一样鲜艳。门口的场院上还晾晒着过年时留下的年货,那些腌过的肥肉,像盐一样晶莹,看一眼就让人心满意足。风像棉花糖一样柔软,拂在脸上,又满是羞涩地散开了。
②上午的风,还带着些许凉意,到了中午,就暖和了许多,懒洋洋的,就像一个喝醉的人,走着走着,闭上了眼睛,找不到方向了。寂静无边无际,只有轻微的“嗡嗡”声。小虫子正挥着翅膀,在草丛间忙碌。河水的颜色不似冬日那般凝重,浅绿浅绿的,显得很欢快。它拍打着小船,像母亲一样,一边唱着催眠的小曲儿,一边拍打着熟睡的婴孩,满目深情。鱼儿们成群结队地从河底游到水面,享受着阳光的抚摸。村子里的小路,现在仍然铺满碎金子般的阳光,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浓密的树荫所遮盖,这树荫会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暗,把明亮的小路变成幽暗的隧道,把我们的村庄变成黑漆漆的酒窖。
③下午的村庄,就像一只空空的箩筐,除了风和蝴蝶,村子里没有任何来客。老妇们坐在场院上晒太阳,她们的身子就像潮湿的床单,需要在阳光下反复晾晒。她们手里并没有闲着,有纳鞋底的,有补衣服的,有织毛衣的。她们谈论着陈年旧事,谈论着逝去的人儿,语气平淡,却有一种清淡的芳香,就像夹在书页中的花瓣。
④像一段早已熟悉的优美旋律,黄昏终于来临。这是孩子们最欢喜的时刻,在玫瑰色的光线下,他们像小狗一样欢快。他们开始捉迷藏,隐藏与寻找让他们获得难以言说的快慰。他们隐藏在门背后,隐藏在草堆中,隐藏在木橱里。他们隐藏在村庄的幽暗处,隐藏在那些年迈苍凉的褶皱里。一阵阵的嬉笑声,一不小心就会惊醒那些沉睡的幽灵。
⑤天色暗了下来,村庄开始变得模糊,远处的群山消失了,接着是门前的河流,最后,村庄像被啃完的骨头,只剩下浅浅的轮廓,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喧闹的声音也渐渐变小,村子里走动的人越来越少,就像一场戏已经散场,村庄中央的池塘和晒谷场,空旷得令人忧伤。偶尔传来有人赶鸭子回家的吆喝声,也和炊烟一起被风吹散了。夜色更重了,银子一样清凉的小月牙,刚一出现,就被云朵紧紧抱在了怀里……村庄像被一辆马车悄悄载走了,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文/盛慧,有改动)
2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自己所见之景,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时间 所见之景
中午 虫儿忙碌,鱼儿欢游,河水浅绿,小路铺满阳光
下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题目很耐人寻味,说说这个题目的妙处。(2分)
2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3分)
24.第②段加点词简化成“浅绿”好不好?为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25.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
一、1. A 点拨:B项 “和”应读作“hè”,“箫”应写作“萧”;C项“贮”应读作“zhù”,“敝”应写作“敞”;D项“瞭”应写作“嘹”,“栖”应读作“qī”。
2. B 点拨:(1)劝慰:劝解安慰;劝告: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根据句意,应填“劝慰”。(2)机密:重要而秘密;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根据句意,应填“奥秘”。(3)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办法;想方设法:想尽办法。两者意思差别不大。故选B。
3. C 点拨:“沐浴”是动词。
4. C 点拨:A项缺少成分,句末加上“的措施”;B项句式杂糅,删去“是可想而知的”,句末标点改为问号;D项否定词使用不当,删去“切忌”“不要”。
5. C 点拨:阅读句子可知,此题有关“读书”。②句首先提出“快速通读”,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⑤句论述了什么是“快速通读”;③句从反面解析过多纠结细节的危害,紧跟上句;④句从正面论述,强调要“分析阅读”;①句具体阐述“分析阅读”的作用和意义。
6. A 点拨:《雪朝》是朱自清、俞平佰等八位诗人出版的诗合集。
7. C 点拨:活无常深受大众喜爱,“我”愿意见到他。
8. (1)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5)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二、(一)9. A 点拨:由“杨花落尽”可知,甲诗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二)10. D 点拨:A.以:因为/来;B.之:代词/结构助词,的;C.去:丧失/离开;D.复:又,再。
11. (1)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2)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12.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负恨/不复自伤
13. 诸葛亮强调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刘备在修身方面强调“贤”和“德”的重要性,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使别人信服。
【乙参考译文】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赞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三)14. B 点拨:根据材料一,从2014年至2020年,全国华服爱好者从32万增长至454万,而不只是青年群体。
15. 示例:青年着华服
(四)16. ①厌烦(嫌弃、讨厌)老妈 ②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17. 环境(景物)描写,交代了阴沉、闷热的天气,渲染了沉闷的气氛,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18.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牟卉卉老妈的话像蚕吃桑叶一样,啃食着许朵的心,使许朵的内心深受触动,幡然悔悟。
19. ①牟卉卉老妈这一形象和许朵老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许朵对老妈的厌烦心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牟卉卉老妈给许朵送餐及下文点明事件的真相埋下伏笔。③侧面烘托了许朵老妈的形象,使小说曲折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0. 许朵想逃离老妈,是因为她对老妈所从事的卖菜职业有错误认识,认为“不值得敬重”。这篇小说揭示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这一主题。
(五)21. ①村庄空荡,老妇晒暖 ②孩童玩耍 ③村庄空旷、寂静,月色朦胧
22. 一方面表达出春风的和煦、温暖,同时也表现出春天到来,大自然刚刚复苏时的清新,人们的欢愉。“软”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风的特点,引发读者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23.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谈论”赋予小花人的动作,把绽放的小花比作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女孩,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花开得繁盛、灿烂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到来给作者带来的喜悦之情。
24. 不好。“浅绿浅绿”是叠词,表达上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内容上能够突出强调河水的清澈、淡雅。简化后词语没有这些表达效果。
三、25.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曾感受过那种令人温暖的光芒: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这些都可以作为灯的比喻义,“那盏灯”可以是眼神、安慰、问候、帮助、提醒、批评等。
【写作指导】将“那盏灯”引申为眼神、安慰、问候、帮助、提醒、批评等意思时,一定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它,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文略。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