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白杨礼赞 知识单律诗常识重点字词开垦(kěn) 主宰(zǎi) 倦怠(dài) 丫枝(yā) 晕圈(yùn) 倔强(jué jiàng)婆娑(suō) 虬枝(qiú ) 宛然(wǎn)秀颀(qí) 妙手偶得(ǒu) 坦荡如砥(dǐ)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不折不挠(náo) 楠木(nán) 锤炼(chuí)鄙(bǐ)视 无边无垠(yín)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有改动。文章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这期间,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思想内容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礼赞了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重点探究1.艺术手法:①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来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②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③烘托映衬手法,用黄土高原上的一望无际和绿色的麦浪交代了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2.朗读并背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人地揭示出来: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