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暑假预习知识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暑假预习知识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知识单
课本原文
重点字词
瞻仰(zhān) 巍峨 矗立(chù)
橘黄(jú) 奠基(diàn) 丰功伟绩
镏金(liú) 上溯(sù) 重幔(màn)
庑殿顶(wǔ) 镶嵌(qiàn) 销毁
挑衅(xìn) 梭镖(suō) 摧毁
慷慨激昂 髻(jì) 五卅运动(sà)
愤慨 峻峭 逾越(yú) 天堑(qiàn)
瞻仰:怀着敬意看。
顶天立地: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奠基:打下建筑物的基础,比喻一种大事业的创始。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
上溯:从现在起往回推算(过去的年代)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等。
慷慨激昂: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动。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周定舫 (1931- 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2.写作背景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 年9月30日奠基,1952 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建成。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时了解这座雄伟建筑的有关情况,作者为此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许多建筑师、雕塑家和建碑工人,并多次实地考察,最终以“瞻仰记”的形式写成此文。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重点探究
1.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前时,他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造型的
明确:空间顺序
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2.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
明确:①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圈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和花圈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②大碑座四周的10块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③从纪念碑的结构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
3.碑文中三个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三年以来”指1946年以来的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阶段。
“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鸦片战争,即旧民主主义革命。
4.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描述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②“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的南部”,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纪念碑比作“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
③“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征。
5.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
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