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素质测试(第一、二单元内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素质测试(第一、二单元内容)

资源简介

盐官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素质测试答题卷(2014、10)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1) ( 1分)
(2)
( 4分)
(3)
( 4分)
22、(1) ( 1分)
(2) ( 2分)
(3)
( 4分)
(4) ( 2分)
23、(1)
( 3分)
(2)
( 3分)
(3)
( 4分)
24、(1) (1分)
(2)
(4分)
(3)
(4分)
(4) (2分)
25、(1)
(3分)
(2)
(4分)
(2分)
26、(1) (2分)
(2)
(4分)
(3)
(3分)
(4)
(3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盐官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素质测试答题卷 第 1 页 共 2 页盐官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素质测试卷(2014、1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学号和准考证号码。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40分)
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格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70年-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倍 1.9倍 4.6倍 8.1倍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第三 第四 第二 第一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 B C D
3、下列关于甘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创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      B、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
C、发动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被赋予“圣雄”称号
4、凯末尔在巡视全国时,也随身带着黑板,在公园、在广场、在田间、在牧场。人们亲切地称凯末尔是“首席教师”。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西方法律 B、鼓吹民族主义 C、推进文字改革 D、进行宗教改革
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6、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小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情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A、南京 B、上海 C、武汉 D、北京
8、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9、2014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小王同学从网上查阅了一些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这些口号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1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胡适 ④鲁迅 ⑤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2、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 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革命党人策划周密完善
13、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未联系人民群众 D、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14、“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 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 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15、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恩来 D、刘少奇
16、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17、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有利条件①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 ④群众基础好 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9、我们今天许多的节日都与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关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①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④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21、材料一:19世纪末,英国获得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德国统一后不久,德王威廉二世提出: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二: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而英国首相劳和乔
治则说:“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我们将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重新恢复生机。”和会最终通过了《凡尔赛和约》。得知消息,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的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灾难”?(4分)
材料三中法国和英国对待德国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4分)
22、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等要求,但会议被英、法、美等国操纵,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国人震怒。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游行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威学生提出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国约上签字”……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运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1分)
(2)材料一中的会议具体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操纵这次会议的国家是哪些?(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这场斗争结果如何?(4分)
(4)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23、材料一:红军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歌谣:“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一歌谣涉及哪些历史事件(3分)(2)材料二歌谣中,遵义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3分)
(3)材料三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1分)?诗中“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哪一重大会师?有何历史意义(2分)?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1分)
24、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1分)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名称和性质。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中的德、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分析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抵抗黑暗,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分)
25、材料一:90多年前,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国人民为“举行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3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4分)
(3)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两幅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图片:
图一  图二 
材料二: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三:“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2分)
图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缓解这一现象的主要方法。(4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和积极影响?(3分)
(4)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根据当时的国情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后,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了什么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盐官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素质测试试题卷 第 3 页 共 4 页2014年月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D D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B C D A A B
二、非选择题(6题,共60分)
21、(9分)(1)列强为了抢占海外殖民地(1分)
(2)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分),灾难是因为:经济损失大;伤亡人数多;欧洲列强国力被削弱。(3分)
(3)法国主张削弱德国势力,英国则主张保持德国的实力。(2分)《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2分)
22.(9分)(1)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战争。(1分)
(2)巴黎和会。英、法、美。(2分)
(3)五四运动。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拒绝中国代表团作出了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4分)
(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的爆发。(2分)
23、(10分)(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3分写出其中三个即可)
(2)1935年1月。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长达四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分)
(3)1934、10----1936、10 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精神:艰苦奋斗、勇敢顽强、乐观主义、不怕困难等精神。(4分)
24、(11分)(1)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运动)(1分)
(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分)
(3)民主、科学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新文化运动。(4分)
(4)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2分)
25、(9分)(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国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3分)
(2)“走俄国人的路”: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2分)
“走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3)认识:中国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26、(12分)
(1)美国由经济繁荣到爆发经济危机。(2分)
(2)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2分)失业救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分)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作用:美国经济慢慢恢复,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3分)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