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统编版 高中政治第12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1.逆向思维的含义及客观依据。 2.逆向思维的方法。 3.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4.不同的思维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政治认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我们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科学精神:深刻领会逆向思维的含义和方法,探寻思维发展规律,养成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品质。公共参与:把握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互补关系,培养逆向思维或正逆互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两个推销员的故事有两个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一个岛国推销鞋。他们到了岛上才发现,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从国王到平民都是打赤脚。A鞋厂的推销员非常沮丧,向厂部发回消息:“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里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失望地离开了。B鞋厂的推销员却非常兴奋,并马上向厂部发去消息:“赶快空运鞋来,这个岛上有巨大的销售市场!”A鞋厂的推销员: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所以鞋没有销路。B鞋厂的推销员:这里的人都没穿鞋,要是一人买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这两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情况,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反应?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正向思维逆向思维一议题一:1.为什么需要逆向思维?2.逆向思维的含义;3.逆向思维的特征;4.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逆向思维的含义比如:夏日炎热,人们需要凉风;而冬季严寒,人们期待温暖。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基于上述客观存在的矛盾进行逆向思维,将夏日里炎热的空气反向转变为寒冷的空气、冬日里寒冷的空气反向转变为温暖的空气,就可能有所创新。⑴客观基础: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⑵必要性: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1.为什么需要逆向思维?举例说说:逆向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分析错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废物利用……一、逆向思维的含义2.逆向思维的含义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3.逆向思维的特征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思维的困境,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驱走悲观失望的情绪,抓住事物变化发展契机,实现期待的目标。(P109 示例评析)正向思维也称顺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常规的思路、遵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想法与做法【注】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一、逆向思维的含义4.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一、逆向思维的含义①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结构反转)常见情况:1.将已有认识中的左右、上下、前后、正反、内外、大小、对称与不对称、平面与立体、方形与圈形等作交换性思考。2.在人际管理中换位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相互颠倒。3.在游客与动物的关系中,将游客关在游览车中让野生动物自由游荡,是一种约束与被约束关系的颠倒。位置形状最初电烤炉(热源在下方、食物在上方——食物熟,但是油迹斑斑)如今的烤箱(热源在上方,食物在下方——食物熟,避免油渍四溅)人在外面,把动物关在笼子中(人开心,动物不开心)人关在游览车里,把动物放出来(人开心、动物也开心)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事物的存在状态包括动与静,冷与热,甜与苦,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固态、液态与气态等。②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状态反转)例如:过去人们上下楼梯是人动而楼梯不动,有人通过逆向思维设想,能否把人和楼梯的动静状态进行转换,楼梯动而人不动呢?于是就有了自动扶梯。4.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一、逆向思维的含义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苦、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③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功能反转)例如: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例如:人们通常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内,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激凌。从用锅“炒热菜”到用锅“炒冰,对锅的功能认识从加热到制冷,这是一种对已有事物功能的认识进行的反向思考。4.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一、逆向思维的含义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④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因果反转)例如:人们可以水温的变化推知水的体积的变化,反过来,也可以由水的体积的变化推知水的变化。温度计正是一种逆向思考的产物。奥斯特的电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电,它们之间就有着因果逆向思维的联系。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运用因果逆向思维,先设想预期的结果,再分析产生这一结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而寻找相应的方法。4.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一、逆向思维的含义电生磁——磁生电关注生产——关注消费浪费罚款经济效益低——节约奖励生意火爆破案、成绩分析 (果溯因)核心归纳——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小结)(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位置:左右、上下、前后、正反、内外、形状:大小、对称与不对称、平面与立体、方形与圈形等作交换性思考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有用——无用 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缺点、优点) 功能反向转化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知识延伸】: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以下案例中人们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过去木匠用锯和刨来加工木头时,都是先将木头固定好,人拿着工具运动。这样做,人的体力消耗较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人们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发明了电刨,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艺水平,并减轻了劳动量。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1877年,爱迪生在改进电话时发现,传话器里的间膜随着说话的声音会引起相应的颤动。那么,爱迪生想,反过来,同样的颤动能不能转换为原来的声音呢?结果根据这一想法,爱迪生又完成了一项重大发明——留声机。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有个纺纱厂因设备老化,造成织出的纱线粗细不均,产生了一批残品,老板很是头痛。此时,一位职员提出,不如“将错就错”,将纱线制成衣服,因为纱线有粗有细,衣服的纹路也会不同寻常,也许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果然,这样制成的衣服别具特色,推出不久便销售一空。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以下案例中人们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材料一:某公司的老板经常换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材料二: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材料三: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材料四: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总是由因到果地认识事物,譬如对太空的认识。但人们通过分析宇宙射线、陨石等手段来加深对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以下案例中人们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二议题二: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正”;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项的思维方法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材料一:下列创意是否逆向思维?为什么?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材料二:下列做法是否属于逆向思维?给我们什么启示?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对着干”“倒着来”;不是他人主张“正统”而我故意扮成“另类”;更不是排斥理想和崇高。(逆向思维≠逆反心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注意:(逆向思维≠逆反心理)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示例: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有人却想运用逆向思维想把车轮改成三角形,经过无数次实验终究也没能成功。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1)逆反心理含义: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拟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属于逆反心理。(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①好奇心 ②对立情绪 ③心理上的需要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2.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古代的鲁国有个人,擅长做鞋子。但由于鲁国做鞋子的人很多,做鞋盈利很少,于是准备到南方的越国去做生意。但他也有顾虑,因为那里的人习惯赤脚、不穿鞋,没有市场需求;但又想到这恰恰说明在那里鞋子和帽子的市场潜力很大。他到了越国后,大力宣传穿鞋和戴帽子的好处,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销量惊人。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逆向思维应注意的问题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P112中间-2)目的: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联系: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四种思维的辩证关系)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正逆互补,携手共进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原因、含义、特点逆向思维的含义逆向思维的方法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课堂小结例1.如今的用人单位,早已将用人观念从寻找“最优秀的人”,转变为寻找“最有特点的人”。用逆向思维写就的求职简历,最容易显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工作风格和发展潜力。求职者们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一试,到时候,用人单位自然会对你格外留心。这一建议运用了( )A.正向思维 B.逆向思维C.聚合思维 D.适度思维[答案] B[解析] 采用非常规的方式,运用了逆向思维,B符合题意,排除A、C、D。B课堂练习例题2: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原因,部分中学生存在一种逆向思维的心态,拒绝与家长沟通,排斥与老师交流。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A.这是社会发展潮流所致B.这种逆向心理“倒着来”“顶着干”没有什么不好C.这种逆向思维心态应当合“理”D.这种逆反心理是极其错误的D【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逆反心理不是逆向思维,是错误的,所以要改正。A、B、C都是错误的。课堂练习3.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布阵的共同特点在于,故意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反习惯、反逻辑的思考,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大惑不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说明( )A.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实现创新的目的B.逆向思维不讲常“理”,与正向思维相互排斥C.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D.逆向思维就是逆反心理A课堂练习例题4: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所以也叫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我们进行逆向思维可以通过(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来实现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来实现③以“对着干”“倒着来”等方式来实现④对已有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深度思考来实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进行逆向思维,可以通过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 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 关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等来实现。据此可知, ①②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③说法明显错误。A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