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案例时代出卷,中国答卷——从中国抗疫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分析本框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后一框,也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框。在本课乃至本书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第四课的逻辑结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此引出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出实现这一伟大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三目。第一目“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具有科学性。 第二目“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第三目“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教学要实现的具体目标】1.政治认同: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科学精神:能够从“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一带有哲学思想的理解中,科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3.公共参与:通过情境、议题、任务、评价等设计,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课堂参与的能力与素养。通过感悟中国战疫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公共参与意识。通过理解中国战疫的决策、结果,坚定理论自信,增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2.教学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背景和伟大意义四、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五、教学过程【课前预热】 播放《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伟大启示录》视频【导入新课】时代出卷,中国答卷,今天我们一起从“中国抗疫”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课交流】(一)出示议题:今天的总议题与分议题是:总议题:从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和伟大分议题:1.从中国决策与疫情的关系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2.从习近平的战“疫”日志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3.从中国战疫历程和结果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与作用(二)分议题 活动探究环节一:学生根据议学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节选)资料,课前的预习开展议题一交流探讨议题一:从中国决策与疫情的关系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任务一:阐述中国决策与疫情的关系活动方式:学生代表发言、阐述中国抗疫阶段 疫情 中国决策第一阶段:(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第二阶段:(1月20日至2月20日)第三阶段:(2月21日至3月17日)第四阶段:(3月18日至4月28日)第五阶段: (4月29日以来)任务二:1.总结决策与疫情的关系 2.推导总结:思想理论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活动方式:思考交流,学生代表发言任务三: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活动方式:分组交流,学生代表发言、阐述时代、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当今世界:当代中国:中共自身建设: (十八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活动评价:维度 等级 注:等级为 A、B、C、D1.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动作迅速2.小组间交流充分,主动互动3.代表发言表达清晰,有条理4.分工合作,发言有主次有序学生代表发言后,呈现交流要点:中国决策与疫情的关系中国抗疫阶段 疫情 中国决策第一阶段:(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 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提出防控要求第二阶段:(1月20日至2月20日)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 提出16字总要求,湖北把防控作为头等大事第三阶段:(2月21日至3月17日) 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 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第四阶段:(3月18日至4月28日) 境内疫情零星散发,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 强调要落实外防输入重点任务第五阶段: (4月29日以来) 境内疫情零星散发,境外疫情输入病例基本控制 加大力度推进复工复产复学,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总结中国决策与疫情的关系: 因势定策,因时定策总结思想理论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时代、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回答世界、时代之问创立与发展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应对中国新时代新课题创立与发展中共自身建设(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主题教育、革命性锻炼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总结中创立与发展环节二:学生根据议学案、习近平“战”疫日志,课前的预习开展议题二交流探讨议题二:从习近平的战“疫”日志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活动方式 分组,组内交流(3-5分钟)2.代表发言(2-3分钟) 要求:代表发言有理有据,有归纳有阐述;条理清晰,表述清晰从习近平战“疫”日志中主持或出席的会议看 1.从主持或出席会议的名称看 2.从会议的具体内容看(推荐1月25日、2月23日会议) 第 组: 体现的核心内容有: 依据是:从习近平战“疫”日志中指示或批示、实地考察、国际通电等内容看 (推荐1月20日、1月27日、1月29日的指示,1月28日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3月27日通电特朗普) 第 组: 体现的核心内容有: 依据是:活动评价:维度 等级 注:等级为 A、B、C、D1.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动作迅速2.小组间交流充分,主动互动3.代表发言表达清晰,有条理4.分工合作,发言有主次有序学生代表发言后,呈现交流要点:习近平主持或出席的会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战“疫”日志中指示或批示、实地考察、国际通电会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学生讨论交流后与学生一起梳理教材,并试着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去探讨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内容: 1.总任务: 2.主要矛盾: 3.布局:总体布局 战略布局 4.改革: 5.法治: 6.强军: 7.外交: 8.党建: “八个明确”地位、评价: “十四个坚持”内容: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个坚持”的地位、评价:“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2)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环节三:学生根据议学案、前面的交流,课前的预习开展议题三交流探讨议题三:从中国战疫历程和结果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与作用活动方式: 生思考自由发言,师小结中国战疫历程: 中国战疫结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战疫历程:因势定策,因时定策,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战疫结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对比世界的疫情状况,更显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课堂练习】略【课堂小结】1.学生小结评价方式:请一学生代表小结本课并评价本课!(评价维度: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授课表现,课堂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2.教师课堂小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疫战争,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抗疫战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与伟大,同时也继续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信中国这艘大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将更好地破浪前行!【布置作业】【板书】从中国抗疫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设计意图(设计的依据和亮点)设计的依据是: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依据核心素养、课标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2.依据教材内容。3.依据学生学情。本次设计从中国抗击新冠疫情这一大家熟悉的题材出发,感受中国抗疫过程的艰辛、伟大、不平凡,更理性地看到中国之所以能够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是因为决策的正确——“因时定策,因势定策”,由此引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源泉——时代、实践。“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源于时代的思考,实践的探索,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指导实践取得成功,因此是科学的理论。 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科学性是本课设计的亮点之一。议题二从习近平“战”疫日志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从习近平“战”疫日志通过自己的思考、同伴的交流、代表的发言,自己得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把高大上的理论拉到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从而也感受到这一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归纳,而是来自于实践,同时又能够指导实践,再次感受到这一思想的科学和伟大。这也是本课设计的重要亮点。议题三从中国战疫历程和结果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与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特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等重大作用已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难点顺利突破,此时归纳点题。总之,本课所选的题材——抗疫贴近学生生活,采用议题式教学,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既是公共参与的缩影,又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课末,有学生不自禁地说:“中国真了不起!”、“为人民服务!”听得我们笑了。七、评价本课的评价主要有三块。第一块是:在议题交流时的评价维度。这一评价维度让学生明确自己要议什么?怎么议?怎么表达等?第二块评价是:课堂结束的时候学生的评价。学生评价自己们的表现和今天的收获所得,评价教师这堂课的引领情况,精彩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第三块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对素材的选取与教材的链接是否合理?总议题与分议题逻辑是否严谨?整堂课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效果突出?在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等方面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我认为本堂课是成功的、有效的。对上面的四个“是否”的回答是——是的。存在的不足有:时间上偏紧、语言表达的还需精炼等。让我在实践中将课上的更趋精彩。希望本课例对阅者的您有启发!欢迎就本课例与我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