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 第二讲 词义理解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 第二讲 词义理解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
第二讲·词义理解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对快速掌握词义和把握文章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回顾
1.拆分组合法。就是将词语拆成一个个的字来进行理解。
比如:“忠勇”这个词,“忠”是“忠诚”,“勇”是“勇敢”。组合起来就是“忠诚勇敢”的意思。
2.近义理解法。借用这个词的近义词进行理解。
比如:“偏僻”,我们不理解它的意思,但是知道“偏远”的意思,根据近义词理解法,“偏僻”就是“偏远、僻静”的意思。
3.语境理解法。结合上下文的具体句子进行理解。
比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原本指贪得无厌,但在这个句子中,显然是指“不知道满足,专心入迷”。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对快速掌握词义和把握文章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例题一
(2)(1)(4)(3)
给下列加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封:①严密盖住;密闭 ②关闭使不能通行③用来封东西的纸袋或外皮等 ④量词
(1)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
(2)工人常用火漆封住瓶口。( )
(3)我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写了一封信。( )
(4)这本书的封面十分漂亮。( )
小学,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词义的概念,七年级我们就要了解关于词义的概念。
小初对接
语言中每个词都有一定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长江”“桃树”。汉语中只有少量单义词,更多是多义词。如“包袱”:
1.包衣服的布。(本义)
2.用布包起的包儿。(引申义)
3.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比喻义)
遇到多义项的词语,使用时要注意它所处的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指人在说话时所处的状态,包括书面表达中的前后语句、上下文等,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义会因语境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例题二
理所当然
读句子,解释词语。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解题技巧
1.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3.多造句。
2.把意思代入原句中。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褒贬义可以相互转换。
(2)随着社会发展,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
(3)有些多义词,兼褒贬义项。
(4)有些词语后面带“儿”或者“子”,会带有亲昵或厌恶的色彩。如“老头儿(亲昵);”老头子(厌恶)。
衔接训练
B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B.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名落孙山。
C.走在东湖绿道上,感受着微风徐徐地吹过脸颊,她慢慢地停下脚步,望着天空中缓缓升起的蝴蝶风筝,会心地笑了。
D.元宵节当天,园博园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街边挂着各形各色的花灯。
(1)觉察√(2)确乎√(3)依偎√(4)浓郁√
2.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
(1)我(觉察 觉得)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 确实)是渐渐空虚了。
(3)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 依靠)在母亲怀里。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闷 沉郁)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