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南通市高一学年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C2.D3.B4.A5.D6.B7.A8.A9.D10.B11.A12.C13.A14.C15.B16.B17.C18.D19.B20.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40分。21.(16分)(1)历史条件:全球航路的开辟:(2分)欧洲的殖民扩张;(1分)中国兴起了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1分)中国的士大夫积极参与西学传播;(1分)近代科学兴起。(1分)(2)主要内容:物质文化;(1分)儒家文化;(2分)政治制度。(1分)(3)推动作用:加强了全球联系:(1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得到拓展;(1分)推动欧洲思想解放;(2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1分)推动中西文明互鉴、互补。(1分)22.(12分)(1)活动:参与创建革命组织;(1分)捐款资助辛亥革命;(2分)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分)回国直接参加革命;(1分)参与民国政权建设。(1分)(2)贡献: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为抗战提供物质援助;(1分)谱写了不畏牺牲、追求民族解放的抗战精神;(1分)促进抗战后方的经济建设;(1分)提高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力。(1分)23.(12分)(1)主要因素:建国初面临经济困境,工矿企业生产存在问题(2分);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1分);党和政府的推动(1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1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扫清障碍(1分)。(2)历史作用: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分);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条件(1分)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认同(1分);巩固了新生政权(2分);勤俭建国的思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借鉴(1分)。2023年南通市高一学年度质量监测历 史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顷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 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殷墟考古发掘中共发现族徽150种,每一种族徽代表一个血缘家族,他们很多是从外地迁徙来的。其中带“韦”字族徽的青铜器分见于殷墟不同地点。这些现象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度形成 B. 阶级分化现象明显C.处于早期国家阶段 D. 国家机构更加完善2. 从汉武帝元封五年时开始,朝廷规定刺史不再只是每年秋分巡察地方,而是在地方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并有意与所在郡的郡治保持距离。刺史的级别仅相当于低级县令,但朝廷会及时提拔成绩卓著者。上述做法着眼于A. 扩大刺史监察范围 B.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 削减诸侯王国封地 D. 优化国家监察机制3.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设立云南郡,派官员进行管理,他们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蜀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任用当地土著治理地方。这些措施A. 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B.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C.开创了中央管理云南的先河D.稳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4.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珍品,据图1可知A.唐文化在东亚的影响力巨大B.唐朝各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C.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异域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发展5.宋宁宗开禧二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租佃荆襄两淮官田,并订立租佃契约,如果佃人不愿承佃,则(图1)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A. 官府与百姓矛盾尖锐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 均田制得以继续维持 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6. 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A.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 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C. 康乾盛世走向衰落 D. 中枢秘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7.1866年,左宗棠在《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中指出,福州船政局创办后“比及五年,成船稍多”,即可布置沿海各省,“遥卫津沽”;无事之时,可以用来转运漕粮,发展贸易。据此可知,左宗棠A. 具有富国强兵意识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C. 着手创办民用工业 D.筹划解决西北边疆危机8.图2漫画《愿人人以此自绳》,发表于1916年7月4日《新闻报》。画面中, 一群不同阶层的人被一根绳索约束在一起,而绳索勾勒出“约”字样。该漫画表达的时代诉求是图 2A.建设民主政治 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冲破礼教束缚 D.废除列强在华特权9.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 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合。这些军事行动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揭开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序幕C.确立起建党建军原则 D.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10.1960年和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毛泽东在会见时明确表示:中国“决 不把共产主义思想强加于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威胁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你们只要少许改善一下态度,我们的关系就会改善”。这表明当时中国A.践行"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开始步人国际外交舞台11.1979年首都钢铁公司试点改革,实行企业内部层层承包,责权利到人,并将工资总额与实现利 润按比例挂钩浮动。1990年,首钢在完成上交国家的任务后,剩余利润从1979年的2972万元上升到11.54亿元。据此可知,首都钢铁公司的改革A.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B. 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C.凸显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效 D. 注重科技研发与创新12.图3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 3A.古巴比伦扩张 B. 波斯帝国建立C.亚历山大东征 D. 罗马帝国分裂13.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学生完成基础学部的学习后,可以进入法学部学习教会法和民法,也可以进入医学部学习古希腊、阿拉伯等地医学专业著作。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A. 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B.得益于民族国家的建立C.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D.体现教会对教育的垄断14.1825年之前,英国严禁技工离开英国,重要的机器和零部件也被禁止出口。然而,1825年欧洲 大陆上已经有至少2000名技术熟练的英国技工,而英国的设备也以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流到了国外。这一结果说明A. 英国民主政治完善 B.凯恩斯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得到扩展 D. 欧洲一体化加快15.表1是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 11862年夏 伦敦世界博览会期间,英国工会联合会热情接待许多国家的工人代表。1863年7月 英、法工人在伦敦举行群众大会,抗议俄国政府对波兰人民的镇压,支持 波兰独立。1863年11月 英国工联领袖呼吁加强国际团结并邀请法国工人组织派代表到伦敦参 加一次国际性会议,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A. 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 B.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C. 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D. 支援了巴黎公社的斗争16.1905年10月18日,印度总督寇松公布了分割孟加拉法令。在国大党的号召下,这一天孟加拉 商店关门,交通中断,居民成群结队高唱“欢迎你,祖国”的民族歌曲。工厂主、商人、地主都资助了国大党,孟加拉妇女第一次参加了政治生活。这反映出A. 殖民统治加剧印度阶级矛盾 B. 印度民族民主意识不断高涨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成效 D. 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7.1923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实行统一农业税》法令,把农民所负担的各种国家直接 税以及各种地方直接税合并为单一农业税,并将一半左右的农业税由实物改征货币。这一做法 有利于A. 保证前线粮食供应 B. 实现农业集体化C. 新经济政策的推进 D. 优先发展重工业18.1926年,美国政府借口保护侨民,向处于内乱的尼加拉瓜派出了一支舰队,而国际联盟则表示 维持中美洲的和平与秩序不是国际联盟本身需要关心的事情。同时,国际联盟也没有将埃及和 英国之间的争端作为国际问题来处理。这可以用来说明A. 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受阻 B. 民族自决的原则被认同C. 绥靖政策助长侵略野心 D. 国联难以维护世界和平19.1968年1月1日,匈牙利开始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可以自行制订生产计划和工作纲领,无需国家批准,实行固定、浮动、协议、自由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制度。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A.旨在克服自由放任的弊病 B.体现对市场机制的探索C. 受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 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方向20.1972年莫斯科峰会上,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以及数量众多 的贸易、科技、卫生和环境协定,美苏一致同意根据“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以及互利互惠”的原则来开展美苏双边关系。这表明当时A. 美苏结束军备竞赛 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C. 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1.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国首次正式接触“西学”。随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兴 起,中西文明对话的渠道得以打开。西方传教士们带来的部分西方近代科技使徐光启、李之藻等思 想趋新的士大夫产生浓厚兴趣,他们认为:“秘义巧术,乃得之乎数万里外来宾之使。”徐光启与来 华的传教士利玛窦一起将西方数学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译成汉文,翻开了中西数学交流的第一 页。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等也由传教士相继引入中国,中国一度出现了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取得一定成绩。——摘编自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论述》材料二 随着海上新航路的开通,输往欧洲的中国商品大大增加。中国商品所体现的高超的 制作技巧和优雅的艺术品位,令欧洲人为之震惊。欧洲人对中国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中国人的信仰 就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报道都指出,中国人虽然不信基督教,却因尊奉儒家规范而养 成了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习俗,这就意味着,上帝的启示绝不是道德的唯一源泉。在传教士所提供 的素材中,欧洲思想家们还看到了他们所追求的开明专制主义。伏尔泰以钦美的口吻写道,在中国 “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他们把中国的政治体制视为欧洲国家应该追随的榜样。——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学东渐的历史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学西传的主要内容。(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2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与会的有刘祥、何宽等华侨20多 人。同盟会成立后,海外侨居地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如雨后春笋,其中新加坡和槟榔屿同盟会影响最 大。据新加坡同盟会负责人张永福记载,当地华侨得知国内要举行黄花岗起义,每十天左右开一次 会,进行筹款,到起义爆发时捐献3万多元。得知武昌起义胜利,新马华侨组织演说团、戏剧团,创 办报纸,宣传革命,约2000名华侨直接回国参加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不少华侨万里迢迢回国参政,在各级革命政府中任职。材料二 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联合团体。1936年10月新加坡华侨召开各界 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确定今后的首要任务是从自身做起,促成国内各实力派之联合,最终实现全 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不少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1939年6月印尼华侨梁添成离开 新婚妻子架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溅长空。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 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大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摘编自任贵祥、李盈慧《华侨与国家建设》(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侨支持祖国民主革命的活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在抗战期间作出的贡献。(6分)2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矿企业普遍存在生产不正常和严重的浪 费现象。1951年5月,东北地区首先掀起爱国增产节约运动。10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 东提出“战争必须胜利,物价不许波动,生产仍需发展。”会后,按中央部署,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 围内迅速展开。工人阶级纷纷响应号召,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战斗口号,广大农民 也积极投入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央明确提出“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 产节约运动中,要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52年全 国增产节约总值已达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11.6亿元,生产和基本建设降低成本节约13.7亿 元,流动资金节约6.4亿元。这场运动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已萌发了勤俭建国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摘编自许新年、王东《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由来》(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推进“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作用。(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2023年南通市高一学年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