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
张骞回国后,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包括大宛的情况。他说,大宛下属大小村镇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当地出产汗血马,样貌神骏,奔跑时出汗如血,它们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
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
为什么汉代的绢会出现在古代罗马?
一、丝路之遥远
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的皇帝凯撒在 一次观看戏剧时身穿一件紫色的丝袍。 全场的观众为之倾倒,中国丝绸深深地 吸引了欧洲人。
直线距离超过10000公里
一、丝路之遥远
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丝绸之路路线
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直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直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
意大利
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
二、丝路之畅通
畅通的丝路才才能确保中国的丝绸运到遥远的大秦,那么当时的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在中国境内的畅通?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战争……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有三次……第三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集中10万骑兵,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败匈奴,凯旋而归。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
材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 ——《汉书 西域传》
军事.对匈奴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丝路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
自张骞始通西域之后,烽火台的设置延伸到了西域。这些烽燧基本上沿丝路古道设置,并与城郭军镇连接。连绵相望的烽燧,准确地标明了古道的走向。如今,遍布于哈密、巴里坤、伊吾县的烽火台,依然倔强地屹立在古丝绸之路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材料三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
  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公元前121年,汉朝占领河西走廊,设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保障了河西走廊的畅通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管辖。
  行政:设立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沿途设置官员镇守
材料四: 汉武帝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汉武帝在黄河河套以至河西张掖、酒泉一带屯垦戍卒六十万人。
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畅通,行旅增加。汉武帝末年,汉朝开始在轮台等地开荒种植,并置使者护田积粟,为往来行人提供粮食。公元前101年,汉将军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率军在西域屯田。
  经济上:在河西地区和西域大规模屯田开垦,农业生产自给自足。
材料五:“(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交通:西汉时,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诸如悬泉驿站等举措,有效地保护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汉朝大一统
丝绸之路通畅
社会稳定
民族融合
经贸发展
促进
保障
推动
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丝绸之路通畅的作用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犁耕图
牧马图
扬场图
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接受和学习汉族的文化,深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墓砖壁画的魅力
三、丝路之繁荣
——丝路古镇的魅力
武威
敦煌汉代长城
楼兰故地
龟兹故城遗址
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
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三、丝路之繁荣
敦煌是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丝路古镇——敦煌
敦煌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东西方的商人来到此地,使得商业发达,而商业的发达直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在此的融合,产生了人类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由此看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镇,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在丝绸之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世称敦煌为“丝路明珠”。
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欧洲、地中海沿岸和西域的玉器、玛瑙、奇禽异兽、农作物等长途转运到中原。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往来不绝,都要经过丝路要道敦煌。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丝路古镇——龟兹
龟兹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它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连接东西方之贸易,商业的繁荣使龟兹成为东西方商品集散地,大大促进了货币的流通。
龟兹故城位于新疆库车县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曾设西域都护府和安息都护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
2012年7月,新疆库车县发现的汉代五铢钱和龟兹小钱
龟兹出土的波斯金币
习近平主席
2013年9月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 “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老的丝绸之路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它所倡导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还在继续,它达到的东西方国家共同发展的目的依旧是各国孜孜不倦的追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