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0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习清单+中考真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3070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习清单+中考真题)(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课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家是初中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也是从小到大的寄居之所,这一框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对于亲情和尽孝也不陌生,而且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社会教育,已经让他们知道在家庭中,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也知道他们自己应该在家里怎么做,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需要通过这一堂课去唤醒他们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对应的学段目标主要是道德修养中的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培养责任意识,自觉分担家庭责任。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家理解。
教学难点:孝在当下。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品诗的味道
出示关于《家》的诗词
同学们,在这些诗句中,老师喜欢这句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可是我们是否认真的思考过家意味着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题《家的意味》。
这些诗句无不表达着诗人对于家的思念和怀念之情,为什么这些诗人会在离家时这么的思念家呢?你有没有过同样的体验呢?请你来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
教师在导入时力求生动、形象、具体,贴近生活。 深入浅出, 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2)品家的味道
教师:那么,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
师生共同归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过渡:一个家庭建立以后,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呢?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家庭”的功能
谈对家庭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抚养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你心中的家呢?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回答。
网友的回答 背后的寓意
我妈在哪,哪里就是家 天地再大,世界再辽阔,家是一个累了疼了可以放心抱着妈妈撒娇的地方。
家就是,我打开门,有“你”在里面 人生漫长,可是能让我们打开门说出“我回来啦!”的地方寥寥无几,或许门的那边有等待就是家
家就是没有人能随便赶走你的地方 家是一种安全感,是永远不会让人产生无枝可依的恐惧的地方。
你的回答:
总结:家的特征就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过渡:中国人对家有着更加深厚的情感,每到春节临近,无论有多么繁忙,无论回家的路途多么遥远,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的脚步,
展示“春运”图片并提问:你从图片中春运的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在旅途最艰难的时候,“家”是心中的信念,再难也要回家,再难也要团圆,才是“家文化”的意涵。家中守候的人同样以焦急、激动和喜悦的心情精心准备 。回家之后的喜悦,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共同享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额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品爱的味道
故事引入:最美孝心少年
片段1:四川成都的于琪巍,很小的时候妈妈得了小脑萎缩症,逐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父亲去世后,于琪巍担起照顾妈妈和家庭的责任。
片段2: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的路子宽为捐献骨髓给重病父来,想方设法“增肥”
片段3:家住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当阳坪村的阳光女孩王凌云,带着妹妹照顾母亲,从不叫苦。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注重“孝”?
1.很多名人的家规家训中都有孝亲敬长的内容,这说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什么?
2.如果不尽孝,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出示教材74页“相关链接”“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教师补充:但,最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的「爱」
过渡: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离不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用心呵护。那么,我们应该为家里做些什么?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呢?
学生讨论
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碗等;帮爸爸妈妈洗脚;把学习成绩搞好;与父母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表现
阅读材料
理解感悟“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通过讨论明白“尽孝在当下”,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履行孝亲敬长的义务,从而践行孝亲敬长。
第一框 家的意味 作业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
1.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便问此人,此人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
A.关心体贴父母,调适逆反心理
B.尊重理解父母,服从父母安排
C.平等真诚沟通,共建和谐关系
D.要从小事做起,尽孝应在当下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解答】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启示我们尽孝在当下,要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长辈,D说法正确;AC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B错误,尊重理解父母,要善于听取父母的意见,但不是服从父母安排,要自主。
故选:D。
【点评】把握孝敬父母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2.电视剧《人世间》成为2022年开年的收视焦点,因为它以满满的中国式人情世故,触动了中国观众的心灵。在剧中,我们看到中国家庭最注重的“孝”。这表明(  )
①赡养父母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不具备强制性
②孝敬父母不仅需要赡养父母,也要给予父母精神慰藉
③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孝老爱亲的艺术
④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关注并满足父母的全部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孝敬父母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弘扬。
【解答】古人把“孝”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包含了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这表明孝敬父母不仅需要赡养父母,也要给予父母精神慰藉,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孝老爱亲的艺术,②③正确;成年子女具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①错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关注并满足父母的合理需求,不是满足父母的全部需求,④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掌握孝敬父母的要求,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3.“九”和“久”是谐音,有长寿之意。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因此被赋予了祈祝老人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下面四个对联不适合重阳节张贴的是(  )
A.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B.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C.上老老而民兴孝 上长长而民兴悌
D.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 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孝敬父母。敬重和爱戴父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经常与父母谈心,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解答】重阳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敬老为主题的老人节。在重阳节张贴的对联要与尊老敬老有关系,A正确,这两句话体现的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符合重阳节孝老敬亲的气氛,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的是游子思念家乡的意思,符合题意;C正确,这两句话提现的是上面的统治者尊老孝亲,下面的人们也会效仿,不符合题意;D正确,这两句话体现的是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儿子,体现的孝老敬亲,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孝敬父母的主要知识,联系教材所学作答。
4.读漫画《原来是外卖》(如图),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应该注重自己的事业
B.照顾长辈要注重物质条件
C.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D.要加强与长辈的交流与沟通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孝敬父母。
【解答】观察漫画可知,漫画中的子女给父母带来外卖,到家后玩手机和电脑,可以看出这一家庭缺少与长辈的交流与沟通,D符合题意;漫画不能体现自己事业、物质条件、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仔细观察漫画,明确孝敬父母的表现,依据所学,做出正确选择。
5.真诚的表达永远是最打动人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让银幕前的观众笑中带泪,实现了一次深沉绵长、细腻无私的母爱亲情的集体回望。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
①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体谅和包容父母,建设和谐家庭
③孝顺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
④知恩感恩,报答父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解答】依据题文描述,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剧情,启示我们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体谅和包容父母,建设和谐家庭;知恩感恩,报答父母,故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错误,孝敬父母不是百依百顺,父母也有做错事的时候。
故选:B。
【点评】仔细读题,在理解孝敬父母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拓展性作业
古今中外,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孝心故事,请你摘录古今中外故事各一则。
孝心故事摘录板
1.
2.
3.
第一框 家的意味 预习清单
生命的居所
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
家是我们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子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 。
家是我们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激励我们 ,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中国人的“家”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 学而》中说: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 表达孝敬之心。
第七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2 株洲)家是年的方向,远方有年,故乡也有年。有亲情的地方,那才是故乡。父母牵挂着孩子,孩子惦记着父母。孩子们不要责怪父母的嗔怪与唠叨,有家人的呵护,会成为你奋斗的动力。父母在慢慢变老,我们在慢慢长大,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别忘了常回家看看。从这首散文片段中我们可以体味到(  )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感恩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家庭的关系 结构与功能.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解答】从这首散文片段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③错误,感恩父母,并不是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排除。
故选:A。
【点评】仔细读题,在理解家庭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2.(2022 赤峰)《论语 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因此,对于父母,我们(  )
A.要知恩、感恩,用心去爱,用行动去表达
B.孝敬父母长辈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现在不用考虑
C.在产生矛盾时,不必理睬,父母会主动沟通
D.应该适当与父母冲突,以证明自己成长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据此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题干中指出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因此,对于父母,我们要知恩、感恩,用心去爱,用行动去表达,故A正确;B错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孝敬父母和长辈;CD错误,当我们与父母出现分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沟通,但是不能老师与父母发生冲突。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3.(2022 湖北)2021年9月,“留虾女孩”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为了让做完手术的妈妈补身子,女孩经常把学校午餐里的虾、牛奶、水果等平常在家很少吃到的东西带给妈妈吃。“留虾女孩”的故事告诉我们(  )
①父母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
③要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④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解答】题文材料中“留虾女孩”的行为告诉我们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传承发扬,我们应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孝敬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故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孝敬父母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2022 新疆)如图漫画《榜样》启示我们(  )
A.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B.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C.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D.成年子女才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孝敬父母的相关知识。
【解答】漫画中,父亲给爷爷洗脚,儿子要给爸爸洗脚,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是榜样的力量。启示我们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C符合题意;AB选项是家的内涵,不符合题意,排除AB;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认真审题,明确漫画表达的意图,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5.(2022 遂宁)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在中国的家庭文化当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 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从道德角度来说这是因为(  )
A.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
B.角色不同,责任相同,勇于承担责任
C.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良好的互动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敬重和爱戴父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经常与父母谈心,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解答】结合题干内容分析可知,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说法正确,符合题;A排除,不时从道德角度来讲的,是从法律的层面来说的;B错误,题干没有体现;D排除,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从道德的角度理解孝敬父母的要求,再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6.(2022 深圳模拟)下列选项最能概括以下对话内容的是(  )
A.增强沟通,消除代沟 B.学会独立,热爱劳动
C.享受生活,品味亲情 D.孝亲敬长,互帮互助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解答】题干中的同学能够帮助奶奶学习视频聊天、移动支付、网上购物等,是感恩的表现,是孝亲敬长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孝亲敬长,互帮互助”最能概括题文中两人对话的内容,D符合题意;对话中不能体现消除代沟、热爱劳动、享受生活的内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认真审题,明确孝敬父母的要求,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7.(2021 青岛)跨越血缘守护,传承孝悌家风。道德模范徐秀玉独自承担起照顾婆婆、料理家里大事小事的责任。徐秀玉给婆婆喂饭、擦澡、按摩,她用最朴素的美德,滋养出整个家庭的爱意满堂。徐秀玉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②“孝”是家庭文化的唯一精神内涵
③家庭成员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
④孝亲敬长是长大成人以后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孝敬父母。学会孝敬父母,懂得孝亲敬长,据此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题干中道德模范徐秀玉独自承担起照顾婆婆、料理家里大事小事的责任。徐秀玉给婆婆喂饭、擦澡、按摩,她用最朴素的美德,滋养出整个家庭的爱意满堂。徐秀玉的事迹告诉我们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家庭成员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故①③正确;②说法绝对;④错误,孝亲敬长是法定义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8.(2022 内江)【家庭教育 核心引领】
继“双减”政策后,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不仅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也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导书。
情境一:
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该法要求家庭教育要引导未成年子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结合情境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的现实意义。
情境二: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
(2)结合“孝“的三种境界和你的感悟,以“孝敬父母”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考点】孝敬父母.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王阳明关于孝的三种境界为背景材料,考查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孝敬父母等。
【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关键词“家庭建设、家庭美德、家庭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可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关键词“吃穿不愁、心情愉悦、活得有意义”等可知,倡议书可以从孝顺要从点滴做起、尊敬双亲长辈、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等。
故答案为:
(1)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帮助家长更好履行责任;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
【点评】解答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家庭美德、家庭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吃穿不愁、心情愉悦、活得有意义”,结合教材中的孝敬父母等知识和生活实际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5 19:31:43;用户:王朝明;邮箱:tsxx085@;学号:315365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