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族》一、确定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难点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二、分析重难点本节的第一个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的了解,形成民族团结的情感。民族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团体。一般来说,一个民族内部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拥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这些文化特征构成本民族特色,并以此区分与其他民族。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在都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教材中第一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容多是文字叙述和活动案例,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其中涉及的民族数量较多,对知识的广度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设计抢答、小组合作等学生活动,吸引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第二个重点是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读图说出我国民族地区分布特点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从宏观的全国范围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从民族的地区分布来看,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三、突破方案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条理比较清晰,内容划分也很明确,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二者的递进关系,做好分工和衔接。第一个黑字标题所讲的我国民族构成、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是基础,掌握了它,才能实施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学。第一个黑字标题不要求背记,可少花费课时,能够知道即可。第二个黑字标题要把时间和精力多用于读图分析和归纳上,迁移前两节的读图分析、归纳技能,巩固所学的省级行政区划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民族分布特征。在突破第二个重点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讲解我国民族分布特征的历史渊源,从而引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从地理的角度,落实民族政策教育。对于难点部分的突破可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读图得出。我国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和具体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散居”的特征需要辅以文字说明,例如,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