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炒菜时,我们闻到香味 B.在阴凉的地方晾衣服,衣服变干了C.腌咸蛋时,时间久了,蛋变咸了 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2、 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分子引力的是( )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B.将透明胶带按在写错的字上,用力把错字“揭”下来C.钉子钉在墙上,钉子掉不下来 D.靠的很近的两滴水很自动结合成一滴3、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D、汽车驶过,车后灰尘的运动。5、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6、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填空题1、物体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的,分子在不停息地作 运动,分子间存在 的作用。2、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闻到香味,解释为什么只喷了一点空气清新剂整间教室里都闻到香味?4、观察并解释金与铜的扩散现象5、思考:炒菜时,为什么我们老远就能闻到香味?6、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说出你看到的现象和说明的问题。7、结论:研究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都在不停的8、“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它说明 ;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9、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日”,无烟场所的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第 1 页 共 2 页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学习目标1.重点:复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识别扩散现象,描述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特点。2.结合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经历探究实验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一、认识分子动理论1.观看下列图片。2.以上图片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 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 。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 ,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 4.(活动2)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如图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 5.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 有关,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 6.(活动3)分子间有间隙吗 将100 mL酒精和100 mL水倒入量筒中,观察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说明了什么 7.(活动4)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图所示,两块表面磨平的铅柱,使它们紧密接触后,在下面可以吊起重物,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8.铁丝很难被压缩又能说明什么 9.研究表明:物质中大量分子间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10-10m)内以 为主;在这个范围外以 为主;若分子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大于10-9 m),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 ,可以认为没有相互作用了。 10.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体是由 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 运动,分子间存在 。 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11.固体中分子间的距离 ,相互作用力 ,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 ,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 ,也有一定的 。液体中分子间的距离 ,相互作用力 ,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 ,具有 性,没有一定的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 ,相互作用力 ,分子可以 ,所以气体既没有 ,也没有 。 合作探究1.探究气体扩散现象。(1)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 空气的密度。 (2)另取一只空瓶,按图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现象: 。 实验现象表明: 。 2.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下,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给你一个大的塑料注射器、小橡皮帽一个、少量的红棕色的溴气,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分子间存在间隙和相互作用力。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多媒体课件,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胶带纸封口),烧杯,红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等。一、新课引入学生入座后,教师吹出许多肥皂泡,满屋飘泡泡。教师(端起盛肥皂水的玻璃杯问):肥皂水是什么状态的?学生:液态。教师:为什么用肥皂水吹起的泡泡不会破呢?(略停)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提出假说教师:为了了解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多媒体展示:“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教师:发现了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教师:都是这样吗?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大屏幕上,两个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稍停,让学生观察、感受。教师: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要提?有什么话想说?一定让学生尽情地说,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要打断学生;而是认真地听,并适时把学生提出的关于分子的一些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一般能提出: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甚至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但往往想不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幅画面。用多媒体展示巨幅特写照片:植物嫩茎(或叶)上晶莹“欲滴”的小水滴。教师:小水滴受重力吗?为什么不会掉落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板书学生的猜想(要点):物质分子2.实践检验教师:关于分子,大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猜想,咱们逐一研究。先研究分子的运动。刚才同学们提出: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那么,其他物体的分子也是运动的吗?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列举出大量生活实例。如闻到花香、酒精气味,糖在水中溶化……教师:好!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演示实验:一个大型的密封玻璃缸(可用方形鱼缸改制),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一侧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事先在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充气后用胶带纸封口),另一侧是空气。先让学生观察缸内两侧的颜色,指出红棕色的是二氧化氮气体。抽去中间的玻璃,让学生观察扩散现象。教师: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实验?学生:……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固体扩散的音像资料:《金和铅的扩散实验》教师:这又表明了什么?学生:……教师:总结以上实例和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模拟动画,并伴随画外音:大量实验和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学生观看动画,想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然后大屏幕投出总结性文字:(1)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运动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分子间隙和作用力。“活动卡”上给大家推荐了几个探究实验,仅供同学们参考;你也可以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请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及时把自己的发现记在“活动卡”上。学生每人一份“活动卡”:1.分子间有间隙吗?我认为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间有作用力吗?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自主讨论的时间。实验完毕,全班集中汇报交流,学生简介实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视情况点拨、表扬或鼓励。3.归纳总结教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子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教师:把同学们所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分子动理论。大屏幕投出文字: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知识拓展:引力和斥力的变化规律(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2)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可以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d=r0,F分=0 d<r0,F分表现为斥力 d>r0,F分表现为引力l=l0,F弹=0 l<l0,F弹向外 l>l0,F弹向里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0时,引力等于斥力;②当分子间的距离d小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就是因为此时分子之间是斥力起主要作用。③当分子间的距离d大于分子间平衡距离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胶水可以粘住东西就是因为此时分子之间是引力起主要作用。④当分子间的距离d>10r0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范围,故不能由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探究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教师:我们知道物体分固、液、气三态,既然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为什么状态不一样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112有关内容。学生读完教材后,组织学生玩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3个大组,分别扮演固态分子、液态分子和气态分子,每组选一位同学当解说员。学生先分组讨论准备,然后上台表演和解说。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1.注重辨证思考: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CS: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的教学不能只考虑知识的目标,还要兼顾另外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CS。既要关注结果的去脉,也要注重问题的来龙;既要珍视大师的创造,也敢审视权威的局限。物理的教学要传递这样的信号:学会以辨证的思想、联系的观点,来思考周遭的世界。2.渗透人文教育:物理的教学不能退化成解题的训练,物理的课堂不能僵化成求职的训练。那一份对稚嫩的心灵毛茸茸的抚拂不能没有,那一股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惊叹不能丧失。由是,物理的教学要展天地之大美,呈人间之厚情,物理的课堂可以有诗情,应该有画意,来激发学生爱美、好奇的天性,以进入感受美、感悟自然的境界。(共24张PPT)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八年级物理(HY)教学课件导入新课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打开香水瓶后,不久就会闻到香味,为什么?(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整杯水会变红,为什么?认识分子动理论一讲授新课活动1 体会分子的运动事例现象 春暖花开,满园飘香 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 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分析结论花香分子跑到空气中,又进入人的鼻孔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部分煤炭分子钻进了石灰墙中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讲授新课点击画面播放气体扩散现象讲授新课实验一点击画面播放液体扩散现象实验二讲授新课点击画面播放固体扩散现象实验三讲授新课归纳与小结1.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一般地,固体间扩散最慢,液体次之,气体最快。3.扩散现象表明: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间隙讲授新课冷水杯 热水杯活动1 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如图,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活动3 分子间有间隙吗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混合演示 现象 分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会结合在一起将注射器中吸入一定量水,用手堵住出口,用力压活塞,水没有明显变化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讲授新课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引力活动4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距离关系 类比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r=r0 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r<r0相当于压缩弹簧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讲授新课分子间距离关系 类比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r>r0相当于拉伸弹簧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分子直径r>10r0相当于弹簧超过限度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讲授新课综上所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内容讲授新课物质的状态常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也是不同的。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二讲授新课(1)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2.固体、液体和气体讲授新课(2)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讲授新课(3)在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能够流动。讲授新课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堂小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C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随堂训练2.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描述现象相对应的是②____、③____、④____。(以上三空均填图中的字母代号)CAB随堂训练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C随堂训练4.刘洋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A.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刘洋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____。(填字母)可能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随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doc 教案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doc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ppt 固体扩散.wmv 气体扩散.wmv 液体扩散.wmv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练习题.doc 三态的微观模型.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