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班级 姓名
一、课标分析:
1.结合实例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2)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3)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作用/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表现: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知识点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群众观点
(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3.群众路线
(1)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4.如何坚持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人民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经典练习:(一)判断题:(请将答案 T or F写在序号前,并将错题订正在横线上)
1.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F

2.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F

3.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改革实现的。F

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T

5.(2019.4)浙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并不一致。F

6.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F

(二)单项选择题:
1.(2018.11浙选)为解决百姓就医难、就医烦、就医远等问题,H市政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积极推动医院实施挂号少排队、检查少跑腿、付费更便捷、住院更省心等举措,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腿”“不跑腿”“就近跑”。政府推动医院改革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②证明了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佐证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1.1浙选)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 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6.4浙选)从明星涉毒到路边猜瓜子诈骗,因“朝阳群众”举报而被警方处理的案件不胜枚举。近日,一支名为“武林好大妈”的队伍在杭州武林街道成立,数千位好大妈分布在各个社区,成为杭州版的“朝阳群众”。这佐证了
①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历史发展
④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7.4浙选)2017年,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 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这一改革
①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②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 ④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2.6浙选)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7海南卷)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见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情,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浙江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广大劳动者带来了诸多“红利”,在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局等群体就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这表明
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以贯彻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一要求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通过完善上层建筑以巩固经济基础
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④表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0江苏卷)“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事件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有
①曲辕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②黄道婆改进的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
③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广泛流传 ④孙中山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三)综合题:
1.(2012浙江卷)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9分)
①W村村民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收入,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源泉;
③W村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还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2.(2019全国卷)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9分)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习存疑: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