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班级:高一( ) 姓名 。
一、课标分析:
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法律是 ,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要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 体系、高效的法治 体系、严密的法治 体系、有力的法治 体系,形成完善的 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实现(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关系 执政兴国,关系 幸福安康,关系 的长治久安。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 依法治国、更加 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 ,向着建设 的目标不断前进。
知识点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 的保证。
(2)要求:①必须坚持党 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把依法治国与 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 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 执政和依 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 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 人民、 人民、 人民、 人民,以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 、承担应尽的 ,维护社会 ,促进 。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 。
(2)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 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 。②必须维护国家 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 、 、 。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和 共同发挥作用。
(2)要求: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 ,弘扬 ,培育社会 、职业 、家庭 、个人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作用,以法治 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 作用,以道德 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 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 、法治和德治 。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要求:必须从我国 出发,同 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 、体现 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 指导。
三、经典练习
(一)判断题(请将答案 T or F写在序号前,并将错题订正在横线上)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求所有人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5.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请将答案写在序号前)
6.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着眼于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今后5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是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利于
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体现党纪大于国法   ②党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③强化依法治国,以法律的力量从严管党治党  ④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下列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要坚持依法行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既指立法上的平等,也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
③任何公民都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均等的权利 ④任何公民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前提是让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
③总目标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④要落实改革举措,直面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同时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相呼应,并且明确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则和机制等。这说明两部法律的修订有利于
①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身心健康等基本民主权利
②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③明确主体的监督权,落实法律面前一切平等的原则
④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体现最真实的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对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 ②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要强化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实现法治 ④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业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愈加密切,电信网络诈骗也呈高发态势。对此,2021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该法律草案的出台
①说明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的决定因素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旨在促进国内互联网行业实现有序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2019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国家和社会依法实现、保护和尊重公民的健康权,这是国家首次在法律层面上直接提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①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法治基础 ②旨在填补公民健康权的法律空白
③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是国家对人权的充分尊重和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肩负历史重任,扎根中国大地,立于时代潮头,习总书记对治国理政之道进行深邃思考。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我党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该法治思想
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指导 ②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重大法治理论创新
③为我国解决法治问题提供了巧妙方法 ④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字之差,含义却有了很大的差别。下列对“法制”和“法治”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②法制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③法制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 ④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列有关法治体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②某省建立与新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制约机制——强化法治保障体系
③本溪市提出建立完善《生态立市“1+N”法制保障体系》——法治监督体系
④《印花税法》制定出台,已有12个税种制定了法律——健全法律规范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2.1浙学)按照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这表明
①我国致力于完善法律体系 ②我国行政执法体制已健全完备
③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 ④建设法治中国需要统筹与规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求。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和各方面,履行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四、学习存疑: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