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来宾市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来宾市 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9
答案 C C A C B D B B C D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
1.(3分)C (A“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进入诗中就是意象”错,材料一第②段原
文为“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
点染……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错,以偏概全;B“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错,无中生有;D“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错,材料二第③段原文是“有些
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扩大范围。)
2.(3分)C (“偏于想象”错,材料二第②段原文为“‘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桃
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选项中的“想象”与原文中的“写实”错位。)
3.(3分)A (“指出意象是物象赖以存在的要素”错了,应为“指出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
素”。原文“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4.(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
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再根据“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
交融”对诗句进行解读、整合。
参考答案:①客观物象:桃花、杨花、黄鸟和白鸟。(2 分)②主观情意:久坐的寂寞无聊之
感。(2 分)
5.(4 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
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只要考生能答出诗句所运用的意象和意象的特点,以及由这
些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即可。
参考答案:(1)《天净沙·秋思》运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等 10个意象(1分),这些意象的特点为:①全是名词;②并列式意象组合;③意
象密集罗列(1分;任意答对两种即给 1分)。(2)这些意象描绘了天涯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出
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营造了羁旅途中悲秋凄苦、孤寂思乡的意境。(2分)(4分;意思对
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6.(3分)C (“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错。林黛玉用《西厢记》中的话来回应宝玉,
既是取笑他没有勇气、不敢面对感情,又是表明心迹、吐露真情。)
7.(3分)B (文中没有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宝玉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8.(6分)【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概括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的情节,一般要从
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
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有的还应注意表达效果。不
管从哪个角度组织答案,都必须扣紧文本内容。
答:①情节上,为后文宝玉撂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②形象上,通过对宝玉行为动作的
描写,表现了宝玉性格中的天真纯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环境上,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衬托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④主题上,预示着宝黛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⑤艺术效果上,宝玉所见之景与所读之文巧合,增添了浪漫气息。(每一点 2分,任意答对三
点即给满分 6分。意思对即可。)
9.(6 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
物活动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及心理变化等,同时还要分析人物之
间的彼此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形象包括内在和外在形象,性格特征只是指内在个性。即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的外貌,形态,穿着等,以及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人物性格则主要指
的是通过动作、语言等来体现人的性格特征。
答:①美丽善良,心地纯洁。通过宝玉之口借用《西厢记》的台词“倾国倾城貌”表现了黛玉
的外貌之美;通过对落花的态度展现了黛玉纯洁美好的心灵。②心思细腻,爱花惜花。通过语
言描写,黛玉劝宝玉不要将花撂入水中而应埋入土中,可见其细腻、爱花、惜花。③聪颖、爱
读书。读《会真记》感触深并默默记诵。④多愁善感。与宝玉玩笑时“眼圈红了”,听戏文时
“眼中落泪”都体现出林黛玉的伤感。(每一点 2 分,概括和分析各 1分;任意答对三点即给
满分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个小题,20分)
10.(3 分)D (“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元宝藏”是主语,“举兵”
“应”都是谓语,“李密”是宾语,“武阳郡丞”是“元宝藏”的定语,不能分开,据此,排除
A、C两个选项;“书檄”意为“书信文书”,作“典”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句,据此,排除
B。)
11.(3分)B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以此为:公、伯、侯、子、男”错,应为“中国古代五等爵
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12.(3分)B (“结果太宗批评了魏征的这些做法”错,原文“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的意思
是“皇帝派温彦博调查,结果没有这回事”)
13.(8分)
(1)(4 分)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们,用威风怒气震慑人们,最终人们只是苟且
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心里不服气。
(“董”〈督察、督责、监督〉“振”〈通“震”,威吓、震慑、吓唬〉各 1分,“董之以严刑、振
之以威怒”状语后置 1分,句意 1分,共 4分)
(2)(4分)翻译: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皇上)下诏叫魏征去裁决。魏征平时不熟悉法
律,只知道大概,凭着情理来处理(凭着原则照实处理),人人心悦诚服。
(“滞讼不决者”〈久拖不决的案件〉“平治”〈裁决〉“大体”〈大概〉各 1分,句意 1分,共 4分)
14.(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语言整合、得体表达的能力。
答:①魏征劝谏太宗要以民为本,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个人享乐;②郑女已订婚约,陛下却
要册封,实在不当。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 1分,答对两点 3分。)
【参考译文:文段一】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
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因为)在深重忧患当中必定竭尽诚心对待臣下,成功
以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看不起别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声威吓唬人们,
最终人们只是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于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6 页
大小,可怕的是人们(心怀怨恨);(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是应该深
切警惕的。
【参考译文:文段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从小成了孤儿,穷困失意,他放弃财产不去经营,心怀大志,精
通书史术数。隋朝末年战乱,魏征假扮成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使魏征掌管书信文
书。李密得到元宝藏的书信,常常称赞,得知是魏征所写以后,赶快召见他。窦建德攻陷黎阳,活
捉了魏征,伪朝拜他为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魏征和裴矩进入潼关,隐太子招引他为洗马。魏征
见秦王功高,暗地里劝太子早作打算。太子失败后,秦王责怪魏征说:“你挑拨我们兄弟相争,怎么
处治?”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魏征的话,不会有今日的杀身之祸。”秦王器重他的耿直,
没有怀恨。太宗即位后,拜授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魏征也自认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
遇,于是把心中蕴藏的才智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总共上奏二百多次(或:共上奏章二百多件),无
不恳切符合太宗的心意。因此拜授为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皇帝身边的人有诋毁魏征庇护偏爱亲
戚,皇帝派温彦博调查,结果没有这回事。温彦博说:“魏征作为人臣,不能注意行迹,远避嫌疑,
而遭流言诽谤,也应该斥责。”皇帝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皇帝,谢罪说:“臣听说君臣同
心,这叫做一体,岂有丢弃至公国事,而只注意个人行迹的?如果上下都走这条路,那么国家的兴
衰就很难预知了!”皇帝很惊惧,说:“我明白了。”郑仁基的亲生女儿美貌多才,长孙皇后建议聘为
充华,册封书已准备好。有人说郑氏已许配他人了。魏征劝谏说:“陛下身处台榭之中,就想着百姓
要有房屋住;享用着美味佳肴,就想着百姓要有饱饭吃;环顾后宫嫔妃,就想着百姓要有妻室。如
今郑氏已订立婚约,陛下却聘娶她,这哪是为人父母的做法!”皇帝痛感内疚,立即下诏停止册封。
七年,魏征任侍中。尚书省有疑难积案,下诏叫魏征去裁决。魏征平素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
他以情理来处理案件,人人心悦诚服。进授光禄大夫、郑国公。因身体多病,辞谢官职,皇帝不许。
于是拜授特进,主持门下省政务,下诏叫他对朝章国典,要参议得失,他的俸禄赏赐、封国官吏、
防阁一律与职事官相同。十七年,病重,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
等到魏征去世,太宗亲临哭吊,为他悲痛,停止朝会五天。赐谥号文贞,让魏征陪葬昭陵。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小题,9分)
15.(3分)C (“实写词人归家团聚的美好和谐,温馨甜美”错误,“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
调,心字香烧”是虚写,是作者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表现了他思归的急切。特别是“银字”
“心字”这两个装饰性用语,又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16.(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客行(或“羁旅”)江中,令人愁:“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具体描绘了“舟过
吴江”的词人的动荡漂泊之感。②风雨交加,令人愁:“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更以萧萧之风
雨,使词人羁旅愁苦之状得到进一步的刻画。③想念家人,令人愁:“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
调,心字香烧”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想象回家团聚的温馨甜美,反衬眼前之愁苦。④流光易逝,
令人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句不仅色彩鲜艳,用词工稳,而且隐隐
地于色彩的变换中流露出韶光易逝、春光难再的迟暮之悲愁。(每一点 2分,任意答对三点即
给满分 6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答案:(1)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6 页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评分说明:每空 1分,有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18.(3分)未雨绸缪 大快朵颐 措手不及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根据语境去寻找、筛选成语。第
一空,从“早就”“与这些食虫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可知,语境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
意外的事发生,故而填“未雨绸缪”。第二空,语境为“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
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因此用“大快朵颐”。第三空,据“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
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的语境,当用“措手不及”。
19.(3分)D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
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解答此题,可首先找出画横线句子
语病在于结构残缺:“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缺少谓语。A项,错误同画线句子一样缺少谓
语。B项,错误出在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上,“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同上文不相衔接。C
项,错误是全句主谓搭配不当,主语是“这种物质”,同谓语“出现……问题”不搭配。故选 D。)
20.(4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②用“有智慧”“身披铠甲”“怀揣毒药”等词语
来描写植物,赋予植物以人格化,突出了植物“机智、勇敢”地同“食草族”进行斗争并战而
胜之(2分)。③这样写,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亲切,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意
思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0分)
21.(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
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②不管喝多少热水 ③而喝了 3℃的冰水
(评分说明:每写出一处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的内
容,抓住要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①虽然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②但是提高的幅度很小,③对减肥基本没有帮助。
(评分说明:每个分句 1分,有转折关系的 1分,共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
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审题指津】
一、解题
这是一道以名人名言作为引导语的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四句话各有侧重点,“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才能成功,并鼓励人们拼搏向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步实际行
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二句,都是强调实干。而汪国真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句名言,除了强调实干、拼搏、奋斗,还包含着恒心、毅力。立志,实干,再加上坚韧不拔的毅
力,方可取得成功,绽放人生的光彩。
二、明确限制性和开放性
(一)限制性
1.话题的限制:“有志者事竟成”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拼搏向前;“临渊羡鱼不如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6 页
退而结网”“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三句,都
是强调实干。立志,实干,再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方可取得成功。其实,汪国真的这句名言,除
了强调实干、拼搏、奋斗,还包含着恒心、毅力。考生在写作时,要立足材料联想思考,不可脱离
材料,另起炉灶。
2.情境的限制:这是在校会上进行的演讲,有情境的要求。要有现场感,有身份意识、对象
意识、交流意识,条理清晰,语言较深刻,较有文采,感情真实,具有一定的鼓动性、抒情性、感
染力。
3.价值取向的限制:材料中的四句话均是强调“立志·实干·成功”,体现了命题人的价值取
向,引导思考要以怎样的态度去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4.格式的限制:符合演讲稿的格式。
(二)开放性
1.写作角度的开放:题目要求考生以“立志·实干·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围绕这
一话题谈出“立志·实干·成功”之间的关系即可。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关于“立志·实干·成功”的话题,可以联想与此有关的古今中外言论,
比如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王守仁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孙中山先生的“青年人应立
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等等;可以联想中外事例,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 40多年的辉煌成就,
还有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陈薇、黄大年、钟扬、毛相林、杨宁等人的事例,可以说
考生可用的素材极为宽泛。
3.文体的开放:考生要写的是演讲稿,既可以结合自己对成绩取得的感悟和思考,理性发表认
识,写成议论文;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写成记叙文。
三、参考立意
1.立志是成功的起点,实干是成功的保证
2.志当存高远,实干出成绩。
3.立志与实干,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4.天下大事必成于立志与实干。
5.有志者事竟成。
6.立志,实干,玉汝于成。
7.实干枝头开出成功花。
四、参照最新年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作文评分细则
一、文体和格式要求:
评分应根据文体的基木特点和要求进行,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就是要求考生的作文文体要
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且特征突出,不符合演讲稿格式的,适当扣分,即缺少称谓、问候、结束语
的每项扣 1分。(问候之后最好有交代发言题目这一环节,如果没有,但能衔接自然,可不扣分)
二、评分档次
一类(54—60分)
1.符合演讲稿标准格式。
2.联系背景材料、紧扣话题“立志·实干·成功”进行写作。
3.现场感强,身份意识明确、对象交流意识贯穿始终;思路条理清晰严谨;语言深刻而富有文
采;感情真挚;有很强的鼓动性、抒情性、感染力。
4.贴近时代和社会,具有问题意识,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启发性。
5.书写规范,字体形态美观,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清洁(无涂改或涂改极少)。
二类(48—53分)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6 页
1.具有演讲稿格式。
2.联系背景材料、围绕话题“立志·实干·成功”进行写作。
3.有现场感,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交流意识,条理清晰,语言较深刻,较有文采,感情真
实,具有一定的鼓动性、抒情性、感染力。
4.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清洁(涂改很少)。
三类(42—47分)
1.具有演讲稿格式。
2.作文能体现话题“立志·实干·成功”,身份感、对象感和情境感不强。
3.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感情真实。
4.书写较规范,字体平正,字迹较清楚工整,卷面较清洁(涂改较少)
四类(36—41分)
1.不符合演讲稿格式。
2.能在“立志·实干·成功”话题范围内写作。
3.没有现场感,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不通顺,感情虚假。
4.书写欠规范,字体歪斜潦草,字迹基本清楚,卷面欠清洁(涂改较多)
五类文(35分以下)
1.作文内容脱离“立志·实干·成功”话题。
2.错别字多,书写潦草,卷面凌乱,难以辨认。
三、字数等要求
1.符合题意,结构完整,达到 800字要求的作文基准分为 42分;要分出梯度,敢打高分,特
别是好作文要敢于评为一类文(54分或 54分以上)。
2.800—750字,最高 43分。
3.700字最高 40分。
4.500—600字,25-35分。分界线 30分,以审题准不准为原则。
5.300—500字,16-24分。分界线 20分,以审题准不准为原则。
6.300字以内,一行(每行以高考作文卷的 25格为准)1分,最高 14分(含标题)。
7.不写标题扣 2分,只写标题的,给 2分,不评 0分。
8.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抄袭、离题等判定
1.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明确的立意和完整的构思,东拉西扯,章法杂乱,最高 35分。
与别人的文章相似度极高,或只改头换尾、中间一样都算套作,视情况判 0-10分。
2.照抄试卷上的阅读材料的,除去所抄字数,按实际所写字数给分,最高不超过 15分。
3.怀疑为抄袭的作文,须提供被抄袭的文章或准确的线索,被判为抄袭的 95%相同,最高 6分。
4.凡是与题中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的作文可视为“文不对题”(离题),完篇且字数达 800字以
上的,最高不超过 30分。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第 6 页 共 6 页8.小说节选部分第②段对落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从节选部分的内容看,林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段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段二: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志惑
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宽以征典书擞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及之。一窦建德陷黎阳,获征,
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
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
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
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彦
博曰:“征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而被飞谤,是宜责也。”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谢
曰:“臣闻君臣同心,是谓一体,岂有置至公,事形迹?若上下共由兹路,邦之兴丧未可知也。”帝
矍然,曰:“吾悟之矣!”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
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食膏梁,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
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答,即诏停册。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
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不听。乃拜特进,
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禄赐、国官、防閤并同职事。十七年,疾甚。帝亲问疾,屏
左右,语终日乃还。及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谥曰文贞,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隐太子:指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②秦王:指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
/促召之/
B.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
促召之/
C.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
促召之/
D.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
促召之/
高一语文第5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