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约公元前2070年左右,中国夏朝建立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将非洲分成三部分:1.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东非、西非、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及诸岛,因这一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又称“黑非洲”)2.欧洲的非洲—“欧洲的延伸”的大陆北缘3.亚洲的非洲—尼罗河流域。一、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班图人大迁徙一、古代非洲文明培育出了甜高梁、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文明传播2.古代东非文明一、古代非洲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发展 历程 公元前后,兴起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文明 成就 政治:奴隶制国家 经济: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国内外贸易活跃 思想:信仰基督教2.古代东非文明一、古代非洲文明(2)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10-15世纪) 兴起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 文明成就A.经济: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B.文化:伊斯兰教传入3.古代西非文明:加纳、马里、桑海(8-15世纪)一、古代非洲文明(1)经济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外贸兴盛,奴隶从事生产(2)政治中央集权(3)文化受伊斯兰教影响;文化发达,兴建学校(廷巴克图)马里国王穆萨4.古代南非文明:津巴布韦(11-15世纪)一、古代非洲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鸟瞰图“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东非西非南非阿克苏姆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鼎盛10—15世纪8—16世纪14—15世纪鼎盛信仰伊斯兰教;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信仰伊斯兰教;城市和文化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巨石建筑群(石头城)古代非洲文明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从古城廷巴克图看古代非洲文明之盛“廷巴克图为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是跨撒哈拉商道西线商道的南方枢纽城市……在廷巴克图,能见到来自北方的盐、南方的黄金、东方的铜。”——《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旅行家利奥·阿非利加努斯“马里帝国设立了市场管理机构来调节市场秩序,规定合理汇率……。盛大的麦加朝圣,还将大量文人学者吸引到他(穆萨)的宫廷来,促进了廷巴克图思想文化和宗教的繁荣……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马里国王曼萨·穆萨思考:廷巴克图持续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地理条件相对优越,对外贸易活跃统一国家出现,农业发展,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注重调整经济政策,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观点一: 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观点二: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根据材料,概括以上两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支持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非洲传统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非洲传统文明的特点有以下两种认识:观点一:非洲文明封闭、与世隔绝撒哈拉沙漠和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联系较少,而平直的海岸线,使非洲与其他大陆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陆的影响,保持了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的近代化进程慢于美洲。观点二:非洲文明开放、与外界联系⑴外部联系:①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非洲;②东非国家的环印度洋贸易;③西非国家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④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觐。⑵内部联系:班图人的迁移。曼萨·穆萨麦加朝圣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灿烂的农业成就:培植出玉米、马铃薯、烟叶、番茄、南瓜、草莓、菠萝和花生。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二、古代非洲文明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2.玛雅文明(公元前10世纪-公元15世纪中叶衰落)二、古代非洲文明(1)经济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2)政治建立了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级制度)(3)文化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是第一个种植玉米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一个创造二十进位制。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玛雅预言第一个指出:“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属于地球所有”。3.阿兹特克文明(14-16世纪)二、古代非洲文明(1)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2)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3)都城特诺奇蒂特兰4.印加文明二、古代非洲文明(1)发展历程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1)统治措施 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将全国分为四大政区 设置各级官员 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印加人没有书面语言;采用绳结记录法来代替文字。文明代表 区域范围 时间 主要成果 玛雅 尤卡坦半岛 农业:玉米 金字塔庙宇 玛雅象形文字 玛雅纪年20进制 “零”阿兹特克 农业:浮动园地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 印加 安第斯高原 王位世袭/土地国有/四大政区 完善的道路系统 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古代美洲文明15世纪中叶衰落14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12世纪建立16世纪初鼎盛墨西哥地区1983年,印加文明的马丘比丘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马丘比丘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古城是在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挖掘出来的,两侧都有高约600的悬崖,峭壁下是乌鲁班巴河。专家们预测,古城成千上万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但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任何粘合剂,却拼得天衣无缝、牢固无比。从印第安文明看古代非美洲文明之衰缺少与其他大陆文明的交往;文明内部也缺乏彼此间的交流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王斯德《世界通史》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西班牙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应归于美洲大陆的与世隔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 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342阿克苏姆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加纳、马里、桑海帝国津巴布韦132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非洲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