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分裂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初升高生物学人教版(2019)精准链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分裂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初升高生物学人教版(2019)精准链接

资源简介

第5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分裂—2023-2024学年初升高生物学人教版(2019)精准链接
知识衔接
回顾初中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2.细胞的生长是指新产生的细胞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为自身的物质,使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然后是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4.细胞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数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衔接高中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的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时期 植物细胞示意图 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 完成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每条染色体都形成两条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分裂期 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后期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末期 ①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②纺锤丝逐渐消失;③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细胞增殖过程中有关曲线和柱形图的分析
曲线模型
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与核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
图中 ef (BC) 段表示S期 DNA 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 (CD) 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包括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gh (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
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四、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五、无丝分裂
1.含义: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过程:细胞核延长→核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3.实例: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习题巩固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染色单体的消失和纺锤体的消失 B. 染色体数加倍和DNA数加倍
C. 染色体的出现和核膜的出现 D. 核仁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出现
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3.如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4条染色体 B. 含有16个DNA分子
C. 不存在染色单体 D. 处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4.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 )
A. 间期、前期 B. 前期、中期 C. 间期、后期 D. 前期、后期
5.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染色体复制 B.中心体移向两极 C.核膜的解体 D.着丝粒分裂
6.有丝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有别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B. 末期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C.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7.通常,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板处形成细胞壁 D.着丝点(粒)分裂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B.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布在一个平面上
C.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
D.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9.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B. 赤道板出现于分裂中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纺锤体出现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
10.人(2N=46)的红骨髓中存在造血干细胞,它一方面能转化为淋巴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一方面能经过有丝分裂保持数量稳定。淋巴干细胞分化为T细胞和B细胞,髓样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图甲表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时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只画出了部分染色体)某时期图像。
(1)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
(2)造血干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有______条染色体,该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______。
(3)请画出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应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后期,纺锤体的消失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DNA数加倍发生在间期,B错误; C、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核膜的出现发生在末期,C错误; D、核仁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出现都发生在末期,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在细胞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但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不同,A符合题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B不符合题意;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C不符合题意;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A.图示细胞着丝点已分裂,含有8条染色体,A错误; B.图示细胞含有8个DNA分子,B错误; C.图示细胞着丝点已分裂,不存在染色单体, C正确; D.图示细胞没有中心体,含有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间期由于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A不符合题意;
B、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B符合题意;
C、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C不符合题意;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减数分裂特有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A错误;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而非赤道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B错误;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错误;
D、植物细胞在末期有细胞壁的形成,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体在末期起着重要作用,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所在,D正确。故选D。
7.答案:C
解析:A、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都会消失,A错误;
B、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都会形成纺锤体,B错误;
C、植物细胞在细胞板处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C正确;
D、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粒)都分裂,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分裂间期细胞进行DNA的复制,在有丝分裂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但由于着丝粒未分裂,染色体数目未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布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之后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正确;在有丝分裂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
9.答案:D
解析:A、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赤道板是染色体分布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 C、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C错误; D、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D正确。
故选:D。
10.答案:(1)核糖体、中心体
(2)92;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3)
解析:(1)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分化过程形成了新的血细胞,与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的无膜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其中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核糖体参与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2)图乙所示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即造血干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的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为46×2=92条,该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3)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过程依次为间期(OA段)、前期(AB段)、中期(BC段)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6,后期(CD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92条,末期(DE段)形成染色体数目为46条的子细胞,可绘图如下:。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