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章 遗传、变异和进化(1)遗传因子的发现—2023-2024学年初升高生物学人教版(2019)精准链接知识衔接回顾初中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2)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2.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统称为性状。(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判断相对性状时必须抓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和“不同表现形式”三点,如有耳垂与无耳垂、能卷舌与不能卷舌、单眼皮与双眼皮等等。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该实验的结论: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亲代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相等的。4.基因与性状的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隐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相对的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例如豌豆的高茎基因用D表示,矮茎基因用d表示。衔接高中一、豌豆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为纯合子。2. 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二、杂交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下图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五、分离定律的应用(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习题巩固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果蝇的缺刻翅和卷翅 B.男孩的短发和女孩的长发C.果蝇的花斑眼和正常眼 D.小麦的有芒和水稻的无芒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C.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花开前人工去雄 B.去雄的豌豆为母本C.F1不出现性状分离 D.正交、反交结果不同4.百合为两性花植物(一朵花内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玉米为单性花植物(一朵花内只具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实验的操作,错误的是( )A.对百合进行杂交时,父本无需进行去除雌蕊的操作B.对玉米进行杂交时,母本需在花粉未成熟时去除雄蕊C.无论百合还是玉米,人工授粉后都需对母本花朵套袋处理D.无论百合还是玉米,人工授粉后都应挂上标签以方便识别5.孟德尔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入手,获得了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也可以选用有许多容易区分相对性状的山柳菊为实验材料B.孟德尔仅选取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并统计足够多的后代C.含有双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D.基因型为AA、Aa、aa个体花的颜色分别表现为红色、粉红、白色属于融合遗传6.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所示。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又为他生了个弟弟,其为平发际的概率是( )A. 1/4 B. 1/2 C. 1/16 D. 1/87.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杂交、自交 B.测交和自交、杂交C.杂交和自交、测交 D.杂交、测交8.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中,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C.隐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D.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杂合子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10.下图是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①②是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因为豌豆不仅能____传粉,而且还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2)图中实验的父本是____,母本是____。(3)操作①为____,此操作需在豌豆花____之前进行,操作②为____,经①②操作后均需对母本进行____处理。(4)豌豆在自然状态下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图示过程。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果蝇的缺刻翅和卷翅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长发与短发是人为主观因素决定的,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果蝇的花斑眼和正常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小麦的有芒和水稻的无芒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 B、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还受到环境的影响,B正确; C、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与Aa,C正确;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正确。故选:A。3.答案:D解析:A、花开前(花蕾期)人工去雄,A正确;B、去雄的豌豆只剩雌蕊,为母本,B正确;C、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亲本为纯种,F1不出现性状分离,C正确;D、正、反交结果相同,D错误。故选:D。4.答案:B解析:A、结合题干可知百合为两性花,为防止自身花粉的干扰,母本需要进行去雄操作,而父本无需进行去除雌蕊的操作(能够提供花粉即可),A正确;B、玉米为单性花植物(一朵花内只具有雄蕊或雌蕊),对玉米进行杂交时,为防止同一株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进行自交,需要在母本需在花粉未成熟时进行套袋(避免自身花粉的干扰),无需去雄,B错误;C、无论百合还是玉米,人工授粉后都需对母本花朵套袋处理,防止杂交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是实验所需的杂交组合,C正确;D、无论百合还是玉米,人工授粉后都应挂上标签以方便识别,这样不仅能确认已经授粉,还能防止重复授粉,D正确。故选B。5.答案:C解析:A、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不适宜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A错误;B、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选取了7对相对性状一一进行实验,B错误;C、含有双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C正确;D、基因型为AA、Aa、aa个体花的颜色分别表现为红色、粉红、白色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D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尖发际属于显性性状,且约翰的父母基因型为Aa,则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是平发际aa的概率为1/4,故选A。7.答案:C解析:孟德尔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1)全部为黄色圆粒。让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种子,其数量比接近于9∶3∶3∶1,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测交试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同样,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也是通过杂交和自交发现问题,并通过测交验证,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答案:D解析:A、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B、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C错误;D、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如DD和Dd都可表现为高茎的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所以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因此,这个表型正常的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2/3×1/4×1/2=1/12。故选:A。10.答案:(1)自花;相对性状(2)矮茎豌豆;高茎豌豆(3)去雄;未开放;人工(异花)传粉;套袋(4)不能解析:(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因为豌豆不仅能自花传粉,而且还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根据试题分析,图中实验的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3)操作①为去雄,此操作需在豌豆花未开放之前进行,操作②为取矮茎豌豆的花粉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经①②操作后均需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以防其他花粉的干扰。(4)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不会发生图示过程。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