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章 遗传、变异和进化(2)减数分裂—2023-2024学年初升高生物学人教版(2019)精准链接知识衔接回顾初中基因和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图示:由上图可知,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新生成的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即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即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当两个生殖细胞结合时,染色体和基因又成对存在。衔接高中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图像(以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间期 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_;细胞体积增大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中期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 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以其中1个次级精母细胞为例)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 着丝粒(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称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结束时) 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般配子的形成(1)配子形成过程及受精(2)哺乳动物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精子 卵细胞产生部位 睾丸 卵巢是否需要变形 需要 不需要细胞质分裂情况 两次分裂都均等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出现了不均等分裂分裂结果 1个精原细胞 → 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 → 1个卵细胞+3个极体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交叉互换习题巩固1.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2.正常情况下,人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子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 )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C.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4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4.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A. 2种和2种 B. 4种和2种 C. 2种和4种 D. 8种和4种5.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形成过程显著不同的是( )A. 染色体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分开C. 着丝点分开 D. 细胞质不均分6.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动物(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若产生基因组成为以下图示类型的精细胞。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7.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 )A.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8.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核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 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 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9.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A.92、46、23、92 B.23、46、23、23C.46 、46、0、92 D.92、46、46、4610.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1)甲图表示__________ 时期,其母细胞原有______条染色体,分裂后子细胞是 _______细胞。(2)乙图表示 __________ 时期,此时DNA分子数为____个。其母细胞原有____条染色体,分裂后子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3)丙图表示____时期,其细胞中有 ______条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B、无丝分裂是某些体细胞分裂形成体细胞的方式,B错误;C、减数分裂是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C正确;D、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体细胞分裂方式,不能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D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精子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分裂各形成两个共4个精细胞,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3.答案:A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即2条同源染色体;又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绝单体,所以共具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对基因中有两对是杂合的,所以它能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4(ABD、AbD、aBD、abD)种,但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只能是2种,这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开,只能有两种情况:A—B(或b)—D、a—b(或B)—D。即A与a分离、B与b分离后,若A与B分配在一起,则a只能与b分配在一起;若A与b分配在一起,则a只能与B分配在一起。5.答案:D解析: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D正确。6.答案:B解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细胞,在不互换的情况下,基因要么全部相同,要么全部互为等位基因。分析图中精细胞的基因型可知,②⑥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①④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来自一个精原细胞,⑤来自一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ACD错误,B正确。故选B。7.答案:D解析:(1)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故选:D。8.答案:D解析:A、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精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N,DNA含量为N,A错误;B、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2N;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次级精母细胞的DNA数为2N,B错误;C、卵原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2N;卵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N,DNA含量为N,C错误;D、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 DNA含量为4N;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数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次级卵母细胞的DNA数为2N,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人体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即卵原细胞中也有46条染色体。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目为46×2=92条;联会后的四分体数目等于同源染色体对数,故为23;核DNA数目一姐妹染色单体数目=92,BCD错误,A正确。故选A。10.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次级精母(2)有丝分裂后期;8;4;体(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精细胞解析:(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所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母细胞原有4条染色体,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分裂后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2)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DNA分子数为8个。其母细胞原有4条染色体,分裂后子细胞是体细胞。(3)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