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
模块一: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理 化学
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三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四、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模块二: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 B.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
C.海水晒盐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除铁锈时用盐酸 B.选种时用食盐水
C、做馒头时用到小苏打 D.中和酸性土壤时用熟石灰
3.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糯米酿酒 B.纺纱织布 C.高炉炼铁 D.联合制碱
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有关区分二者的依据的说 法中, 你认可
的是( )
①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②是否有明显的现象 ③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④是否放出热量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央视 3 · 15 晚会曝光辣条食品问题后,食品安全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加工食品的做法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小苏打制作馒头 B.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苹果表面给苹果“保鲜”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6、2015 年 4 月 13 日, 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 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 泄漏. 经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
(2) 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 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 是:
7、阅读下列文字, 并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 常作 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气化,一边燃烧生成水 和二氧化碳.
(1)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 _____;
(2) 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 __;
(3)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 ______;
(4)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 _____.
8、中国航天追梦人荣获 “2021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 1970 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 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 火星。偏二甲肼常用作火箭常规推进剂, 它的化学式为(CH3 ) 2NNH2 ,它的性质有:
①是一种无色液体, 密度比水小;②能和四氧化二氮反应,两者接触即自动起火;
③沸点为63℃ ; ④易溶于水。
(1) 偏二甲肼由 种元素组成。
(2) 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 。(填数字)
(3) 12kg 偏二甲肼中含有多少kg 的氮元素。
模块三:巩固提高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2.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酒精易挥发 。酒精易燃烧 ,可以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3.白色的硫酸铜固体中加入水,可以看到固体变成 色。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用白色硫酸铜固体来检验 的存在。
4.通常状况下,①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②在 101 千帕、4℃时水的密度最大,约为 1 克/厘米3;③在此压强下,将水加热到 100℃就可以使其变成水蒸气;④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水的化学性质有: 。
(3)上述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答案及解析
随堂练习
1.【答案】D
【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 A 不合题意;
B.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干冰由固态变成气体发生物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 B 不合题意;
C.海水晒盐时,海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食盐则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 C 不合题意;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 D 符合题意。
2.B
【解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 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 除铁锈时用盐酸是利用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 选种时用食盐水是利用食盐水密度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 做馒头时用到小苏打是利用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中和酸性土壤时用熟石灰是利用氢氧化钙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
3.B 【解析】 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
4.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 一些特殊现象不能判断变化的类别。①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否生成其他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 变化的方法,正确; ②有些化学变化也没有明显现象,错误; ③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则一定发生化学 变化, 不变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正确; 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可能会放出热量,错误;
故答案为: C。
5.A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 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能与面中的酸类物质或受热分解都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涉及到化学变 化,符合题意;
B、 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只是物质间混合, 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苹果表面给苹果“保鲜” 没有新物质生成, 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只是物质的混合, 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6. (1) 无色、液体
(2) 分别取少量液体分别于两只试管中, 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 该试管中液体为过氧乙酸
【解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 是物理性质;(2)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来分析.能够从题给的信息中获取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 然后利用获取的信息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这是我们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的能解: (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 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 (2) 因为过氧乙酸在微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气, 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鉴别.
7. 【答案】 (1)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易挥发成气体,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 易燃烧(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水溶性、溶解能力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填: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 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填: 易燃烧. (3)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 汽化.(4)酒 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易燃烧 (3) 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1)三 (2) 5.6 (3) ①③④
【解析】(1)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式(CH3 )2NNH2 可知, 偏二甲肼由 C、H、N 共三种元素组成;
根据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12kg 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12kg××100%=5.6kg;
(3) 根据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 ①是一种无色液体, 密度比水小;③沸点为63℃ ;④易溶于水。
巩固提高
1.
A;A;B;C;D
蓝 水
4.(1) ①② (2) ④ (3)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