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脊轩志》预习案『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①渗( )漉 ( ) ②修葺( ) ③栏楯( )④呱( )呱而泣 ⑤扃( )牖 ⑥异爨( )⑦阖( )门 ⑧垣( )墙 ⑨长号( )⑩老妪( ) ⑾迨( ) ⑿珊( )珊可爱 ⒀象笏( ) ⒁偃( )仰 ⒂先妣(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迨诸父异爨: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③余扃牖而居:④比去,以手阖门:⑤吾家读书久不效:⑥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⑦其制稍异于前:『文言知识』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而母立于兹 “______ ”同“_______”, 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①室仅方丈古义: 。今义:寺院的住持。②往往而是古义: 。今义: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③三五之夜古义: 。今义:表示数目不多,约数。3.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现象并释义。①雨泽下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不上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前辟四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垣墙周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乳二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执此以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庭中通南北为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特点:译文:项脊轩, (是)原来的南阁子。(2)妪,先大母婢也。句式特点: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3)鸡栖于厅。句式特点:译文:鸡在厅堂里栖息。(4)其制稍异于前。句式特点:译文:形制与过去稍有不同。(5)而母立于兹。句式特点:译文: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句式特点:译文: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7)以当南日。句式特点:译文: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8)语未毕,余泣。句式特点:译文: (老婆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9)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特点: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整体感知』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项脊轩?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课文第二段记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来的?3.本文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寄托自己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的?【参考答案】『字词积累』1.①shèn lù ②qì ③shǔn ④ɡū ⑤jiōnɡ ⑥cuàn ⑦hé ⑧yuán ⑨háo ⑩yù ⑾dài ⑿shān ⒀hù ⒁yǎn ⒂bǐ2.①介词,等到 ②副词,不久后 ③动词,关闭 ④动词,关闭 ⑤名词,效果 ⑥副词,恐怕,可能 ⑦名词,形制,规制『文言知识』1.而 尔 你的2.①一丈见方。 ②到处。 ③指农历每月十五。3.①下 名词作状语 向下 ②上 名词作状语 从上面 ③前 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④垣墙 名词用作动词 砌上垣墙 ⑤乳 名词用作动词 喂奶、哺育 ⑥朝 名词用作动 词 上朝 ⑦一 数词作名词 一体4. (1)判断句 (2)判断句 (3)状语后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状语后置句 (6)状语后 置句、省略句 (7)省略句 (8)省略句 (9)被动句『整体感知』1.时间 特点 文本语句 手法修 葺 前 狭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 顾视无可置者 ①对比手法,修葺前后的对比; ② 以 动 衬 静 , 以 “ 万 籁 有 声”“小鸟时来啄食”等衬托 环境的幽雅寂静破旧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 葺 后 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 借书满架,桂影斑驳安静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2.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有关母亲的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 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 母亲早已逝去, 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 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 这一切怎能 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 老妪话语未毕, 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这一笔明写老 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3.①抓细节,忆往事:抓住富有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幸福和谐的夫妻生活。②写 景:写亡妻留下的枇杷树,以景语结束全篇,引发读者不尽的凄婉惆怅。③衬托:以当年小 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④今昔对比: “死之年”与“今”对比,暗寓“今不如昔”之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