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序号
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我与社会 课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1、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感受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理解社会上各种角色,以及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认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我,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3.法制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内容 分析 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重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学习 目标 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分享、生活图片的欣赏感悟,说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概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2.通过描绘社会关系网,结合个人身份的变化,从两个方面归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图片。 随着我们人际圈的扩展,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的学生也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领域,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开始关注社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我与社会》 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感受社会生活 展示学习目标 1.社会生活是怎样的? 2.社会生活的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4.社会关系有哪几种? 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 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 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 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 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直接、间接)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感受:走进农村……,走进工厂……………… 二.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任务二:在以下情境中,我们分别与哪些人产生联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PPT展示,讲解。 小结,我们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感受会戛来越丰富,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和他人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的延展,我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与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积累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这些宝贵的社会经验,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和才干,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会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为准备为之分忧。 学生阅读教材p2-p5,独立思考问题。 (学生可以边看书边标注) 情景案例分析 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可以了解课本知识,梳理知识结构,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呈现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的发现和感悟,引导学生建立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视角。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任务三:出示一组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1.通过对图片和课本材料的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 教师总结: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我们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消费者…… 2.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完成图表,与同座交换,说一说自己的社会关系。 思考: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你的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社会关系角度认识自己的不同身份与角色,小组讨论交流问题总结认识,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设者,做为社会和一份子,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也要为社会出一份力,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将来你们将来也是建设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和舞台,希望同学们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极融入这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难点,能够学以致用。
课堂练习 见多媒体 学生思 考作答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题纲式板书更加清晰明了的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作业布置 A层: 选择题1—6题 B层: 选择题8—9题 课后完成 巩固基础 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