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上历史与社会期中模拟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九上历史与社会期中模拟卷

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精品单元测试卷系列
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模拟卷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周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集体自杀。因为(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经济上1914年的欧洲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逾三分之一的产值,这是欧洲后来再也没能回去也许永远也不再可能达到的比例;道德上也出现了大滑坡,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先是被扔到战壕里。据此回答1-2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材料中空格部分应该是( )
A.80 B.90 C.100 D.110
2.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主要有(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德国 ④奥匈帝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材料表明一战的后果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所有参战国经济发展受破坏 B.人员的大量伤亡
C.道德的滑坡 D.价值观的丢失
4.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B.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6.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21·cn·jy·com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7.“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  21*cnjy*com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8.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出处:21教育名师】
A.百日维新 B.武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保路运动
9.右图所示的地理位置在党的历史上所产生
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
A.在上海,党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走向农村的标志
C.遵义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见证
D.北京成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象征
10.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 B.陈独秀 C.孙中山 D.蒋介石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将毕生都奉献于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事业。据此回答第11-12题。【版权所有:21教育】
11.下列关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领导工农红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北伐战争中带领第四军独立团屡战屡捷
C.带领红军实现了战略转移
D.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2.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宵遁:指敌人乘夜逃跑。)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13.右图是2014年“七一”前夕,各地的系列活动全面展开,下列观点与右图信息吻合的是( )
A.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启航程
B.遵义小楼——生死攸关明方向
C.井冈山上——道路选择成关键
D.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定乾坤
14.民初巴黎和会期间,北京爆发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游行。造成此次学生运动的主因是( )
A.中国与列强重新订定条约,被迫租借沿海港湾
B.对外战争再度失利,必须赔偿各国庞大的费用
C.和会赞成袁世凯称帝,中国重新恢复君主专制
D.和会同意日本要求,由日继承德国在山东特权
15.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来源:z#zs#tep.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16.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根据下列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判断它们与现在相关的节日( )【来源:21cnj*y.co*m】
①五四青年节 ②三八妇女节
③八一建军节 ④九九重阳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21教育网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铁路交通 D.报纸杂志
18.1919年4月底,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来华讲学,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100余场,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C.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据此回答19-20题。
19.右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栏目是( )
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十年对峙,战火连绵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0.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创立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学习了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绘制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战后,签订的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2·1·c·n·j·y
(1)请将材料一中的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出现③退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示意图应该是对什么知识的一个概括梳理?(5分)21*cnjy*com
(2)材料二最后达成了怎样的“不愉快的妥协”?为什么说这是“不愉快的妥协”?(5分)
(3)材料二“不愉快的妥协”引发了中国的一件什么历史大事?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是音符写成的历史,历史是照亮未来的航灯。阅读《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词片段,回答问题。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已渐已醒。
(1)这首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请运用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初 “国人渐已醒”的历程。(至少回答3点。6分)
(2)在谈及中日关系问题时,王毅外长说:“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请对发生在1894年和1914年的中国和世界的悲剧加以解释?(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从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已经十年了,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2-1-c-n-j-y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哪些重大事件?( 4 分)
(2)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的探索的什么重要转变?新的革命道路是怎样的革命道路?( 4 分)www-2-1-cnjy-com
(3)材料一中哪一副能反映“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为什么?( 4 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1921——l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注:普特(пуд)是沙皇时期俄国的主要计量单位之一,是重量单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21cnjy.com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就职演说是面临着当时发生的什么世界性的大事有关?该事件有什么特点?罗斯福就职后采取的措施开创了怎样的新模式?(6分)
(1)使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是得益于当时的什么政策哪一具体规定?该政策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6分)www.21-cn-jy.com
25.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动力。酷爱历史的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以下历史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伟人在图二所示刊物的发刊词中阐发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中反映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要求的主张是什么?(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有人说图一所示人物领导的革命运动最后失败了,请结合图二发刊词加以分析。(5分)
(3)假如你为图三所示刊物投稿,应确定哪些方面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发表(2分)
(4)你认为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B
D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D
B
D
D
B
A
C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