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蜗行(wō) 惘然(máng) 腈纶(qīng) 恹恹欲睡(yān)
B.间或(jiàn) 农谚(yàn) 腐蚀(zhú) 仙露琼浆(lù)
C.栈桥(zhàn) 考订(dìng) 晦暗(huì) 安营扎寨(zhā)
D.菡萏(hán) 绅士(shēng) 脑畔(pàn) 气冲斗牛(dò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嶙峋 褶皱 舍身求法 怪诞不经 B.娴塾 天骄 花枝招展 心旷神贻
C.慰勉 侦楫 刨根问抵 颠沛流离 D.旁骛 蹒跚 钝开茅塞 望眼予穿
二、句子默写
3.古诗文默写。
(1)必做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选做题(任选一题,如果多做,以第①题为准)。
①杜牧《泊秦淮》一诗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一句鼓励刘禅激发志士勇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提醒刘禅要建立自信,这对跋涉在求学路上的当代学子具有启示意义。
三、名著阅读
4.同学们对《红星照耀中国》展开探究阅读,请你参与并完成题目。
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
(1)上面文段所描写的人物是______。(填人名)
(2)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被评为“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他是如何做到的?请参照示例、完成你的点评。
摘抄 点评
我和共产党并无关系,而且事实上、我从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 ①______
在那个包里,有我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是第一次拍到的中国红军的照片和影片…… 实地考察保证信息真实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 ②______
四、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些网络烂梗太无趣、太无聊、太恶俗、往往跟创意挨不上边。②有人认为无需担心网络烂梗对孩子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使那些烂梗终会退出网络的。③这一观点似是而非,网络烂梗 让人担忧, 它们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④因此,不能对此轻描淡写,任其泛滥。⑤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请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3)下列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可以将“太恶俗”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B.书写“似是而非”的“似”字时,要注意笔顺,应为:撇、竖、点、竖提、撇、点。
C.语段中加点的“影响”“世界”“表达”都是动词。
D.“价值取向”是偏正短语,“轻描淡写”是主谓短语。
五、综合性学习
6.请你参加以“学会节俭、弘扬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题目。
(1)【活动一:书 学警句】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2)【活动二:思 提建议】校学生会要在食堂的餐桌上设置温馨提示牌。作为学生会的一员,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在提示牌的横线处补写一条言简意明的建议。
冬小麦的成熟周期是230至270天,南方水稻的成熟周期是100至120天,仔猪的出栏周期是180天左右,一棵苹果树能挂果需要经过2至3年的生长……这些时间最终汇集在我们的餐桌碗碟中,成为饱腹与美味的记忆。
让我们心怀感恩,这样做:______
(3)【活动三:论 做策划】某小组成员正在策划一项活动,展亮建议办一期黑板报或一份手抄报,思琪建议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乐明建议在班上和校园里张贴宣传标语,乔丁策划的活动既新颖又有意义,得到大家一致赞同。请你开动脑筋,写出乔丁策划的活动名称及目的。
活动名称:______
目的:______
(4)【活动四:言 巧表达】活动中同学们组织了“模拟对话”,下面是两位顾客的对话,如果你在场,请以服务员的身份对两位顾客进行劝说。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反而说我小气。剩了这么多菜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每桌总得点几十道菜才体面吧。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但我可不想带走,好像是你吃不起,占人家便宜似的。
服务员: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天舟六号发射任务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此次天舟六号的货物清单里,新鲜水果的重量约70公斤,是天舟五号携带水果重量的约两倍,这些水果将保障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两批航天员乘组的需求。除了航天员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物资,这次天舟六号的货物清单里多了一组电推进氙气瓶,有效节省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
天舟货运飞船长10.6米、总重13.5吨。下面比较小的部分是它的推进舱,上面比较大的部分是它的货物舱。天舟货运飞船是专门为中国空间站送货而研制的。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物资保障,都是通过天舟货运飞船送上去的。空间站在太空中长期运行,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调整自己的轨道高度和飞行姿态,这样就需要消耗燃料。因此,货运飞船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给空间站补加推进剂。
(摘编自《天舟六号使命必达!新一批“太空快递”都有啥?》,2023.5.10人民网)
【材料二】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这是2023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此次的“天舟快递”发射任务有哪些看点?
首先,相较于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发射的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有着“不凡”的身份——它是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这一新组批生产的首发货运飞船,同时它也是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的首发船。其次,一艘货运飞船,其“带货”实力——货物装载能力的强弱是其“硬核”评判标准。因此,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团队将全密封货运飞船拓展为标准型8个贮箱和改进型4个贮箱两种状态,根据空间站补加推进剂上行需求选用。改进后,整船物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整船物资装载能力提高至7.4吨。
引人关注的还有天舟货运飞船的“老搭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每年1至2次的发射频率为我国空间站正常运转提供物资保障。在取得连续成功的同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队伍也在持续优化火箭设计和发射场测发流程。经过流程优化,发射场测发时间从27天缩短至25天。
本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除携带各项物资外,还搭载了多项载荷,用于开展科学实验和验证。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快速交会对接后,将由航天员将相关产品转运至空间站舱内,按飞行任务规划陆续开展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四个领域共29 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
(摘编自《天舟六号发射四大看点》,2023.5.11《南京日报》)
【材料三】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中国电科以自主程度更高、性能更稳定的技术手段,护航“太空快递”安全准时送达。
为了让飞行的火箭能够被实时“看到”,中国电科支撑打造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像追踪物流信息一样对发射进行全程掌控。其中,安控系统应用于发射任务主动段;测控系统应用于火箭发射和飞船飞行的全过程;国内首部大口径雷达遥测一体化系统承担火箭遥测信号下行接收与解调;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可实现语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
相较于此前天舟飞船,天舟六号的运力从6.9吨跃升到7.4吨,这需要强大的“能源矩阵”保证它时刻电力满满。为此,中国电科为“天舟六号”精心打造了半刚性太阳电池阵,其一天发电量就能满足普通家庭半个多月的用电量。
在天舟六号任务中,中国电科还打造了精密高效的“灵敏神经”。该集团为天舟六号配套了十余种百余只传感器,精密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对货运船舱内的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监测作用;研制的驱放、管壳、功放模块和组件等产品,为星地通信搭起“高速路”;研制的高可靠、小型化隔离器,是通信系统的“岗哨”,使飞船即使远在万里高空也能与卫星快捷通信。
(摘编自《中国电科护航“太空快递”再出发》,2023.5.10 中国科技网)
【材料四】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后,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在星箭分离前便开机工作。随后,中继终端与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搭建起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星间链路。中继终端作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让地面可以看到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景象,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为让“千里眼”“顺风耳”更加实用易用,西安分院对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中继终端进行全新升级。研制团队首次采用了相控阵天线,可有效降低测控跟踪成本。由于它依靠的是电性能扫描方式,完美克服了机械天线转动的薄弱环节,让每次扫描速度大幅提高,响应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同时,相控阵天线大幅提高了中继终端产品的可靠性。
(摘编自《天舟“千里眼”“顺风耳”“神经中枢”都是西安造》,2023.5.11《西安晚报》)
7.结合【材料二】,说说本次天舟六号发射有哪四大看点。
8.中国电科为护航“天空快递”提供了哪些技术支持?请结合【材料三】分点概括。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舟货运飞船是专门为中国空间站送货而研制的,其重要使命之一便是给空间站补加推进剂,因而货运飞船上面比较大的部分是推进舱。
B.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经相关科研团队改进后的货运飞船,整船物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整船物资装载能力提高了7.4 吨。
C.中国电科为天舟六号配套了百余种传感器,精密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湿度、通讯等信号,对货运船舱的内部环境和在轨飞行进行实时监测。
D.相控阵天线的使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测控跟踪成本,大幅提高扫描速度,同时还提高了中继终端产品的可靠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乡愁
王彬
①春寒乍始,沟壑峁梁间的麦苗返青,枣树枝头的雀儿络绎北归。荠菜从麦地里冒出尖芽儿来。这是一年中最荣光的季节,也是我们背负着全部身家,如约离乡的时候。
②关于故乡,我始终有些恨意。这种莫名的恨意,根源于祖父的两孔破窑洞。那是父辈们从出生到而立再到不惑的安身之所,却也是他们苦难的开始。我本祖籍江苏,后因老家罹患水灾,幼年的祖父随堂兄离乡背井,逃难到了陕西。我常思忖,逃难大抵是祖辈们善良且狡黠的托词,倒不如说是为生计所挟更为准确。
③因是外来人口,加上时代原因,落脚在陕西之后,祖父也未能求得半亩宅院,无奈便在离村三公里外的山梁上凿了两孔窑洞。那里水电不通,全凭老天接济。尽管环境艰苦,但一家六口人总算有了遮风挡雨的所在,这也是祖父留在世间的唯一财产。
④两孔窑洞与村人集聚区隔沟相望,也因此我们这代人总是被村里的大姓家族所排挤,从春耕秋收到婚丧嫁娶,从参与村里活动到划分土地农具,始终难以和多数人平等起坐。我常常向父辈们抱怨这种不公,他们却总以农民阶层特有的“苦难哲学”和因果福报思想加以劝慰。甚至当我们家的自留地收成寥寥,全家人三餐以荠菜疙瘩艰难度日时,我的父亲依旧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本分。以至于在多年后,当二百多户乡党因自来水入村问题陷入矛盾僵局时,父亲几次三番找到在西安某媒体工作的我,以家长式的威严,要求我必须全力援手帮忙。
⑤也就是自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要逃出那片黄土高坡的信念,甚至试图和它老死不相往来。但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精神和骨头里却总是和那片贫穷狭隘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即便是尝过城市无数的珍馐美味,却始终不及一碗水盆羊肉就糖蒜的味道。也曾行过万里的路,最合脚的却是那双灰头土脸的黑布鞋。历尽生活的悲怆与狂欢,却始终难以割舍故乡的灵魂脐带。每每夜深人静,写及故乡相关的文字,我的笔触便匍匐着爬行。
⑥远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楼里寄居,同我一样的,那些衣冠楚楚的异乡客,血脉流畅的都是故乡的浓厚情愫,那是人生的来处,亦是将来的归处,值得我们铭记和回首。
⑦从认知层面溯源,真正接触故乡的历史是从初中开始。当时全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撤乡建镇运动,大概是2000年前后,我们乡与临近的两个贫困乡合并为洛滨镇,取的是洛水之滨的含义。看似光鲜诗意的名称背后,其实是洛河的哺育和灾难。整个村镇以栽种苹果、梨等耐旱性果树为主要经济来源,每年收成盈亏全靠洛河水冬夏两季浇灌。但洛河也曾在几十年前展现出其狰狞的面目。犹记得童年时,每逢洛河发大水,总能流传出各种版本的灾难现场,人畜失踪,家园破碎。而在水势平稳后,下游的老百姓推着手推车,争相捡拾柴木,脸上挂着如丰年般的笑容。
⑧在彻底换掉乡级编制前,中学里有位博学好事的老师,在乡政府门前的黑板上,照着乡志誊写了原乡村的历史。据传我们家乡最早得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说公子重耳逃难路过村庄,对当地百姓以仁爱待之,后重耳为国君,与村民话别时有一“踩”一“蹬”的动作。百姓感念其恩德,便取“踩蹬”二字为村名,后演化为蔡邓村。
⑨后来,因机缘巧合,我在这位老师门下求学,有幸看到了这本乡志。这本书记载风格恣意,从人文地理到物产资源,从历史沿革到经济风貌,表述文字多是草蛇灰线,据说在特殊时期还遭遇过封禁。书中详情如今多已忘记,但仍记得对老爷(外祖父的父亲)抗战事迹的描述。当时外祖父尚在襁褓中,老爷不顾妻儿老母毅然参加抗日,后于征战中命陨东北,尸骨未存。外祖父家里如今仍保留着老爷的黑白戎装照,苦于没有坟墓或衣冠冢,年年清明扫墓,都是在村头的野地里烧纸祭拜。
⑩许是乡风使然,在洛滨像老爷这样的“陕西冷娃”并不在少数。翻阅史料,三国名将邓艾,“水圣”李仪祉等,都在当地留下过传奇故事。洛滨还保存着中国最早的战国长城遗址,遗址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其中心区域暴露长约150米,厚2 米的灰层及水井等。撇开考古价值不说,这也是先辈们改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见证。
曾几何时,我亲爱的故乡也陷入了城镇化的落寞之中,大量青壮年流失,空心村的凄凉成了无数个家庭不得不直面的现状。故土遥远,亲邻离析。然而,天南海北,楼宇和街巷,庙堂或江湖,每每乡音碰撞,人们总能从自己积累的浩瀚辞海中,找到一个共同的语言符号“洛滨”,随后相视一笑,恩仇全泯。
父亲说,农村的人就像荠菜,生于黄土,最终也葬于黄土。
(选自2023.3.17《西安晚报》,有改动)
1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我”对故乡产生恨意的原因。
1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每每夜深人静,写及故乡相关的文字,我的笔触便匍匐着爬行。(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中的加点部分。)
(2)看似光鲜诗意的名称背后,其实是洛河的哺育和灾难。(句中的“哺育”和“灾难”分别指什么?)
1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
13.文章的结尾段引人深思,请谈谈你的理解。
14.本文已被校刊《文苑》选用,但编辑星宇同学认为本文的标题不够吸引人。请你为本文再拟一个标题,并简要分析其含义。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廿二日①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②而歌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②罍(léi):这里指端着酒杯。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往来翕忽 ( )
(3)波色乍明 ( ) (4)风力虽尚劲 (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全石以为底 山峦为晴雪所洗
B.似与游者相乐 选贤与能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乃记之而去
D.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18.阅读文章,请说说【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八、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甲】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苏轼的“狂”?
(2)以上两首宋词中都提到了孙权的典故,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九、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它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相对而言,明天只是未来的一部分,下一秒也是。任何事物都有未来。对未来的思考和创造带给我们生命非凡的意义,那么,你对未来有什么设想?未来你又会怎么做?
请以“把 写进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惘然(máng)——wǎng,腈纶(qīng)——jīng;
B.腐蚀(zhú)——shí;
D.菡萏(hán)——hàn,绅士(shēng)——shēn,气冲斗牛(dòu)——dǒu;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B.娴塾——娴熟,心旷神贻——心旷神怡;
C.侦楫——侦缉,刨根问抵——刨根问底;
D.钝开茅塞——顿开茅塞,望眼予穿——望眼欲穿;
故选A。
3.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窦、雉、梁、旅葵、菲”等字词容易写错。
4.(1)周恩来
(2)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公正客观地描写事件 全方位地了解共产党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
根据“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可以判断出:这是周恩来。
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进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爱。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2)①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根据“我和共产党并无关系,而且事实上、我从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可以判断出:作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公正客观地描写事件。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根据“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可以判断出:作者从日常生活、工作、恋爱等方面了解共产党。《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 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1)删去“使”
(2)之所以 是因为
(3)A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第②句“随着时间流逝,使那些烂梗终会退出网络的”缺主语,应删去“使”。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仔细阅读语句可知,“让人担忧”是出现的结果,“它们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是产生前面结果的原因,故第③句的横线上可填写“之所以”“是因为”。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笔顺、词性、短语。
B.“似”的笔顺应为:撇、竖、竖提、点、撇、点;
C.语段中加点的“表达”“影响”“世界”是名词;
D.“轻描淡写”是并列短语;
故选A。
6.(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2)示例:按需取餐,践行“光盘行动”。
(3) 示例:活动名称:评选节俭之星 目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节俭的良好习惯。
(4)示例:你们好!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打包并不失面子,浪费才让人心痛,二位完全可以将剩菜打包带回家。
【详解】(1)考查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画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标点符号各占一格。注意“克、勤、邦、俭、家”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2)考查意见建议。
题干情境为“校学生会要在食堂的餐桌上设置温馨提示牌”,结合“冬小麦的成熟周期是230至270天,南方水稻的成熟周期是100至120天,仔猪的出栏周期是180天左右,一棵苹果树能挂果需要经过2至3年的生长……这些时间最终汇集在我们的餐桌碗碟中,成为饱腹与美味的记忆”的内容可知,建议内容应以“珍惜粮食”为主题。
示例: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3)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要结合主题具体设计。注意题干,围绕“节约粮食”进行设计。
示例:活动名称:“节约粮食”专家讲座
目的:提高认识,使同学们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意义。
(4)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时,围绕不能浪费粮食来进行劝说即可。注意语句通顺,语气委婉。
示例:两位先生,你们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请客适量点餐就好,吃不完打包也是一种文明,让我们一起践行“光盘”行动吧!
7.①新一组批货运飞船的“首发”。②货物装载能力有所提升。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持续优化。④搭载多项载荷,用于开展多项科学实验和验证。 8.①编织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②打造货物飞天的“能源矩阵”。③锻造精密高效的“灵敏神经”。 9.D
【解析】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有着‘不凡’的身份——它是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这一新组批生产的首发货运飞船,同时它也是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的首发船”可知,本次天舟六号是新一组批货运飞船的“首发”;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改进后,整船物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整船物资装载能力提高至7.4吨”可知,本次天舟六号货物装载能力有所提升;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引人关注的还有天舟货运飞船的‘老搭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队伍也在持续优化火箭设计和发射场测发流程”可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持续优化;
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本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除携带各项物资外,还搭载了多项载荷,用于开展科学实验和验证”可知,本次天舟六号搭载多项载荷,用于开展多项科学实验和验证。
8.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为了让飞行的火箭能够被实时‘看到’,中国电科支撑打造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像追踪物流信息一样对发射进行全程掌控”可概括出:编织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中国电科为‘天舟六号’精心打造了半刚性太阳电池阵”可概括出:打造货物飞天的“能源矩阵”;
根据材料三第四段“在天舟六号任务中,中国电科还打造了精密高效的‘灵敏神经’”可概括出:锻造精密高效的“灵敏神经”。
9.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天舟货运飞船长10.6米、总重13.5吨。下面比较小的部分是它的推进舱,上面比较大的部分是它的货物舱。天舟货运飞船是专门为中国空间站送货而研制的”可知,选项中的“货运飞船上面比较大的部分是推进舱”说法错误;
B.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相较于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发射的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有着‘不凡’的身份——它是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这一新组批生产的首发货运飞船,同时它也是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的首发船”“改进后,整船物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整船物资装载能力提高至7.4吨”可知,改进后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是已经进入了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此选项中的“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整船物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整船物资装载能力提高了7.4 吨”说法错误;
C.根据材料三第四段“该集团为天舟六号配套了十余种百余只传感器,精密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对货运船舱内的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监测作用”可知,没有精密测量各系统内的通讯,此选项中的“精密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湿度、通讯等信号”说法错误;
故选D。
10.水电不通,环境艰苦;被村里大姓家族排挤。 11.(1)笔触“匍匐着爬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笔以人的动作,表明作者在写作时有着复杂而浓郁的情感,下笔谨慎而谦卑。
(2)“哺育”指的是洛河水灌溉整个村镇的果树;“灾难”指洛河发大水,导致人畜失踪,百姓的家园被毁。 12.第⑥段起过渡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表明人与故乡是无法分割的,一方面引出下文,那些值得被铭记、被回首的,正是下文作者详细记叙的故乡的历史等内容。 13.人与故乡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就像荠菜和黄土。在物质和精神上,故乡无时无刻不在供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即便人离开了故乡,根依旧属于故乡,精神上也会对故乡有所寄托。 14.[示例]标题:《走远,亦未走远》。含义:作者离开了故乡,在空间上与故乡有距离,“亦未走远”是指作者的心与故乡紧紧联结在一起,故乡仍然能够不断滋养作者的心灵。
【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章第③段“因是外来人口,加上时代原因,落脚在陕西之后,祖父也未能求得半亩宅院,无奈便在离村三公里外的山梁上凿了两孔窑洞。那里水电不通,全凭老天接济。尽管环境艰苦”可概括为:水电不通,环境艰苦;
结合文章第④段“两孔窑洞与村人集聚区隔沟相望,也因此我们这代人总是被村里的大姓家族所排挤,从春耕秋收到婚丧嫁娶,从参与村里活动到划分土地农具,始终难以和多数人平等起坐”可概括为:被村里大姓家族排挤。
11.(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我”的笔“匍匐着爬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笔以人的动作,结合第⑤段“也就是自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要逃出那片黄土高坡的信念,甚至试图和它老死不相往来。但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精神和骨头里却总是和那片贫穷狭隘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和“历尽生活的悲怆与狂欢,却始终难以割舍故乡的灵魂脐带”可知,这里作者在写作时对故乡情感复杂,既想要逃出贫穷的家园,可是精神上却离不开家乡的滋润,难以与故乡割舍开来,因而在下笔写故乡时总会带着一份谦卑和敬畏。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⑦段“整个村镇以栽种苹果、梨等耐旱性果树为主要经济来源,每年收成盈亏全靠洛河水冬夏两季浇灌”可知“哺育”指的就是洛河水灌溉整个村镇的果树;
结合第⑦段“但洛河也曾在几十年前展现出其狰狞的面目。犹记得童年时,每逢洛河发大水,总能流传出各种版本的灾难现场,人畜失踪,家园破碎”可知,“灾难”指洛河发大水,导致人畜失踪,百姓的家园被毁。
1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句子处在中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上,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即可。
结合第⑥段“远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楼里寄居,同我一样的,那些衣冠楚楚的异乡客,血脉流畅的都是故乡的浓厚情愫”可知,表现自己同千千万万的背井离乡的人一样,内心里都有对故乡的割舍不下的联系,结合第⑤段“但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精神和骨头里却总是和那片贫穷狭隘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即便是尝过城市无数的珍馐美味,却始终不及一碗水盆羊肉就糖蒜的味道。也曾行过万里的路,最合脚的却是那双灰头土脸的黑布鞋。历尽生活的悲怆与狂欢,却始终难以割舍故乡的灵魂脐带”可知,第⑥段照应了前文对故乡的深厚情谊;
同时第⑥段“血脉流畅的都是故乡的浓厚情愫,那是人生的来处,亦是将来的归处,值得我们铭记和回首”中提到的“人生的来处”和“将来的归处”则引出下文,结合第⑦段“大概是2000年前后,我们乡与临近的两个贫困乡合并为洛滨镇,取的是洛水之滨的含义”以及第⑧段“在彻底换掉乡级编制前,中学里有位博学好事的老师,在乡政府门前的黑板上,照着乡志誊写了原乡村的历史。据传我们家乡最早得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和第⑨段“我在这位老师门下求学,有幸看到了这本乡志。这本书记载风格恣意,从人文地理到物产资源,从历史沿革到经济风貌”可知,详细追溯了故乡的历史,表现对故乡厚重历史的敬重,再结合第 段“故土遥远,亲邻离析。然而,天南海北,楼宇和街巷,庙堂或江湖,每每乡音碰撞,人们总能从自己积累的浩瀚辞海中,找到一个共同的语言符号‘洛滨’,随后相视一笑,恩仇全泯”可知,故乡始终是每个游子的精神依托,是自己“将来的归处”。
1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尾段“父亲说,农村的人就像荠菜,生于黄土,最终也葬于黄土”寓意丰富,作者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把人和故乡的关系比作成荠菜和黄土的关系,化无形为有形,荠菜在土地上生长,得到土地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人也是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种地为生,土地养育了人们,即使有人选择离开家乡,可是也不会和家乡真正断了联系,因为故乡是外出的人的精神依靠,他们的根在家乡。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14.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开放性试题,要求为本文拟写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并解释含义。可以在标题中运用比喻、拟人、借代、象征等手法,达到吸引人的目的。
阅读本文,这篇文章先抑后扬,写了故乡的贫瘠和年少时对故乡存有恨意,想要逃离故乡,可长大后才发现自己难以割舍故乡,同时用深情的笔调介绍了家乡的历史、外祖父的父亲的故事,以及故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赞美了故乡的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崇高的精神信仰,表现了对故乡的依恋和赞美。拟写题目时可以从“故乡”“依恋”“乡愁”等方面来拟写,要点明中心,发人深思。
示例:“我”与故乡——难以割舍的灵魂脐带
含义:运用了比喻,将“我”和故乡之间的情感联系比喻成一条灵魂脐带,表现了和故乡之间深厚的情谊,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15. 水中的高地 轻快迅疾的样子 初,始 猛,强有力 16.D 17.(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 18.【甲】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乙】文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突出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的高地。
(2)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3)句意: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乍:初,始。
(4)句意: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劲:猛,强有力。
1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动词,作为/介词,被;
B.连词,和/动词,同“举”,推举;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都是代词,“……的人”;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高柳:高高的柳树;土膏:肥沃的土地;望,看。
18.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根据【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结合作者被贬经历,可知,借小石潭的清幽之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根据【乙】文“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可知,描绘了满井看到的早春蓬勃生机的景色,突出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结合“大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可知,蕴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凡是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
19.(1)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狂在“西北望,射天狼”。
(2)“亲射虎,看孙郎”写出苏轼决心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体现了词人的狂放和豪兴。“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出辛弃疾对孙权的热情赞颂,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表达他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中用典句和词人自况的句子来理解。“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写孙权曾亲乘马射虎,此句化用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写词人也要想孙权一样拉开弓箭射杀猛虎;表现了词人虽“鬓微霜”但是豪气未减,有少年“狂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挽”在此是“拉”的意思,此人将弓箭拉成满月的形状,侧面展现词人力量之雄劲,虽然年迈却又十足的把握“射下天狼”,意指虽然年迈依然能够征战沙场,杀敌立功,充满信心与激情,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体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词人的“狂”也随之体现。
(2)本题考查运用典故。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亲射虎,看孙郎”此句运用典故,表明词人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词人的“少年狂气”。《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此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20.例文:
把勇敢写进未来
少年时代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是放飞梦的季节。
我是一个特别爱做梦的女孩子。在我的梦中,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燕子,是一艘无舵的航船。可是梦毕竟是梦,在梦醒之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条追逐浪花的鱼儿,一只渴望蓝天的大雁。
曾经有过许多黄昏,我对着夕阳低声吟唱;曾经有过许多清晨,我对着太阳大声呼唤,为的就是希望自己有着快乐的生活。可是一生中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和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理想。期望越高,失落的时候也就越多。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14岁的我已开始体验。曾有一段时间,我忘不了自己落选学习委员时的尴尬,忘不了自己失魂落魄时的神情……当挫折与困难都向我袭来的时候,我动摇了,我觉得自己的一切理想都是那么遥远。那段日子,我的生命落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只能望月流泪,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如戏,未来是梦。”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歌:“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珍惜每一分钟……”这首歌犹如一把干草,引燃了我心中即将熄灭的火星,使之燃成一团明亮的、跳跃的火焰。我想到了前进的木舟,搏击暴风雨的海燕,想到被拘而演《易》的文王,受酷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于是便勇气大增,信心百倍。我突然觉得老师、同学和我的父母都是那样的可爱,他们的教诲和引导,使我懂得了天空的辽阔,大海的宽广。诗人雪莱说得好:“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是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而是属于我自己,是要靠我的双手去创造的。
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在学习中,虽然有过失败的挫折,但我没有叹息,没有泄气,总是在挫折中奋起。正是不断地努力,终于使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牢牢地记着:没有了今天的含辛茹苦,也就没有日后的津津有味。只有在风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阳光的温暖。
未来,我不再退缩,我会珍惜每一分钟,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文要求以“把 写进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它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相对而言,明天只是未来的一部分,下一秒也是。任何事物都有未来。对未来的思考和创造带给我们生命非凡的意义”可知“未来”是崇敬,是信心,是希望。“未来”表达的是一种走向美好的愿望。再结合材料“你对未来有什么设想?未来你又会怎么做”可知 “写进”是一种比喻义,意思是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据此可知,可补充上“勇气”“自信”“勤奋”“顽强”“乐观”等词语,表现出对成长的感悟,让自己变得成熟,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磨难与挫折,无惧挑战,立意为: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无所畏惧,携手向前,对未来充满希望。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既可以写作记叙文,也可以写作议论文。如选择写记叙文,选材时要从自己的所见所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应讲述自己与补题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如“勇气”,可以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把勇气写进未来”之后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比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野外生存训练中,我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告诉自己未来要坚强勇敢;再或者我患了一种很严重的病,同学们轮流照顾我,开导我,最终我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告诉自己未来要勇敢乐观……这些题材都很好地体现了“心向未来”的主题。写作时,要有对身处艰难的困境时的描写,还要有克服困境的过程的记叙和描写,最后可以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写出对未来的展望,突出主题即可。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把责任写进未来”,这样才能使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