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诗词鉴赏方略:1.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考察背景2.熟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3.寻找意象,体会意境,揣摩情感4.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情感上 阙提问讨论: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了赤壁壮美的景色,在写景的句子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句,理由是什么,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guānqiáng lǔlèi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描写了水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向往。返回赤壁壮景字词特点角度修辞感情乱穿惊拍卷雪险怪高峭汹涌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形声形色夸张拟人比喻向往英雄 豪迈奔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选取细部显示赤壁一带特有的景致。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使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各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上阕为什么没有直接写自己所仰慕的英雄人物周瑜,而转入描绘赤壁壮丽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用: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写得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1、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下 阙提问:1、作者为什么要仰慕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其深刻含义在哪里?明确:(1)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2)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3)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君主的姻亲关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条件。2、接着,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雄姿英发”:描写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作者称颂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2、刻画豪迈之人上阙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阙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又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 ,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周瑜 苏轼年龄生活外貌际遇基调34岁47岁幸福美满羽扇纶巾功成名就得意屡遭不幸早生华发怀才不遇失意对比当中,感叹“人间如梦”词中对“人间如梦”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看法不同。有的人认为“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际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思考“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实现理想、建功立业。3、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的最后一层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是对豪情壮志的补充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1、描绘壮丽之景2、刻画豪迈之人3、抒发壮志豪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拓展延伸角度特点积极、乐观思想意境风格高远、壮阔奔放、洒脱作 业:课后积累苏轼的词,进一步体会苏轼词的豪放。请欣赏: 《三国演义》片尾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