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声现象思维导图*学情分析*中考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开发*课标要求*声现象 课标要求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中考要求和课程标准一致本章涉及的考点有: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速及相关的计算3.音调与响度的区别4.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例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 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例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 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目录变化2012版教材目录本章的第一节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二节探究声音的特性,后两节介绍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防止噪声的方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处理,便于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声现象,再进一步的了解声音的特性,最后再分析声的利用和危害,让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把握关于声的知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本章从自然界中的声音入手,引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同样是振动产生声音,为什么不同的人和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不同呢?引出声音的三个特性,最后学习声音的利用和控制,各部分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章首图章首图是大象大象的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想探究声音奥秘的愿望。**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真空不能传声2、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012版物理课本和以前有所改变,原来先探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再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新版先探究真空不能传声也就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模块声音的传播3、固体能传播声音4、液体也能传播声音5、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教材是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桌子传声等几个实验来让学生逐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是生活中来,激励学生多观察,多做实验,多总结,这样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科学技术社会: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科学技术社会”是自主学习材料,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知识面。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一模块:声音的高低——音调1、先通过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模块:响度1、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三模块:通过乐音的波形的比较,来帮助学生了解音色。*第三节 声的利用第一模块:声与信息1、“想想议议:举出善于利用声的动物”2、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通过以上两条信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次声波。*第三节 声的利用第一模块:声与信息3、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4、应用实例:倒车雷达。5、B超的图片。*第三节 声的利用第二模块:声与能量1、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2、超声波清洗机;3、超声波碎石。等都说明了超声波具有能量。*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一模块:噪声的来源1、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有那些噪声。把物理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模块:控制噪声1、控制噪声的措施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更贴近实际。让学生们觉的物理就在身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从实践中联系理论的意识。从而降低了学习物理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做”中“学”:制作土电话方法和步骤:1.取两个完好的纸杯,再取一根适当长度的棉线,一把小刀、一根竹签。2.将竹签切成适当长度,用于放入杯中,所以竹签长度要比杯底宽度小一点就可以了。然后,将纸杯底部戳开一个小孔,不要太大。将棉线一段塞入,并从杯口取出,再将棉线拴在竹签上。同样,将棉线的另一端也同样操作,一个简单的土电话就做好了。你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打电话了,赶紧试一试吧。动手学物理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重点:难点: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科学课中了解到了大量与声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任务设计 教学环境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合作+演示(2课时)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从实验认识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 实验室2.声音的特性 探究+合作+实验(1课时) 1.知道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相同 普通教室 电子白板 或者实验室3.声音的利用 自主+合作(1课时) 了解声的有关知识和应用;通过学习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普通教室 电子白板4.声音的利用和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体验+观察(1课时) 1.了解噪声的来源。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思路。 普通教室 电子白板4、回顾与思考 本章知识点,进行小结(1课时) 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教室 电子白板**自评*检测评**互评师评*自评*阶段评**互评师评*评价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评价形式:自评——你学到了什么?你真正思考了吗?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互评——组员进行恰当的评价。师评——教师综合评价,评选优秀小组阶段评——将阶段性检测纳入优秀小组、优秀组员的考核评价中。最终纳入学校的评价管理结果进行奖励。*班级: 星期 : 合计前置 课堂 纪律 作业组号: 1号2号3号4号*1、课堂资源:教材 影视课堂视频 开展探究实验或演示实验2、生活资源: 各种乐器 橡皮筋 听诊器等3、生活体验: 倒车雷达 到马路上感受噪音等4、动手制作: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简易弦琴 土电话*说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