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节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一、实验原理:物体自由下落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h v O 二、实验思路:若以重物下落的起始点O为基 准,设重物的质量为m,测出物体自起 始点O下落距离h时的速度v,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有????????????=????????????????????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夹子 打点计时器 纸带 重物 铁架台 三、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学生电源等。 ?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1.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并接好学生电源。 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应该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重复上一步的过程,打三到五条纸带。 四、实验步骤: 1.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且第l、2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点依次为1、2、3……用刻度尺测量对应下落的高h1、h2、h3、……记入表格中。 计数点 l 2 3 下落高度 速度 势能减少量 动能增加量 结论 五、数据处理: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2.用公式????????=?????+1???????12????,计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并记录在表中。 ?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计数点 l 2 3 下落高度 速度 势能减少量 动能增加量 结论 五、数据处理: 3.计算各点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和动能的增加量12????????2,将数值填入表格内,并进行比较。 ?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五、数据处理: 计数点 l 2 3 下落高度 速度 势能减少量 动能增加量 结论 4.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 12????2=????? ? 0 h v 2 1 2 结论: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该图象的斜率表示什么? 若物体自由落体,图象应过原点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五、数据处理: 问题1: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12????????2??????=12????2 ? 如果实验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数据,那就必须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只验证机械能守恒时,可不测量物体的质量。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问题2: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一个点就是 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 ?=12????????2??=12×9.8×0.022????<2???????? ? 纸带上的第一个点为计时起点0 ,若物体自由落体,则该点的速度应该为零 。 h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问题3:可以回避起始点吗(数据处理时可以不用起始点吗) ? Δh A B ??????????=12????????????2?12????????????2 ? 无法证明物体是自由落体运动。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问题4:能否用????=????????或????=2?????求瞬时速度? ? 1.利用????=????????求瞬时速度,因重物下落过程中受阻力影响,重物实际加速度比g小,会导致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大,从而导致?????????大于??????????,与事实不符; ? 2.利用????=2?????求瞬时速度,相当于默认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 ?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问题5:为什么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总是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重物下落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 系统误差 阻力来源: (1)重物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 (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存在摩擦阻力。 减小误差措施: (1)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重物(减小空气阻力); (2)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保证两个限位孔竖直; (3)释放纸带时,保证纸带竖直。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注意事项: 1.实验中安装打点计时器时,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计时器离地面的高度约1m,实验用的纸带60-80cm。 2.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以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落下。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3.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点算起,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误差,选取的各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些。 4.实验中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动能的增加量?????????一定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方案一:自由落体法 注意事项: 一、实验器材: ??????????=12????????22?12????????12 ? 气垫导轨 光电门 数字计时器 ????=???????? ? 挡光条长度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砝码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线牵连静止放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块,从静止释放。设砝码和托盘总质量为m,滑块和挡光条总质量为M。 二、实验原理: ????????????=12(????+????)(????22?????12) ?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三、实验步骤: ????????????=12(????+????)(????22?????12) ? ????=???????? ? 1.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1 m,将导轨调至水平; 2.测出挡光条的宽度l; 3.由导轨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s;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三、实验步骤: ????????????=12(????+????)(????22?????12) ? ????=???????? ? 4.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三、实验步骤: ????????????=12(????+????)(????22?????12) ? ????=???????? ? 5.从数字计时器上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 6.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 再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1.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和v2=____. 2.当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 Ek1=________________和Ek2=___________________。 ?????????1 ? ?????????2 ? 12(????+????)(?????????1)2 ? 12(????+????)(?????????2)2 ? 方案二:光滑斜面法 3.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重力加速度为g)。 4.如果ΔEp= ,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 ? 12(????+????)(?????????2)2?12(????+????)(?????????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