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第1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第1课时)

资源简介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一、聚落与环境1.通常,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 和 ,称为聚落。2.乡村一般规模 ,主要有 、 、 等不同的类型;城市规模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 等工作。3.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 、 、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4.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有的聚落沿着 、 、 等呈条带状。
【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聚落与环境 (一)探究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1.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完成下列活动。甲 乙丙 丁(1)上面4幅图片中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2)阅读教材81-82图文资料,并仔细观察上面4幅图片,填写下列表格。聚落房屋密集度道路密度生产活动农田有无乡村城市(3)阅读“聚落的演变过程图片”, 说说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乡村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1) (2)(3) (4)(二)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甲 乙丙 丁1.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和建筑风格。阅读下面不同环境下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观察图片甲,说说为什么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房顶高耸?(2)观察图片乙,说说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3)观察图片丙,说说为什么西亚地区建造厚强加小窗的土楼?(4)观察图片丁,说说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房屋为斜顶屋?
【自主检测】1.(2020·兰州学业考)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①地表崎岖 ②气候暖湿 ③交通闭塞 ④水源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于( )A.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 B.交通线数量不同C.人口数量不同 D.建筑物密度不同3.关于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居住房屋的总称B.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C.受自然环境影响不断加强D.保护传统聚落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4.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下面选项中属于河流对城市发展有利影响的是( )①提供矿产资源 ②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③提供渔业资源 ④提供便利的水上交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幅图中反映酷寒环境特点的是(A )6.影响图中聚落早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 B.气候 C.河流 D.资源7.(2020·烟台学业考)如图是某地村落照片,影响该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
【拓展延伸】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一中国最神奇的村庄“未见村郭闻犬吠,等闲平地起炊烟”描述的村庄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中国之大,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美!地坑院,你听说过吗?它又叫地窑,是中国最具风情的窑洞!不在陕北,而在河南!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当地人称为“地阴坑”,属于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史的实物见证。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独一无二。
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