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1.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并且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绘制气候直方统计图。2.根据气候直方统计图,准确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不同地区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任务1 回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所给资料,绘制气候直方统计图。老师给出一组气温和降水数据,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出气候直方图。绘制提示:1.标记月份;2.标记气温的数值、单位;3.标记降水量数值、单位;4.描气温曲线;5.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制作品,教师点评)(转承)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你知道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吗?任务2 根据气候直方统计图分析气候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气温曲线的判读:1.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3.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1.看“总量”,说“多少”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2.看“差值”,说“变化”看“极值”,对“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学生对于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有了初步的理解。学以致用,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给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直方图:第一步: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分析可知: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第二步: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该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 以上, 6、7、8 月在30mm 以下。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巩固练习)比较温带大陆西岸A地与大陆东岸B地的气候差异。从气温曲线进行比较:从降水量进行对比:(结论)综合气温和降水状况:A地气候全年温和多雨。B地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课时检测】1.“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形成上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的差异 B.水源的差异C.土壤的差异 D.地形的差异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下列关于某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10月气温最高 B.该地7月降水量最多C.该地位于南半球 D.该地气候雨热不同期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两地中 ( )A.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甲地年温差小于乙地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甲、乙两地属于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高山地区下图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下图完成5~7题。5.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地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东半球6.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5 ℃ B.-6 ℃ C.19 ℃ D.31 ℃7.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