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讲义 讲义(表格式,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讲义 讲义(表格式,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必修一讲义
主 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
知识目标 1.改革开放的意义 2.改革开放的进程 3.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 一、改革开放 1.开启(必背)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性转移。 (2)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新时期不等于新时代) 2.发展历程(必背) 第一阶段:起步探索阶段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内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2)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五个城市。 (6)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阶段: 逐步深化阶段(新阶段) 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内改革: (1)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3)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对外开放: (4)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对内改革: (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 (3)2019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4)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5)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这使得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对外开放: (1)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3.意义(必背) (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不等于实现了)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退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例题精讲】 1.某班同学围绕“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回答问题。 1. 甲组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他们构思的以下镜头中,合理的是 A. 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条幅
B. 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新闻
C. 近景:坐在炕头上的村民老刘听说“建设美丽乡村”后笑得合不上嘴
D. 特写: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2. 乙组同学开展了主题讨论,以下发言合理的是 ①小周:改革开放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调整了生产力以更好适应上层建筑 ②小吴: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指导思想 ③小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党坚持开拓创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小王: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在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下列对会议中心议题、改革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C. 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D.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 4. 小岗“包干到户”、深圳“先行探路”、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雄安“未来之城”....这此地标串联在一起,勾勒出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坚实足印,展示出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这说明 ( ) ①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2022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力量源泉 ③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那时起,从农村到城市,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说明(  )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④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极大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必须否定原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一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下列表格中有关改革开放进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事件进①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是通过改革开放突破困局、不断走向新的成功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僵化保守思想观念的禁锢,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让农村和城市竞相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①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更 ④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从中可以发现 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②改革开放都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总结: 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策:做出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0四个特区:深珠汕夏) 十二届三中全会:迈出步伐: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4开14港:连青等,1988建省:海南省,增特区:海南经济特区,1990开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体制: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十九大: 提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 伟大改革开放的意义: 成就:四个面貌,改变了(1)中国的面貌,(2)中华民族的面貌,(3)中国人民的面貌(4)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个飞跃,(1)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3)中国人民迎来了村温饱不足道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根本原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意义:(1)一个法宝:是党和人民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2)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两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例题精讲】 11. 以下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年代尺,还尚未完成,下列对①②③④处依次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改造 对外开放 全面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 新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 新时代 全面小康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小康社会 12.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①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 ②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④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13. 下表为1978年与2021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通过比较可以得出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3679亿元1622亿元1559亿元171元2021年1443700亿元372600亿元441000亿元35100元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事实证明() ①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纠错能力,能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谋求发展 ②错误中总是包含着经验教训,如果能够汲取教训,错误便不再是错误了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战略决策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持续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的决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从上海浦东这扇观察世界的窗口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个里程碑——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落户陆家嘴,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选定外高桥,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落户子金桥……这些“第一”,彰显了上海浦东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这表明 ①上海浦东的发展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 ②浦东奇迹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③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上海浦东新区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上海浦东开放表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 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
D. 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包括(  )
①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将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 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③改革开放的世界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再到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国改革开放加速布局落子,开放的脚步一路向前。这些措施(  ) A. 彰显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开放的决心
B. 标志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C.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 充分说明改革开放只有完成时,没有进行时 20.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开放() ①使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③改变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④实现了我国由“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课堂练习】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从农村发韧,向城市推进,市场经济的大门由此打开;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喷涌而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奋进新征程,我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运用所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在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8%以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88缩小至2.50;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转折……一串串数字、一次次突破都是改革开放成就的生动诠释。 改革答卷,未完待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改革答卷,未完待续”?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市场主体,奠定了中国经济的早期基础。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市场经济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构成,引进了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发展壮大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形成了现在的市场主体,奠定了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就是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市场主体的活力状况也是营商环境的综合反映。图1、图2分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市场“新陈代谢”加速情况。 图1 图2 注:市场“新陈代谢”指的是当期某地区市场主体注册数量与市场主体注销数量之比。 有观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主体的不断扩大和“新陈代谢”的增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2.D、D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的任务,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故不选A。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故不选B。
C.建设美丽乡村”是现阶段的任务,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故不选C。
D.甲组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他们构思的以下镜头中,合理的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故D项正确。 2.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党坚持开拓创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故③④项正确;改革开放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故不选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非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指导思想,故不选②。 3.A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A正确。
B.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故B错误。
C.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故C错误。
D.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故D错误。 4.C
材料内容勾勒出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坚实足印,展示出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这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获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故②③项正确;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①项错误;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故④项错误。 5.B 题干强调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表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力量源泉,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③不符合题意。 6.B ①③正确,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那时起,从农村到城市,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不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改革开放的现象,而不是改革开放的措施。
7.C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极大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一招,②④正确;社会主义改革不改变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否定原有制度的说法错误,不选①;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治、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不选③。 8.C 9.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都是通过改革开放突破困局、不断走向新的成功的。改革开放打破了僵化保守思想观念的禁锢,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让农村和城市竞相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①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是改革开放,②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更,③错误。 10.B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从中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这体现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①④正确;改革开放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但不能说改革开放都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②排除;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排除。 11.B 12.B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即“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④排首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激发了乡村活力,即“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①排第二位;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即“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③排第三位;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②排第四位。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13.A
表格数据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国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这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②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错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才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④错误。 14.A 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纠错能力,能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谋求发展,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③正确;错误便不再是错误了,表述错误,②错误;战略决策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持续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决策,④错误。 15.A
从上海浦东这扇观察世界的窗口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个里程碑——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落户陆家嘴,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选定外高桥,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落户子金桥……这些“第一”,彰显了上海浦东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这表明上海浦东的发展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浦东奇迹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①②正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上海浦东新区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夸大了改革开放的作用,不选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错误。 16.D AB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做的贡献,未涉及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
D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有序的进行,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实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17.D ①③④符合题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放的重大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标志是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8.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对世界的贡献,未涉及改革开放的世界,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机遇;
④不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9.A A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加速布局落子,开放的脚步一路向前,说明中国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B错误,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C错误,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错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A
21.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做到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 22.(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改革答卷,未完待续。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创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工商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新时代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企业“新陈代谢"加速,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